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阿里,懂得取舍

IP属地 中国·北京 36氪财经 时间:2025-11-27 14:14:49


作者| 黄绎达 范亮

编辑|张帆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11月25日,阿里巴巴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其中,这三组数据最值得关注:

一是云和闪购成为收入增长主力。公司25Q3营业收入约为2478亿元,同比增长15%(剔除出售高新零售和银泰的影响),对应增长金额约为323亿元。其中,云业务(含内部交易)、即时零售(含闪购)、国内电商分别贡献102亿、86亿、85亿营收增长金额,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4%、60%、9%。

二是淘宝闪购投入规模约在300亿量级。公司25Q3的经营利润,即不考虑投资收益的税前利润约54亿,较去年同期减少299亿元。淘宝闪购所在的中国电商集团业务分部,本季度经调整EBITDA较去年同期下降约338亿元。同时,阿里巴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约340亿元。三项数据基本接近,形成互相印证。

三是资本开支依然维持在300亿规模的高强度支出。公司25Q3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约为101亿元,资本支出为315亿元(对应上季度387亿元),相应自由现金流为流出218亿元,较上一季度净流出188亿元略有扩大。

那么,这三组数据对阿里巴巴财报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可能会有怎样的动作?


主动收缩股份回购

近年来,阿里资金支出的方向主要有三,AI、淘宝闪购和股份回购。由于可动用资本逐渐吃紧,2024年四季度后,阿里在股份回购方面的投入出现断崖式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可动用资本正在向核心业务倾斜,主要是AI和即时零售,因此在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以避免放大财务风险;

2.结合当下的宏观背景与电商的发展阶段,市场下调了电商业务的估值上限,并参考现有估值水平,继续进行大额股份回购的意义有限。



图:阿里巴巴近年来的股份回购情况;资料公司公告,36氪


外卖大战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闪购业务是当前市场争议的焦点之一。看多派的观点偏长期,认为目前向即时零售的高额投入,本质上是在构建未来的增长引擎;而看空派则主要关注短期业绩承压的问题,而且本地生活赛道总体上盈利能力都不高,并且触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盘,相对应的竞争烈度较大,如此大额投入的结果犹未可知。

现阶段,为了追赶竞争对手,不得不在短期内维持高强度的补贴策略,其结果是即时零售明显提升了淘宝APP的活跃度,但未见电商收入出现更大增长,闪购导流的逻辑因此受到质疑,而且高强度补贴但对利润端的压制亦显而易见。财报显示,主要受外卖大战的影响,本季度中国电商集团的经调整EBITA为104.9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同比减少76%,对应减少的数额约340亿元。

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在本季度“烧掉”超过300亿的利润来支撑闪购业务的高强度补贴,带来了闪购业务86亿元的收入增长,虽然逻辑上是意图在远期撬动更大的回报,但是这类战略层面的远期不确定性目前无法排除,而且短期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

对于闪购是否会在未来继续高投入,根据业绩会的相关信息,阿里高层表示,第三季度是闪购业务投入高点,随着整体效率的显著改善和规模稳定,预计闪购业务的整体投入会在下个季度收缩。

由于闪购对收入的拉动和对利润的侵蚀同时存在,且其远期战略价值尚未形成可验证的结论,这正是投资者对如何给该业务估值产生分歧的核心症结。那么,投资者在未来修正估值逻辑的核心一大看点,是下一阶段,随着公司主动收缩对闪购业务的投入,电商业务的利润能否出现修复。


AI资本开支还要继续加码?

再看阿里的云业务,2025年三季度的营收达398.24亿元,同比增长34%。剔除集团内部自用部分后,外部营收增速为29%。值得注意的是,AI相关产品已连续九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在外部客户收入中占比约20%。

不难发现,阿里云自用收入增速高于对外销售增速,表明算力资源正优先向集团内部倾斜。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也证实,目前AI服务器的上架速度远滞后于订单增长,积压日益扩大。随着阿里宣布全面进军C端AI领域,内部对算力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这意味着,当前阿里巴巴的AI算力仍处于明显的“供不应求”状态。

供给端,资本开支方面,阿里本季度支出315亿元,近四个季度累计支出约1266亿元。按此节奏,阿里巴巴完成三年3800亿元的投入计划毫无悬念。甚至管理层在业绩会上指出,未来三年AI资源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3800亿的资本开支规模或偏小。这实际上也呼应了云栖大会上关于“计划追加更大投入”的表述,未来阿里大概率会进一步加码AI基建。



图:阿里巴巴资本开支;资料公司财报,36氪

巨额投入之下,阿里巴巴资金来源再次成为焦点。据此前《3800亿再加码,阿里还有多少家底?》测算,阿里稳健状态下的可动用资金约5000亿元。2025年Q2-Q3期间,公司累计自由现金流流出约406亿元(年化流出约800亿元)。

虽然现有家底理论上可支撑约6年的高强度投入,但出于财务稳健考虑,阿里已经开始“做减法”来为AI“输血”。首先是在股份回购方面的明显收缩,在下一阶段将会收缩对闪购业务的投入,并由此驱动一定程度的利润修复。

估值方面,根据目前阿里的业务结构,电商基本盘已转型为高确定性的现金牛角色,向更具成长性的AI+云业务输血,这是阿里近年来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对于阿里估值逻辑的影响则类似当年亚马逊借助AWS实现估值跃迁。因此,阿里未来的估值重塑,将不再依赖电商板块的线性增长,AI加持下的云业务才是核心变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