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创始人把良品铺子卖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中国企业家杂志 时间:2025-07-19 02:07:37



围绕这场交易,仍有更多疑问待解。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欣

编辑|米娜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曾经的“高端零食第一股”,或将易主。

7月17日晚,良品铺子发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长江国贸)签了股份转让协议:拟以12.42元/股的价格,向长江国贸转让宁波汉意持有的公司18.01%股份和良品投资持有的2.99%股份,总价款为10.46亿元。

这家成立了19年的武汉零食巨头,终于走到了易主时刻。

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长江国贸将持有良品铺子21%股份,并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开资料显示,长江国贸是武汉市政府2022年5月批准组建的大型国际贸易平台企业,其股东为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良品铺子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创始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不过,据报道,一手创办了良品铺子的杨红春,并不会就此离场,将继续留任高管,并保留公司第二大股东身份。

除了创始人在转手股权外,今日资本旗下的达永有限也继续减持并“逃离”良品铺子。据披露,达永有限也拟向长江国贸协议转让其持有的8.99%股份。交易结束后,达永有限的持股比例降至9.17%。

这两年,面对业绩持续下滑、行业竞争压力加剧的良品铺子曾尝试了多维度自救策略,包括但不限于调价、换帅、关闭低效门店、战略升级等,但始终未见成效。不久前,良品铺子又公布了一份预亏7500万元到1.05亿元的中报,更为其“牵手”武汉国资,添上了“业绩承压,亟需借力”的注脚。

对于此番引入国资战略股东的选择,良品铺子在公告中披露了两方面理由:其一,利用长江国贸在供应链综合服务等方面的经验进行转型,形成公司“一品一链一园”的全链条产业生态体系;其二是控制权变更将更有利于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机制。



不过,救兵能否及时抵达,仍存在着不确定性。

当日,良品铺子发布的另一份公告显示,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就股权转让纠纷,对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宁波汉意所持有的19.89%良品铺子股份被冻结,这可能导致控制权转让事项出现变数。

在长江国贸之前,广州轻工也曾是良品铺子潜在的“白衣骑士”,双方签署了股份转让的《协议书》,但最终交易未达成。而公告发出后,市场有观点称,良品铺子控股股东或存在“一股两卖”的嫌疑。

针对是否涉嫌“一股两卖”,陕西富能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付鹏律师向《中国企业家》分析表示,《协议书》属于“预约协议”,宁波汉意在约定期限内应当与广州轻工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但若没有签署的话,按照《协议书》约定承担违约责任即可,不承担必须转让股权的责任。因此,判断的关键在于“双方并没有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所以不涉嫌一股两卖。

围绕这场交易,仍有更多疑问待解——除杨红春外,创始团队的其他成员将何去何从?引入国资战略股东后,高管团队是否也会作出相应调整?此前,宁波汉意为何没有在约定日期与广州轻工签署股权交易协议,双方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中国企业家》据此联系良品铺子相关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多次自救无果

在寻求外部援助前,良品铺子的管理层已用尽浑身解数展开自救。

自2021年起,良品铺子的业绩连续三年起伏不定。2021年~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3.24亿元、94.4亿元、80.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3.36亿元、1.8亿元。其中,2023年更是有史以来首度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

到了2023年11月,面对量贩零食行业掀起的价格战与波动的业绩,刚刚临危受命挂帅良品铺子的杨银芬宣布启动良品铺子17年来最大规模降价,以此来夺回被量贩渠道分流的客群。据悉,杨银芬是良品铺子联合创始人,历任董事、副总、总经理、副董事长等职务。

彼时,作为元老创始人之一的他下定了决心要通过降价来自救,更是喊出了“不走这条路,就是死路”的口号。2024年年报显示,良品铺子全年累计有500余款产品价格下调。

不过,这场大动干戈的降价,并未对业绩带来实质性的帮助。2024年,良品铺子的营收与净利双降,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5.57%,也是其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降价没有换来增长,反而拖累了良品铺子的盈利能力。

另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一直在重振业绩的良品铺子,又陷入了“配料表造假”风波,其被打假人士指出“用木薯粉代替红薯粉,降低成本”,虽最终调查结果为良品铺子洗清了“配料表造假”指控,这场风波仍重创其“高端、高品质”形象——至今社交媒体上仍不断有消费者以此质疑其品质。



或是在亏损的压力下,2025年年初,实际任职仅1年4个月的杨银芬以个人原因为由辞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良品铺子再度换帅:程虹接棒董事长并代行总经理,成为公司上市以来首位“非创始系”掌门人。

管理层再经更迭后,良品铺子的发展战略又“变了”,2025年3月,良品铺子宣布将版图从休闲零食类目扩展至全品类食品,不仅卖零食,还卖制造零食的原料和原料的衍生产品。比如,在4月末,良品铺子一边卖脐橙,一边卖以脐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牛乳香橙吐司、脐橙粽子等,“一果多用”。

尽管动作频频,但成效却仍难言理想。7月14日,良品铺子发布的半年报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将亏损7500万元到1.05亿元。原因系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毛利率,以及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等。

“一股两卖”争议

不过,良品铺子引入国资战略股东之事,并非已板上钉钉,仍充满了变数。

7月17日晚,除了宣布引入长江国贸外,良品铺子亦披露称,一家名为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了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这导致宁波汉意所持良品铺子7976.4万股股份被冻结,占其所持有良品铺子股数的56.46%,占总股本的19.89%。

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的纠纷同样源于股权交易。据公告,作为良品铺子的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为了化解自身债务,寻求出售其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于是,2025年5月,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签署了《协议书》,约定尽职调查后,接受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进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

《协议书》中规定,自协议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5月28日,广州轻工方享有优先购买权,交易价格为每股12.42元,若广州轻工在期限内决定推进本次交易或签署交易协议,宁波汉意应当无条件配合,不得拖延或拒绝。



此外,良品铺子的实控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也与广州轻工确认了协议书内容,并出具了同意与广州轻工交易良品铺子股份的承诺函。不过,时间到了5月28日,双方并未签署相关股权交易协议,为此,广州轻工也向宁波汉意发送了“督促函”,催促签署交易协议。

但截至目前,双方仍未签署有关良品铺子股份的交易协议。7月10日,良品铺子宣布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股票7月11日起停牌,三天后的7月14日,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官网显示,广州轻工是广州市第一家工贸合一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最早起源于1950年9月成立的广州市合作事业管理局,逐渐演化形成广州市轻工业局。曾培育了555电池、浪奇洗衣液、双鱼牌乒乓球、三角牌电饭锅、钻石牌风扇等品牌。

围绕双方的矛盾,《中国企业家》拨打了广州轻工的官网电话,对方工作人员表示不方便回复。

针对“一股两卖”争议,良品铺子方面回应《界面新闻》称,根据律师判断,不会影响整体交易的正常推进,“简单来说,可能两大国资都认为(上市公司)是优质标的,交易方在商业谈判中出现分歧。”

不过,引国资入局,也难让良品铺子困局即刻消散。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向《中国企业家》分析指出,良品铺子近年来的经营表现愈发不佳,但仍是湖北重要的零售品牌上市公司,因此武汉国资接手也是希望帮助本地上市公司。但良品铺子的问题是,缺少对自身经营能力不足的深刻认知——将之前零食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红利,当作自身经营的成绩,未来如果国资接手仍不能发现经营的问题所在,那么上市公司现有业务也难有起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