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周报92(2025年11月17日-23日)
1.近期会大规模推出房产税吗?
2.应如何应对可能的第二轮冲击?
3.美股近期为何剧烈调整?
4.10 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超27%
5.LPR连续6月不降息
6.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大洗牌
正文
1.近期会大规模推出房产税吗?
在前段时间的财新峰会上,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表态,房地产税法起草工作已完成,税基核定等技术难点也基本解决,且房地产税作为与地方公共服务激励相容的税种,符合 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 “适时推出” 的改革方向。
这一话题也在智本社的社友群中触发了一轮讨论热潮。
![]()
需要清楚的是,房地产税作为直接税,征收痛感极强。而过去四年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意味着中国家庭占比超 60% 的资产已缩水三四成。市场下坠速度令人措手不及,不少家庭尚未反应过来,房屋已沦为 “负资产”。
就全国范围而言,2017 年以后购买的房屋,如今基本处于亏损状态,部分甚至价格腰斩。当前房地产市场流动性低迷,许多城市家庭虽持有房产,却面临现金匮乏的困境。加之购房时已缴纳多项税费,尤其是高昂的土地出让金,公众对重复征税的抵触情绪强烈,这意味着房地产税唯有在市场上涨周期推出,才能有效化解征收带来的痛感。
而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我们在上期的周报中已详细说明:10 月份房地产市场降幅进一步扩大,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9.6%,销售金额同比下降 25.1%,定金及预售款同比下降 25.7%,个人按揭贷款同比下降 30%。而由于本轮中国房地产周期的特殊性,不良债权持续增加,未来三年无论采取何种出清方式(大概率是市场出清与政策救助并行),债务出清可能引发房地产市场的第二轮下跌。
结合到市场现状、政策逻辑及社会环境,可以说,近期房地产税推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2.应如何应对可能的第二轮冲击?
这两年社友资产配置咨询中,七成聚焦房地产问题:房子要不要卖、何时卖、卖后换什么资产。
![]()
结合债务出清可能触发新一轮下跌的判断,我的建议很明确:一是降低房屋持有比例,使其在家庭资产中占比低于 40%;二是卖出投资性房产、三四线城市房产、非核心区及 “老破小”;三是未来 1-3 年,将卖出房款置换成一线城市核心区优质自住(少量投资)物业;四是增持稳健型金融资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从工业化、城市化、房地产驱动及人口增长阶段,转向后工业、后城市化、后房地产化及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阶段(2018 年起,将延续多年)。前一阶段,空间资产稀缺,房产是最佳投资品;但进入后周期,除国际大都市核心资产外,房产多会过剩贬值,沦为消费品。
时代切换下,投资逻辑需调整:前一个时代看房地产,后一个时代应聚焦全球的金融资产。
![]()
很多咨询房地产的社友,我都会给他们提供一份“房地产-金融资产替代方案”,以帮助其谨慎合理决策。
按照以上图展示的“房地产-金融资产替代方案”将自己的房屋资产和所选金融资产代入,可以预测未来你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房地产/金融资产的走势。
如果继续持有房屋,随着时间推移,其价值不断缩水;如果加上贷款利息、物业费、房屋折旧等,其价值还将更大程度地缩水--这告诉我们:未来持有房屋只要不涨就是亏本的。
而当前仍是中国家庭调整资产配置的历史性关键性窗口期。
有相关需求的社友,可添加运营微信(zbs201812),备注“资产配置”预约咨询。
3.美股近期为何剧烈调整?
![]()
近期美股震荡下跌态势显著,三大股指集体走弱,纳斯达克指数 11 月累计跌幅超 6%,创下今年 4 月以来最大三周跌幅。上周四的市场异动更显反常:三大股指高开后突然跳水,科技龙头英伟达公布超预期财报后,股价先冲高 5% 再快速回落,收盘下跌近 3%,打破了此前财报利好后连续上涨的规律。这场缺乏明确利空触发的波动,核心是情绪主导的市场博弈。
更深层的原因,源于AI 赛道的泡沫争议与投资者的心态失衡。近一个月以来,“AI 是否存在泡沫、泡沫何时破裂” 成为市场热议的核心话题,但各方始终未能形成共识。与之相反的是,一种 “别无选择” 的被迫投资共识正在悄然形成:投资者既担忧 AI 赛道的估值泡沫,又...
10月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超27%/LPR连续6月不降息/日本为什么会股债汇三杀中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大洗牌
剩余周报内容(4组2000字)
扫码看全文,保存高清图片
购买会员数据周报免费看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