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A股是不是又不行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木禾投研 时间:2025-11-24 00:10:59

标题的问题是周末不少朋友问我的,可能是很多人被上周最后的跌幅影响了,好不容易站上四千点,虽然前阵子来来回回在四千点附近折腾了几次,但整体行情都算是不错的。

这一下跌猛了一点,很多人就有点慌了,甚至产生悲观心理,不会这就奔着三千点去了吧?

这个周末本来是约了一些朋友聚一聚的,因为在沿海调研了近半年的时间,刚回长沙一周,许多老朋友都在等着听我讲故事。

但是被你们强行征用了,主要是有部分朋友遇上我比较晚,他们的持仓成本确实太高了,行情如果真跌下去,他们的仓位几乎全都会亏损,所以很紧张焦虑。

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不安的心情,实在不忍心,所以这是一个按摩的周末,再说加入了我的专栏,有问题我肯定也是要回复的,于是当了两天的疗愈师。

其实他们的问题很简单,都是仓位规划问题,我反复强调了无数遍,仓位最好采用“保底+兼顾保底和成长+成长”的组合方式,这是无视行情,穿越周期的不二法宝。

不要只追求高成长性的公司,收益和风险一定是成正比的,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风险,我前阵子还特意写了文章,说收益高的都是胆子大的。



高成长性的公司一般不能用估值去衡量,就比如明天正式上市的摩尔线程,到现在都还没赚过钱,从2022年到2024年,摩尔线程分别亏损10亿、17亿、16亿,今年前三季度也亏了7个亿,但是市值超过500亿。

这种公司就不能用常规方法去估值,只能说为梦想买单,但是谁也不敢保证说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所以风险当然很大。

可是毕竟希望还在,未来可能被继续炒作,也可能慢慢兑现业绩,那自然就还会涨,这个时候就要敢买,甚至敢于追高。

当然不要误会,我不是要你们去买摩尔线程,只是当例子。

那问题就来了,大部分人不是真的胆子大,只是某个瞬间或者某个阶段头脑发热了,情绪刺激之下,觉得自己胆大,不在乎是不是追高。

要真一直涨,也没问题,可是一旦回调,就打回原形了,一腔热血变冷了,胆子没了,开始害怕了。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怎么可能每次买了就一直涨。

股市毕竟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地方,不管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尽可能的充分考虑风险,既然想博高收益,那就是公司的风险避免不了,但也要想其他办法控制风险啊,我认为仓位规划就是唯一的办法。

然后第二个普遍性问题,是选择了兼顾保底和成长性公司,这是价值投资者最容易踩坑的地方,因为保底这个属性,就意味着公司内含价值的衡量。

很多人觉得某公司基本盘没问题,传统业务稳定,然后新业务增长潜力很大,那就拿下,这个逻辑并没有错,但是错在没有成本概念。

比如阳光电源、特变电工、海康威视等等公司,都有这个属性,这些公司确实很优秀,很多朋友也把我分析的听进去了,但就是性子太着急。

我问他们看到我估值表计算的价格没,他们说看到了,我问是不是觉得我计算的结果有问题,我们可以探讨,他们说不是,就是看行情这么好,想赚钱。

主要还是被行情影响了心态,觉得行情这么好,不上车就晚了,既然公司没风险,那就闭着眼睛买,成本高点也没关系,反正公司有增长潜力。

如果真坚定这个想法,我觉得也没什么问题,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也行,无非就是资金使用成本高一些,会拉低平均年化收益率。

但问题在于很多人又没那么坚定,别说持有几年,持有几个月都好像过了几个世纪,这肯定不行,跟炒短线没区别,只能算伪价值投资。

至于保底属性的公司就很简单,公司稳定,地位强势,财务健康,现金流充沛,分红意愿高,如果此时的股息率可以接受,那就可以选为底仓。

只要把仓位规划好了,行情是3000点,还是4000点还是6000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定要记得,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或者说是一个长时间持续的过程,保持一定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某年的收益有多高或者亏多少钱。

至于这个平均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能做到10%,就属于优秀,能做到20%,就已经非常厉害了,而且时间越长越难。

有些人单季度或者单年的收益率很高,比如翻几倍,但是亏起来也很快,这其实没什么意义。

希望我的读者朋友都能看透股市的本质,反正就是涨涨跌跌的,不要被行情影响,不要被情绪裹挟,不管市场如何变幻莫测,君当作磐石,稳如泰山。

A股没有行,也没有不行,我觉得很正常,如果自己被“行与不行”所控制,我认为是很危险的,至少赚钱很难,希望大家深度理解这句话。



然后今天主要是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回长沙了,后面时间会多一些,我也会尽量多讲一些公司,然后借着周末的事情随便闲聊一下。

