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50年的今天,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太空美文』(129)

IP属地 中国·北京 我们的太空 时间:2025-11-26 22:16:58


天是太空与您相伴


1974年11月5日17时4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

距离发现卫星供电故障过去大约5小时之后,任务发射团队重新组织发射,长征二号火箭搭载着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备升空。当现场点火指令发出后,火箭正常起飞。起飞6秒钟后,火箭出现了越来越大的俯仰摆动,犹如醉汉般失去了平衡。飞行到20秒时,火箭姿态失稳,安全自毁系统启动。轰隆一声,运载火箭连同卫星凌空爆炸。随着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所有人都惊呆了。

在距离发射场7公里外的敖包山指挥所,当调度中心传来“点火”口令后,记录仪开始记录。钱学森身边的工作人员走出了指挥所,想在外面看看火箭的飞行情况。可是,当工作人员疾步来到了地面,却看到了发射场的上空出现了巨大的火球。此时,工作人员的脚下明显感觉到了一阵震颤。愣了片刻,工作人员赶忙返回,把情况报告给了钱学森。

钱学森连忙驱车火速赶到现场,眼前的景象让他说不出话来,只见火箭和卫星炸得粉身碎骨、残骸遍地。周围不少科研人员目睹这一情景,忍不住哭了起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返回式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唐伯昶回忆道:天上是一团火球,运载火箭的碎片,还有卫星的碎片就散落到了发射塔架周围。当时这个心情非常难受,第一次发射就这样不顺利,很多同志都没有吃饭,心情都非常地压抑。

这是中国航天史上一次让人刻骨铭心的失利。但失败不能将中国航天人打倒。在钱学森的带领下,痛心不已的科研人员逐渐平静下来,他们开始逐个排查,分析查找发射失败的原因。


科研人员迅速开展了回收检查工作。此时正是11月份,大西北荒漠已经进入寒冬,他们冒着寒风,在天寒地冻中把沙漠翻了一尺多深,拿筛子把炸碎的火箭、卫星残骸一点点筛出来。排查的结论显示卫星的运行一切正常。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卫星一切正常,那么问题会不会出在火箭身上呢?

经过分析研究,最终他们找到了卫星发射失败的原因,事故源于火箭中一根铜丝的断裂。航天一院火箭弹道设计专家余梦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分析说道:是由于一根导线,在这个飞行过程当中震动断裂。这个导线正好是控制系统一个主要的信号线,整个飞行的控制失效才造成了失败。

就是这么一根小小的铜丝断裂,让中国第一次返回式卫星的发射遭遇了失败,也让整个火箭研制的团队面对着巨大的压力。背负着沉重的压力,在钱学森的指挥下,科研人员重新对卫星和火箭的几十万个零件进行全面测试,并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着手进行运载火箭的改进。同时,对原先总装完成的产品全部分解,返回各生产厂家,重新进行严格的质量复查。

1975年7月,经过改进后的第二发长征二号火箭开始总装。11月24日,试验领导小组负责人联合签署了发射任务书。事故发生一年之后,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载着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发射场准时点火,轰鸣着离开发射台升空。


“一二级分离平稳。”

“卫星和运载火箭分离。”

“发射成功了!”

1975年11月29日,卫星在轨道上按计划运行了三天,完成了绕地球47圈的预定任务后,从太空冲进地球的大气层,在约定的时间内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开创了中国航天遥感事业的先河。

来源 | 国家记忆·《太空“长征”之路 逆袭》

图文 | 国家记忆

专栏主笔 | 姚杜纯子

组稿编辑 | 刘心继

对 | 杨阳

主编 | 张文军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