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安全,才应该是所有新能源车最硬的底色

IP属地 中国·北京 澎湃新闻 时间:2025-11-26 14:14:55

时至今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技术探索到市场成熟的深刻转型。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推动,新能源产品的内涵变得愈加丰富,车企们竞争的焦点,从“冰箱彩电大沙发”,到续航里程与智能座舱,再到驾乘体验或生态服务,每一家车企都在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不过,在这场全方位的新能源车创新竞赛中,有一个始终不应被忽视的核心议题——怎样构建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如何确保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就在近日,一场领克08 EM-P在真实道路事故中的表现,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因其出色的安全性能保护了驾乘人员,更因其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坚守的产品价值基石?

超越配置竞赛,打造以安全为核心的新竞争力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展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以智能座舱、人机交互为代表的配置创新,客观上推动了整车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的选择,体现了产业对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

然而,在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舒适配置与安全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作为承载生命的移动空间,汽车的安全性能理应成为所有创新实践的基石。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转型深水区的过程中,无论消费者还是车企,都在逐步跨过野蛮生长的阶段,走向成熟理性的过程。行业开始重新审视发展的优先次序,回归产品的本质价值。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车企重新审视研发投入的优先次序,安全投入的优先级和重要性,远超以往。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引导正在为这一转型提供有力支持。2025年,工信部等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例如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动力电池“不起火、不爆炸”的要求变为终身承诺;而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则对智能驾驶宣传进行了严格规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则是对车门把手安全技术提出了强制性国标。

从消费者观念的改变,到政策规范的提出,能够反映出整个行业正在对此前的发展方向进行纠偏,从单纯追求配置丰富度,转向更加注重产品的综合价值与长期可靠性。而唯有在配置创新与安全投入之间找到平衡点,尤其是重视作为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根系的安全技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行稳致远。

以实力重构价值,领克08 EM-P实现安全破局

毫无疑问,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阶段。那些在车身结构、电池安全、智能防护等基础领域持续投入的企业,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任。而领克,就是这样一家从未放弃以安全为基石的企业。尤其是领克旗下的产品领克08 EM-P,已经用一套完整的安全技术体系展现出不同的发展路径。


60米滚落事故后的领克08 EM-P,乘员舱依然完整

从上市以来,领克08 EM-P已经多次以实际表现捍卫了乘员的生命安全。去年春节,一位领克08车主回老家途中,在积雪路况为避让车辆滚落60米悬崖,翻滚几圈,但车内三人仅有小擦伤并顺利打开车门第一时间完成逃生。

而就在前不久,一辆领克08 EM-P在一个无信号灯十字路口与厢式货车发生了碰撞。在事故后,该车辆的A柱未变形,乘员舱保持完整结构,车门碰撞后自动解锁弹开,车主仅轻微受伤,同时车内SOS紧急呼叫系统也在第一时间自动触发,拨通120急救和122事故救援平台,为车主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


十字路口与货车相撞的领克08 EM-P,车辆整体完好,四门均可正常打开

从60米悬崖滚落,到十字路口与货车的碰撞,再到120km/h时速撞击石墩、81km/h时速追尾卡车等多次极端真实事故,领克08 EM-P始终保持着“乘员零重伤”的纪录。A柱无变形、乘员舱保持完整、电池无起火、全车气囊正常点爆、碰撞后车门自动解锁等表现,也从实验室里的测试数据,变为生死关头的真实保障。

而这些卓越表现的背后,是领克08 EM-P基于CMA Evo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的安全基因。该架构采用了“四横四纵”框架梁专利结构,通过多路径分散碰撞能量,加上一体式1500MPa超高强度热成型硼钢门环、2000MPa热成型钢车门防撞梁等被动安全设计,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乘员舱。

不只是被动安全,针对新能源车型的特殊安全需求,领克08 EM-P还在电池安全方面做了全方位的防护。其在车辆碰撞后50ms内即可完成高压部件断电,远优于5s的国家标准,从根源上杜绝电池起火风险。

不只是碰撞瞬间的保护,领克还将安全设计延伸到了事故后的救援环节。SOS紧急呼叫系统的自动触发、低压电系统的保活运行,形成了“事故前预防-碰撞中防护-事故后救援”的全链条安全保障。


领克08 EM-P“魔鬼十字碰”测试

安全上的超前设计,让领克08 EM-P在守护车主安全、收获消费者青睐的同时,也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2025年9月,领克08 EM-P在Euro NCAP最新一轮评测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位列全球插电混动车型安全榜首,在侧面柱碰撞、儿童乘员保护等四项关键测试中斩获满分。同期,领克08 EM-P白车身正式被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接收,成为首个进入清华的新能源车。这些来自权威机构的认证,不仅是对领克08 EM-P安全实力的肯定,更是对“安全应为汽车第一属性”这一理念的有力佐证。

构建健康产业生态,安全价值必将回归

领克08 EM-P的安全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对安全的持续投入最终会通过市场信任获得回报。当十字路口正面碰撞事故车主表示“再买一台”的时候,展现的正是安全品质带来的强大品牌黏性。而这种“因安全而选择,因信赖而再选择”的消费行为,构建了品牌与用户之间最坚固的情感纽带,也印证了安全投入的商业价值。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消费者的认知正在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而日渐成熟,安全表现已成为影响其购车决策的关键因素。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5年中国消费者选购新能源汽车时的考虑因素中,汽车安全性已经以36.55%的占比,与最大续航里程均并列第一,高于价格、外观、节能减排性能和国家补贴。消费倾向的变化,预示着安全将成为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维度。


市场的选择,加上前文所提国家在新能源汽车安全政策上的推动,正在驱动安全价值的回归。而这些变化将显著加速行业分化和优胜劣汰,形成“技术主导、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

而从全球竞争视角来看,安全技术正在成为中国车企出海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欧盟、北美等市场对车辆安全要求不断提高,那些在安全技术上持续投入的中国品牌,正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越来越多的认可。领克08 EM-P的Euro NCAP优异成绩,正是中国汽车工业从“价格取胜”向“价值取胜”转型的生动体现。

归根结底,安全价值的回归不仅仅是技术竞争的产物,更是汽车产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汽车作为承载生命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能关系到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当车企坚持配置创新与安全投入双线并进,当消费者将安全与舒适配置视为同样重要的选购标准,整个汽车产业生态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也能驱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真正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星辰大海。


而当行业逐渐走出配置迷思,安全价值的回归不仅将重塑竞争逻辑,更将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追赶”到“引领”的质变。在这个过程中,像领克这样坚守安全底线的企业,正在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力,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新的注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