我自己很少关注行情,如果不是因为写文章和回答问题,很多实时的市场信息我估计都不知道,因为我既不刷短视频,也不玩社交平台。

几年前刚写文章的时候,还会看看东财和雪球,后面发现也没什么意思,就也不看了,就发公号文章的时候顺便发一下。

老读者朋友应该知道,我还准备把自媒体做成一个光荣的老年事业的,不过也不行,第一个现在我也比较忙,第二个被约去喝茶的次数多了也烦。

我每年都会花很多时间实地调研上市公司,今年尤其多,沿海大部分我关注的上市公司,这几个月顺便都去了一下。

本来主要目的是奔着出海和经济去的,所以只能说是顺带,不是针对某家公司,我从来没想过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股市里面,这太不值得了,我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忙。

然后喝茶这个事情也有点烦,我其实几乎不会特意讲某公司不好之类的,即便是在我看来有很大的问题,也顶多只是稍微提一下,但也不可能一点都不说,一个劲夸怎么好吧,那也太不负责了,我还是得为你们负责。

也不知道始作俑者是某些公司,还是加入专栏的,还是监管,总之叫我去喝茶,我也必须得去,虽然没什么事,但是谁喜欢老往那地方跑。

我都不知道那些体量很大的自媒体是怎么弄的,按理说我这小胳膊小腿的,入不了人家的法眼才对,

可能是跟我讲的公司比较多有关系,而且我又喜欢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去深挖和分析,确实几十年的积累有点多。

当然真是原因我不知道,反正我现在是随意了,有时间就多写点,没时间就少写点,有人看图个热闹,没人看也无所谓,反正自己也要研究也要记录,顺手的事。

但是专栏不会变,知识付费我觉得是应该的,当然如果觉得你看到的东西没价值,那应该离开,不要浪费时间,如果觉得有价值,应该要付费,这也是尊重。

不过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心理,不管有没有价值,就是不愿意为知识付费,这其实是一种圈子代沟,他永远获取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交不到真正有实力的朋友。

免费是最贵的,这句话放在别的领域可能不一定对,但是放在知识领域,一定是对的,当然如果没有自己经营过企业,可能也很难懂这句话。

只要自己做过生意的,不管大小,肯定能理解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性,因为都是吃过亏过来的。



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本来就是交易,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如果觉得谈钱羞耻,或者觉得谈钱会伤感情,这一类人会很艰难,而且会很不顺。

不要误会,这不是骂人,这东西的底层逻辑,在于只有交易才能获取,如果不能获取,或者获取的一直都只是没有超过自身的东西,自然就会艰难或者不顺,因为没有进步。

但是也不得不强调一下,甄别一个东西有没有价值本身就有难度,尤其是还要超过自身的,踩坑其实也是常有的,我其实也经常踩坑。

我买过很多研究报告,其实大部分都没什么用,我也付费看过很多文章,也99%都没什么用,我用的工具软件有付费功能的,我都会尝试付费功能,其实很多功能我是用不上的。

但我依然一直这样持续,因为不管是几百字还是几千字的文章,亦或者是几万字或者几十万字的报告,即便只要有寥寥数语对我有用,我也觉得值,其他的我也不会觉得不值,只会当成是成本,就这么简单。

道理也很简单,我如果不这样做,确实节约成本了,但是我也没法取得收获,那即便零成本又有什么用呢。

只是要真正明白并且接受这个观念,确实有难度,因为很多内卷式竞争把消费者宠坏了,我能够薅羊毛,我能够用很低的价格买到不错的东西,这确实是现在中国的福利,但同时其实也是圈子固化的罪魁祸首,因为已经养成了习惯,就很难改。

上面这几段话,主要是给老朋友们看的,你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产业,你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一定要有时间成本概念,刚才讲的只是一个例子,其他事情也一样。

至于对我黑猫不是很了解的朋友,你们要慎重,我95%以上的内容都是免费的,而且专栏里面并没什么东西,就一张估值表,一些我对公司的看法和我的交易记录,没别的了。

如果真把一家公司看透了,或者真理解了我公开的内容,都没必要看专栏我的观点和计算的加仓价和减仓价,你自己也可以分析也可以计算。

而且专栏本来都关掉入口了,一直都有朋友硬是要加,我还得手动去录入,是真麻烦,所以就加价提高门槛,而且还会继续加,目的就是筛选,没别的。

实际上很多加入专栏的朋友都是奔着交朋友聊天来的,这也是我最欢迎的,千万别把我当成教谁投资的老师,我不是老师,我也没任何课程,这几年我也只承认了一位学生,人家还出国留学去了也很忙,也谈不上教不教的,我都有点惭愧。

真要说老师,那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读者朋友也是我的老师,会提供给我很多信息,会分享他们的观点。

所以大家平时和我发信息,也不要太客气,老朋友随便闲聊,聊到哪算哪,只是信息多的时候可能漏掉没有及时回复,还是要见谅一下。

反正我们都不炒短线,也没有什么十万火急的要聊,真要买或者卖哪家公司,时间宽裕得很,不急在一时。

周末愉快,祝大家吃好喝好玩好,股市别担心,好得很!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