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西街观察】AI泡沫破裂比想象中更早

IP属地 中国·北京 北京商报 时间:2025-11-23 20:07:59

当华尔街为AI泡沫论争执不休的时候,现实的案例来得更为直接。

AI淘汰赛之残酷,从来不缺样本。从炙手可热到被VC抛弃,可能就在一夜之间。

2025年,在大量Agent公司迎来巨额融资之际,英国AI初创公司Robin AI却因最新一轮融资失败,被挂上了破产网站。在国内,类似澜码科技创始人周健卖房发薪的消息同样令人唏嘘。

Robin AI不是无名之辈。作为一家专注法律的AI公司,其投资者名单中星光熠熠,谷歌、软银、淡马锡等均曾出现。

澜码科技同样红极一时。公司致力于打造企业级AI Agent,市场上对其最好的解读是填补国内大模型中间层的空白。

在这一波AI浪潮中,法律被认为是机会最大的落地场景之一。而2025年又被称为"智能体元年",AI Agent领域的创业公司,融资速度和估值攀升速度都打破了常规。

可见,Robin AI也好,澜码科技也罢,都遇到了一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困境。

2023年OpenAl的大语言模型ChatGPT的出世掀起了此轮生成式AI风潮。短期内被迅速拉高的估值也意味着更高的市场和商业化要求,但围绕AI行业的创业才刚刚起步,很多企业短时间难以及时精准地去兑现商业价值。

无论是OpenAI上市脚步渐近,还是国内巨头激烈争夺AI toC入口,都反映了市场对AI形成商业闭环的急迫,即用一款杀手级AI产品完成价值自证,为算力芯片开辟可持续的市场空间。

但从目前来看,即便部分AI产品取得阶段性成功,其产生的效益相较于巨额投资仍是杯水车薪。一旦AI投资收益兑现不及预期,估值调整势必接踵而至。

以Agent为例,大量Agent公司主要依赖底层大模型的能力,因此"套壳"争议居高不下。真正的Agent应用尚未成熟,投资人评估Agent的逻辑走向务实,更为在意商业化变现的相关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更新速度之快,远胜过往所有赛道。赶在投资人顾虑放大之前,创业者需要快速做出成绩证明自己。

从语言、图片、视频到编程,各行各业都可用AI重做一遍的美妙愿景之前,大量独角兽公司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依然是活下来,其次都是其次。

如同20年前围绕互联网的泡沫论,每轮技术爆发周期都会出现幻灭潮,当前AI支出规模与落地进程未能统一,优胜劣汰在所难免。

生成式AI应用爆发,是否已经形成稳定的新的生产力,从本质上提升社会生产效能,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

可以确定的是,大浪淘沙之中,市场也对AI驱动下的企业估值渐渐回归理性,淘汰赛提挡加速,让泡沫破裂比想象中更早。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