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小米 YU9 最快下月亮相,还有神秘房车项目曝光

IP属地 中国·北京 爱范儿 时间:2025-11-27 18:23:54


小米汽车的产品矩阵正在加速扩张。

继 SUV 「昆仑」和 YU7 高性能版本 GT 车型后,小米汽车似乎还有一项名为「曼岛」的车型正在开发中。

消息最初来源于汽车博主 @ 小吕斯基在小红书上发布的一则笔记。

据该博主所述,小米「昆仑」并非单一车型,而是以平台化思路推出三个子型号:「昆仑 10」「昆仑 20」和「昆仑 30」,分别对标理想 L6、L8 与 L9,分别采用 70 度与 90 度两种电池,形成覆盖中大型家庭 SUV 市场的完整梯队。

「曼岛」的出现则更令人意外。根据爆料,「曼岛」搭载 95 度大容量电池包,CLTC 工况下纯电续航可达 600 公里。

其周边配置也显得较为与众不同,车辆不仅配备四台驱动电机和主动悬架系统,车内还有「衣柜」、「鞋架」、「30 寸大电视」等配置,并且「车内可站立」「车顶可睡觉」。

乍一看似乎真实性存疑,但随后微博有一位认证名称 @ 上海汽车报的博主转发了此消息,并称:「大概半个月前,我在一家汽车头部供应商那里听到了「曼岛」的信息,当时我还惊讶。现在这个爆料里也提到曼岛了,说明这个爆料的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曼岛」是一座位于英格兰和爱尔兰之间的小岛,曼岛环岛机车耐力赛于每年 6 月份在该岛上举行,被称为「世界上最壮观最危险的摩托车赛事」,以此为项目命名,确实很符合小米的风格。

对于小米「曼岛」项目,目前业内普遍猜测,根据车内配置和「车内站立」、「车顶升降」等描述,小米「曼岛」有可能不是一款常规的旗舰车型,更像是一款房车。

如果小米真以「曼岛」切入房车领域,或将打开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蓝海市场。

尽管房车在中国市场渗透率极低,但近年来随着露营、自驾游等生活方式兴起,叠加电动车在静谧性、能源补给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势,新能源房车正迎来潜在的发展窗口。

但与主流乘用车不同,房车对空间利用率、生活设施集成度、安全合规性等要求极高,且用户群体相对小众。


▲ 可升顶房车

此外在某论坛上,也有自称是小米汽车供应链内的人称,小米「曼岛」是一款以「1/2 人用车场景为主的大 SUV,两人用车不要很多座位,但是要有衣柜鞋柜换装去不同活动,甚至可以将其看作是昆仑车型的其中一款。」

若按照这种使用场景来看,四电机与主动悬架的出现就显得合理了不少。

四电机可实现毫秒级扭矩分配,在非铺装路面或复杂地形中提供更强通过性;主动悬架则既能提升越野稳定性,也能在驻车时降低车身高度,方便用户上下车或搭建露营设施。符合「曼岛」面向户外生态的定位。


▲ 描述有点像福特探险者

需要强调的是,截至目前,所有关于「曼岛」的信息均非官方披露,该项目大概率仍处于早期预研阶段,产品形态、技术参数乃至上市计划都存在较大变数。

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产能爬坡与用户基础扩大,小米正从「打造爆款」迈向「构建生态」的新阶段。

相比之下,「昆仑」的进展更为明确。今年10月,雷军携小米汽车高管团队赴新疆参与高原测试,表明该车已进入工程样车或预生产阶段。当前研发重点正转向可靠性验证、动力与冷却系统调校、整车标定等关键环节。

此前 10 月份,雷军和一众小米汽车的高管赶赴新疆参加了「昆仑」的高原测试,意味着新车的开发已进入工程样车或预生产阶段。车辆的定位、技术路线和性能目标已基本定型,研发工作正转向可靠性、动力系统、冷却系统以及整车标定等关键验证环节。


而按照小米之前的宣发和市场节奏,我们或许能在 12 月份举办的小米 17 Ultra 发布会上或者第 402 批工信部公告中看到「昆仑」的相关信息。

目前,已经可以确定,小米「昆仑」将是一款类似理想 L9 或问界 M9 的全尺寸 SUV,其将搭载将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车长预计超过 5.2 米。

但在之前的测试谍照中,能明显观察到,小米「昆仑」测试车顶部有一处明显隆起,从轮廓来看,像极了比亚迪灵鸢无人机系统的停机坪,也可能是可升降顶或露营舱装置。


毕竟,小米汽车一直在强调「为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你,打造一款与众不同的车」,小米「昆仑」或许并不会单单满足于「家用大车」的常规定位,这辆车身上依然在家用基础上兼顾年轻化,并体现性能和探索精神。

除「昆仑」外,小米现有车型也在持续迭代。

小米 SU7 将在明年迎来改款,并且有一款内部代号为 MS11-L 的新四门行政级轿车正在测试中。

该车目前被普遍称作 SU7 L,可以看作是小米 SU7 的加长版,其车身尺寸将达到约 5.2 米,并将大幅度改善后排空间,整车内饰风格也将由运动风格转向豪华风格。


▲ 小米 SU7 L 渲染图 图源:@SugarDesign

小米 YU7 的高性能版本 YU7 GT 也已经不止一次被拍到正在纽北赛道上做测试,其内部代号为 MX11-GT,整体造型比标准版更具运动感,预计马力会在 1000 匹以上,进一步强化小米在性能车领域的布局。


▲ 小米 YU7 GT 测试车

这些密集的产品动作背后,是小米汽车业务基本面的初步稳固。根据小米集团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经营盈利,经营利润达 7 亿元;汽车业务收入 283 亿元,同比增长 197.9%;季度交付量达 10.88 万辆,环比增长 33.8%。

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跨越「能否造出车、能否交付」的初始阶段,正迈向「能否持续盈利、能否支撑多元产品线」的新考验。

从爆款 SU7 起步,到如今覆盖家用、性能、户外、豪华等多个细分市场的矩阵雏形,小米汽车的战略重心正从「打造单一成功产品」转向「构建可持续的智能出行生态」。

(封面为豆包 AI 生成的假想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