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退役潮将至,锂电回收仍陷“小散乱”,“五矿系”金驰能源凭何抢占黄金时代入场券?

IP属地 中国·北京 时代周报 时间:2025-11-27 16:26:49

本文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周立


俯瞰金驰能源。金驰能源

一边是金属价格剧烈波动,一边是退役电池被小作坊高价“截胡”。当前,国内锂电回收“正规军”日子过得有些“拧巴”。

今年以来,锂电回收核心金属的价格走势明显分化。锂价一度跌破6万元/吨,钴价则一路飞涨,9个月涨幅超140%。与此同时,无环保成本的小作坊加价抢料,一度让手握国家工信部“白名单”资质的正规企业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

作为中国五矿旗下五矿新能(688779.SH)下属的“正规军”,金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驰能源”)也不例外。尽管手握技术和资质优势,金驰能源锂电回收业务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仍处于“战略投入期”,但其新增产能已在路上。

“锂电回收的终极战场并非一时利润,而是构建一个‘吃干榨净’、深度融入全产业链的闭环生态。”金驰能源副总经理周曜近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溯源体系完善、退役电池放量、技术成本下降,锂电回收市场将逐步规范,进入有序发展阶段,行业将从“散而乱”转向“头部集中”。

在退役潮尚未真正爆发,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的当下,金驰能源依托中国五矿上游资源,以技术为矛、以合作为盾,在行业混战中率先布阵,为退役潮带来的黄金时代积蓄力量。

回收环节“小散乱”:价格“过山车”,小作坊“搅局”

“金属材料价格像坐过山车,企业也时刻绷紧神经。”提及今年的行业状态,周曜不免感慨道。

金属材料价格关乎锂电回收企业的盈利“生命线”。

今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剧烈,锂电回收核心金属的价格走势分化明显。其中,锂价自年初起震荡下行,直至近期价格才回暖至年初价格,期间更是一度跌破6万元/吨;而受刚果(金)政策影响,钴价则一路狂涨,9个月涨幅超140%,这种剧烈波动让依赖相关金属的回收企业面临不小的运营压力。

为应对价格波动影响,金驰能源正在探索“电池-回收-材料”产业链协同合作新模式。在该模式下,材料企业不再依赖金属价格投机获利,盈利重心转向稳定的加工费收入。同时,电池企业也能锁定原料成本,平抑价格波动。

另一个让锂电回收企业头疼的问题则是原料荒。目前,动力电池退役潮尚未实际进入爆发期,周曜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近几年公司没有建设规划扩张的锂电回收产能,主要原因也是受制于原料供应,当前电池报废数量不多。

原料荒的背后,困扰锂电回收行业已久的小作坊乱象依然存在。近日,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当前市面上不乏进行梯次利用和非法改装的小作坊,由于未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对退役电池进行评估和挑选使用,成本较低,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量报废电池流向了非正规企业。

近年来,碳酸锂价格单边下行挤压利润空间,叠加无环保安全成本的小作坊们通过高价“抢”料,正规军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有的企业甚至倒在退役潮前夕。有机构测算,2024年锂电池再生利用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未来3~8年,随着溯源体系完善、退役电池放量、技术成本下降,锂电回收市场将逐步规范,届时行业将告别“混战”,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回收业务不只是为了利润,更重要的是保障资源安全、履行社会责任。我国锂镍钴等资源仍需进口,近年国内锂资源在放量,但大型镍钴矿并不多。回收能让资源循环起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周曜补充说。


金驰能源电池回收示范线优先提锂车间。金驰能源

长期突围路径:打造产业链闭环,将电池“吃干榨净”

面对长期的行业“混战”,金驰能源的破局之道,首先就是技术突破。

早在2015年,当不少企业还在观望时,金驰能源就已启动锂电回收研发,成为行业“早鸟”;2018年,金驰能源的5000吨/年自动化生产示范产线落地,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周曜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当前,公司正在规划“十五五”期间回收规模。

“未来电池回收行业将深度融入全产业链布局,和材料端、电池端,包括梯次利用甚至储能端形成一体化闭环,独立运营模式将逐步减少,行业整合与兼并重组成为必然趋势。”周曜认为。

在周曜看来,金驰能源主动向电池全产业链深度参与者转型的优势是“做到下游需要什么就(把电池)拆成什么”。

锂电回收技术方面,金驰能源采用“动力电池包自动化拆解+电芯带电破碎+黑粉优先提锂+镍钴锰深度净化+负极资源化”的全组分资源化关键技术体系。

周曜表示:“现阶段,公司致力于提升电池全部件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要回收高价值镍、钴、锰、锂,还要把电池‘吃干榨净’。比如以往被当作危废、要花钱处理的负极石墨,如今也能变成可再利用的产品;铝外壳、铜柱等配件也被精细化拆解,让每一个部件都重新发挥价值。”

周曜也向记者透露,技术层面,企业研发将紧跟锂电正极材料技术迭代方向,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同时聚焦资源全成分回收(尤其是负极材料),尝试结合公司自身的材料端优势进一步缩短流程、提升经济性。

背靠母公司五矿新能的核心优势,金驰能源将进一步打造“资源—材料—回收”产业链闭环。2025年5月,五矿新能与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明和产业(上海)有限公司、湖南云储循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湖南云储斯蔚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资公司主业为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循环业务。

对于金驰能源在内的“正规军”而言,现在的每一分“战略投入”,都是在为未来的黄金时代积蓄力量。当退役潮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这家手握技术、资源、渠道三重优势的央企子公司,或许早已拿到了行业“头部集中”时代的入场券。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