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讯(记者 代紫庭)在广东奥体中心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运动员餐桌上出现了一道清远鸡菜肴,悄然把天农集团的名字带到了赛场之外。
近日,为这场体育盛会供应鸡肉的企业广东天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农集团)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冲刺清远鸡第一股。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清远鸡出栏量市占率接近六成、年销清远鸡及其他土鸡接近3000万只的清远鸡一哥,却有超过60%的营业收入实际上来自生猪业务,且单头生猪毛利在国内规模化养殖企业中名列前茅。
在鸡周期+猪周期双重波动下,这家地方特色养殖企业为什么能够鸡卖名声、猪赚现金?
离校女博士夫妇养出清远鸡一哥
天农集团的故事,起点并不在乡村,而是在高校和大型农牧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1963年出生的张正芬,是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早年因专注养鸡研究被同学称为养鸡西施。她曾先后在福建仰恩大学、佛山科技学院任教,后进入当时农牧巨头温氏股份担任技术总监。其丈夫肖文清,同样拥有高校任教及温氏集团管理岗位经历。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两人先后从高校走向温氏,在产业一线打磨多年。2003年,夫妇俩从温氏辞职创业,在广东清远创立天农前身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瞄准的正是当时种源退化、濒临失种的地方品种清远鸡。
根据《》等多家媒体报道,创业之初,天农从当地政府手中接手的原种鸡只有几千套,且白血病感染率高、成活率低。
彼时,身为科研工作者的张正芬决定带团队做提纯复壮,在山林散养、谷物饲喂、延长生长期等方面持续投入,并重建了从原种、曾祖代到商品代的完整良种繁育体系。
这一坚持在2005年迎来转机。天农集团正式接管国家级清远麻鸡原种保种场,标志着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招股书披露,如今公司鸡群成活率已从不足60%提升至96%以上,日产蛋率从30%提升至80%。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02024年,中国清远鸡出栏量由4080万只增至5510万只,其中天农以约59.3%的出栏量市占率居全国第一;2024年公司清远鸡及其他土鸡销量达到2874.7万只,也就是说全国每吃10只清远鸡,就有近6只是天农养的。
鸡卖名声、猪赚现金,六成收入却靠生猪
从外界认知看,天农是清远鸡王;但从财务报表看,支撑公司营收体量的,更多是生猪业务。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天农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39.52亿元、35.96亿元和47.76亿元。其中,清远鸡及其他土鸡收入分别为10.10亿元、9.91亿元及10.71亿元,占比在22%28%之间,而生猪产品收入则分别达到25.87亿元、22.14亿元和32.03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持续超过六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2.21亿元,其中生猪产品收入14.72亿元,占比66.3%;同期清远鸡及其他土鸡产品收入占比约两成,生鲜及其他产品收入占比则提高至13.0%。
也就是说,打响品牌的是清远鸡,贡献现金流的却是生猪。
招股书透露,天农自2012年进入生猪养殖,定位为西南+华南区域型龙头,在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和广东等地布局种猪场和育肥猪场。招股书披露,20222024年,公司生猪产品销量从95.9万头增至140.4万头,2024年平均售价为2281.6元/头。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按2024年营收计,天农在中国西南部生猪养殖企业中排名第八;按2024年单头生猪毛利计,在全国规模化生猪养殖企业中排名第二,2024年单头生猪毛利为470元。
公司在招股书中将其生猪溢价,主要归因于生猪业务战略性布局在西南及华南等人均消费量较高、猪价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以及2024年市场行情回暖带来的价格反弹。
天农集团生猪的溢价优势直接反映在毛利率略高于同行。从行业对比看,在2024年猪价并不算景气的背景下,天农整体生猪毛利率仍达到20.6%左右,而经记者根据公开财报粗略统计,诸如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温氏股份(300498.SZ)等行业龙头的生猪产品毛利率则多在10%20%区间。
天农的业务结构逐渐清晰,在养鸡卖品牌、养猪赚利润的格局下,天农一方面坐稳了清远鸡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另一方面也借生猪业务跻身区域养殖龙头行列。
鸡周期叠加猪周期,净利三年两度走极端
养鸡养猪自然难逃周期的影响。天农集团高毛利的另一面,是业绩对价格周期的高度敏感。
从整体盈利表现看,天农集团近三年净利润波动显著。20222024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41亿元、-6.69亿元和8.90亿元,净利率在8.6%、-18.6%与18.6%之间摇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27亿元,同比下滑73.1%。
细分到不同业务,波动更加明显。
清远鸡及其他土鸡方面,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6%、0.7%、16.4%及5.0%;同期只均售价则从37.7元/只降至30元出头,2025年上半年价格较2022年下滑超过20%。
生猪方面,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生猪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1.1%、0.4%、20.6%及18.5%。其中,2023年受行业供给增加、猪价下滑影响,毛利率一度接近盈亏平衡线,直接拖累当年整体业绩出现超6亿元亏损。
天农在招股书中直言,公司经营业绩高度依赖饲料成本及活畜活禽市场价格走势,清远鸡和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具有不可预测性,可能直接影响收入及盈利能力。
这种剧烈的周期波动风险直接反映在现金流和资产负债表上。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3.16亿元、0.15亿元、9.62亿元和4.13亿元之间剧烈浮动;资产负债率则长期处于60%70%区间,截至2025年上半年为67.7%。
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8月末,天农未偿还借款总额约13.34亿元,其中超过80%将在一年内到期;部分其他借款的年化利率在18%左右。
在猪鸡双周期的周期波动和债务高企的情况下,天农集团选择闯关资本市场寻求资金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公司早在2020年便启动A股上市辅导,后因资本市场环境和发展规划调整等原因中止;2022年更换辅导机构再次冲刺A股,2025年6月再度终止辅导。转身数月后,天农改道赴港,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在此过程中,公司多次调整股权结构与投资者阵容:先后引入机构投资者,又通过减资、回购等方式由创始人回购股份;2025年5月,天农集团以数亿元资金回购部分机构股东所持股份并注销,同年8月引入新股东,投后整体估值约56亿元。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对于一家年营收40亿50亿元、净利盈亏不稳定、资产负债率接近70%的区域养殖企业而言,约56亿元估值意味着不低的增长与盈利预期,也被市场视作其未来缓解债务压力的重要一步。
不过,能否在鸡卖名声、猪赚现金的结构之上,真正跑出一条更抗周期的第二曲线,是天农集团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