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测量精度优于心电图,量子技术能否撬开千亿级医疗市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第一财经资讯 时间:2025-11-23 20:09:07

心电图作为目前临床上心脏疾病检测应用最广泛的检测筛查手段,正在面临越来越明显的瓶颈,尤其是对于结构性心脏病等隐匿性较强的疾病,难以在早期发现。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人员正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人体微弱的磁场变化探测出疾病早期的征兆。拥有超高灵敏度极弱磁场的量子测量技术在医学诊断中发挥了作用。

在近日举行的2025量子科技和产业大会的“量子生物磁产业论坛”上,“量子+医疗”的应用引起投资人关注。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与多家医疗机构及医疗设备厂商的技术专家探讨了量子精密测量与医学诊断结合的前沿方向。

“生物器官与功能最终都是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细胞电生理活动会产生极其微弱的磁场,比如心磁信号只有地球磁场的百亿分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谢晓明解释称,“在过去,探测这些信号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直到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的出现。”

谢晓明表示,其团队历时20年的研发,已经开发出包括心磁图仪、脑磁图仪等全系列的超导生物磁技术,这些技术目前正处于产业化的前夕,目前团队正在积极推动量子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部分生物磁技术设备已经在国内获得注册证,并在多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进行上市后的临床验证工作,用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但目前尚未公布收费细则。

“中国有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冠心病患者1000多万。”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张树林表示,“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千亿级的潜在市场。”

他分析称,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从2018年的2000多亿元增至2023年的近4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超过6000亿元。“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量子生物磁技术正在开辟新的赛道。”张树林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马健正在推动心磁仪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心电图反映临床信息的瓶颈越来越明显,不少心血管疾病,例如冠脉微血管疾病已经很难单纯通过心电图来诊断,因此我们亟需新技术的突破。”

但他承认,心电图的应用历史已有上百年,技术非常成熟,而且价格低廉,心电图在诊断方面的作用很难被替代。而新兴的心磁图技术可以作为一种高端、互补性的研究工具,在特定领域,如早期心肌缺血等方面弥补心电图技术的短板。

另一方面,由于生物磁技术高昂的成本和操作的复杂性,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目前仍不现实。但专家表示,未来,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发展和量子传感器成本的下降,心磁图设备将更具生产规模、更便宜,从而在临床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