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宠呼呼沐阳:宠物鲜食,言过其实?

IP属地 中国·北京 蓝鲸新闻 时间:2025-11-22 14:06:09

文|抛砖评论

近期,盒马创始人侯毅创办的宠物鲜食品牌"派特鲜生"面临业务调整,从刚开始时炒作"宠物麻辣烫"热点时的门庭若市到多家门店接连关门,热闹了还不足一年时间。这无疑给宠物鲜食细分市场的创业者们泼了一盆冷水,很多人还指望举着"派特鲜生"这面大旗在宠物鲜食时长杀出一条血路呢。

2025年,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311亿元,其中食品板块独占鳌头,占比超52%。在宠物食品的消费结构中,主粮以69.6%的绝对占比成为刚需核心,其工艺迭代始终围绕"健康升级"的主线:从早期膨化干粮满足"方便喂食"的基础需求,到低温烘焙粮、冻干粮强调"营养保留",直至如今以"鲜肉直供、短保冷链"为标签的宠物鲜食异军突起。

连锁宠服品牌宠呼呼的联合创始人沐阳认为,这一演变背后,是消费者对宠物食品价值的重新审视:当传统干粮因过度加工、营养流失被质疑,鲜食以"看得见的食材原型""零添加防腐剂""接近家庭自制"的卖点迅速崛起,甚至吸引零售巨头创始人跨界入局,资本热捧下行业热度急速升温。然而,当"新鲜"成为营销话术的高频词,当一袋鲜食价格堪比高端牛排,我们不得不追问:宠物鲜食,是消费升级的必然,还是被过度包装的泡沫?

解构宠物鲜食:各说各话,没有明确定义

宠物鲜食,广义上指区别于传统膨化干粮和高温灭菌罐头,采用新鲜或轻度加工的食材、模拟家庭自制、强调短保质期(通常需冷藏或冷冻保存)的宠物食品类别。其核心特征在于以下几点:

1.食材新鲜可见:主打人类可食用级别的肉类(鸡、鸭、牛、鱼等)、内脏、果蔬等,形态上常保留肉眼可见的食材原型,而非粉末或糊状。

2.加工工艺温和:通常采用低温蒸煮、巴氏杀菌、冷冻干燥(复水后呈现鲜食状态)等方式,力求最大限度保留食材的天然风味和热敏性营养素(如部分维生素、酶)。

3.短保且需冷藏:依赖冷链保存,冷藏产品保质期通常在数日至十数日,冷冻产品可达数月,远低于干粮(1-2年)和罐头(2-3年)。

4.宣称营养更佳: 核心卖点是水分含量高(60%-80%以上,接近宠物天然猎物),蛋白质来源优质且含量高,碳水化合物相对较低且来源优质(如红薯、南瓜),无或极少添加人工防腐剂、诱食剂、色素等。

沐阳表示本质上,宠物鲜食是宠物食品"拟人化"和"健康化"消费趋势的极致体现。它向宠物主传递的核心承诺是:"像给自己做饭一样用心对待宠物的每一餐,提供更接近其天然饮食结构的、更新鲜、更少加工、更富营养的食物。"

卖点与需求:驱动"鲜食"热潮的引擎

宠物鲜食逐渐备受关注,根植于情感变化、消费能力、认知水平等多元且深刻的消费需求变迁而极速升温:

第一,宠物家庭地位升级,情感消费驱动。宠物日益成为家庭成员乃至"孩子"。"拟人化"喂养成为主流,宠物主愿意为提升"孩子"的生活品质和健康买单,鲜食的"新鲜"、"营养"、"用心"等标签完美契合这种情感投射和消费升级需求。如同有些家庭非要给婴幼儿吃进口奶粉是相似的心理。

第二,对传统干粮/罐头的信任危机。 部分宠物主担忧传统干粮过度加工导致营养流失、含有过多碳水化合物或不明添加剂;罐头虽水分足,但高温加工和长期保存也引发对营养价值的疑虑。鲜食以其"看得见的新鲜"和"轻度加工"成为解决方案。

第三,健康与功能性需求精细化。 宠物肥胖、过敏、泌尿系统疾病等问题日益普遍。鲜食因其配方灵活、可定制(如低脂、单一蛋白源、处方需求)、水分充足(利于泌尿健康)等特点,被视为更具针对性的健康管理工具。

第四,社交媒体与KOL的推波助澜。 "鲜食喂养"在社交平台上被塑造成一种精致、负责任、充满爱意的生活方式。开箱测评、宠物"光盘"的满足表情、宣称的毛发亮泽、便臭减轻等效果,通过KOL和用户UGC广泛传播,形成强大的种草效应。而年轻人愿意参与在媒体平台上,参与到这种养宠社交分享的氛围中。

第五,便利性与品质的平衡。 有些养宠家庭很早就开始给宠物自制鲜食,市场有一定的存量需求,而相比完全家庭自制(耗时耗力、营养难以均衡),商业化的鲜食提供了相对标准化的营养配比和开袋即食(或简单加热)的便利,在品质和效率间找到平衡点。

资本热浪下的行业焦点——派特鲜生现象

当宠物鲜食市场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时,派特鲜生的横空出世,如同一枚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巨大的舆论涟漪和资本巨浪,将整个宠物鲜食赛道推至聚光灯下。

派特鲜生由前盒马鲜生创始人、CEO侯毅于2023年创立。侯毅在生鲜零售领域的赫赫战绩,尤其是成功打造盒马这一新零售标杆的经历,使其跨界进军宠物鲜食的举动本身就极具话题性和象征意义。更被广泛解读为巨头对宠物鲜食赛道未来潜力的强力背书,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号。其估值在极短时间内飙升,远超行业常规水平,成为资本疯狂涌入宠物鲜食领域的最鲜明注脚。

"盒马之父做宠物鲜食"、"阿里押注宠物餐桌"、"宠物麻辣烫"等话题迅速引爆财经、科技及宠物行业媒体。无论业内专家还是普通消费者,对派特鲜生的关注度空前高涨。它像一个巨大的扩音器,让"宠物鲜食"这个概念以前所未有的声量进入大众视野,极大地加速了市场教育进程,也无形中拔高了整个行业的热度预期。

派特鲜生的出现,是宠物鲜食市场热度"极速升温"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放大了行业的机遇,让"宠物鲜食是下一个蓝海"的论调甚嚣尘上,吸引无数创业者、资本和传统巨头加速布局,行业热度在短期内被急速推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也无形中放大了潜在的泡沫。如今不到一年时间"派特鲜生"就面临市场难题而不得不进行业务转型调整。

第一个人不一定能吃螃蟹,还有可能吃亏

宠呼呼沐阳,对宠物鲜食的落地运营有着切身体会。宠呼呼曾做过鲜食业务的尝试,至少从目前阶段来说,如果不是主营宠物鲜食,常规宠物店增加宠物鲜食业务的投入产出是不划算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教育"用户成本过高。给不了解鲜食的客户做介绍并促成购买,难度非常大。店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解释什么是鲜食、有什么好处、怎么储存喂食,这比推销一包干粮或一罐罐头费劲多了。很多顾客听完觉得麻烦或者价格贵,就直接放弃了。这种‘教育成本’非常高,直接影响转化率。

门店获客难,用户基数小。现在宠物店靠美容洗护获客本身就很困难了,鲜食能带来的新客户增量非常有限。一个门店的活跃会员,做得好的也就几百个。在这个小池子里,愿意尝试并持续购买鲜食的客户比例更低。客户基数小,天花板就低,很难支撑起规模化销售。

老客消费能力参差不齐。即使是宠物店的老会员,对鲜食的接受度和消费能力也差异巨大。有些高端客户能轻松接受每餐几十元的鲜食,但大部分普通会员会觉得长期负担太重。每餐鲜食单价更高的特性,天然筛选掉了一大批潜在用户,很难用一套方案满足所有老客。

同质化严重,可替代选择多。鲜食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其实不大,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太广。门店卖的鲜食,和抖音、小红书上那些网红品牌,或者主人自己在家简单煮点鸡胸肉,在用户眼里可能差别没那么大。线上卖家多、价格透明、购买方便,用户很容易流失,未必会长期忠诚于某个门店的特定产品。

非自动化的生产成本高。生产端的痛点也很明显,因为整体销量不够大,难以实现自动化大规模生产。很多环节依赖手工操作,效率低、人工成本占比高。这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薄利甚至微利状态下,经营压力非常大。

宠物肠胃脆弱易引发售后纠纷。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风险是宠物个体差异导致的适应性问题。有些宠物本身肠胃就比较脆弱,换粮(包括转喂鲜食)过程中,或者对鲜食中的某些食材不耐受,很容易出现呕吐、拉稀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真是鲜食的问题,心急如焚的宠物主往往会第一时间归咎于产品。处理这类投诉和售后纠纷,不仅耗费大量沟通成本,还可能损害门店口碑。

用户使用习惯培养不易。 便利性也是个小门坎,因为对于之前自制鲜食的客户,购买鲜食会觉得更方便,但对于大多数习惯了干粮开袋即食的客户来说。鲜食需要解冻(冷冻型)或加热(冷藏型),喂食后没吃完的还要妥善冷藏,对很多忙碌的上班族来说反而增加了步骤。门店需要花很多时间教育客户正确的储存和喂食方法,售后的沟通成本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因保存不当引发宠物健康问题,这对品牌和门店信誉都是打击。

复购率不稳定,像坐过山车。 维持稳定的复购率是最大挑战之一,初期客户可能因为新鲜感或促销尝试购买。但长期下来,高价格、操作相对麻烦、以及宠物个体差异(比如是否爱吃、肠胃是否适应)都会影响续订。客户的复购像坐过山车,波动很大。要证明长期价值并让客户持续买单,需要产品有真实、可感知的健康效果支撑,而且客户基本盘太小,筛选客户的经营思维不成立。

冷链配送成本是座大山。冷链成本是悬在所有从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从工厂到我到每一家门店,全程必须冷冻或冷藏。这不仅仅是物流费用高昂的问题,还包括门店冷柜的购置、电费、维护成本。这些最终都摊薄了利润,也推高了消费者到手的价格。很多潜在客户就是被价格劝退的。除非区域内的门店数量足够多,每个门店也有一定数量的客户,才能有效分摊冷链物流成本。

短保带来的"心跳"损耗。短保质期意味着巨大的损耗压力,冷藏鲜食通常只有7-15天保质期。一旦进货量预估不准,或者遇到节假日销售不及预期,临期产品只能打折甚至报废。看着真金白银变成损耗,非常心疼。这就是很多门店主打预定制的原因之一,通过预定制来提前规划好销量,以减少备货的不确定性。

家庭冰箱空间的争夺战。 有一个容易被忽视但很实际的问题是家庭储存空间。同样的道理,门店为经营稳定,通常都一次性销售多包鲜食产品,这就要考验每个家庭的冰箱承载空间的大小。特别是冷冻鲜食,需要占用家庭冰箱的冷冻室。很多养宠家庭,尤其是多宠家庭或者冰箱容量有限的,对大量囤货是有顾虑的。这限制了单次购买量和复购频率。

宠呼呼沐阳进一步总结道:"鲜食代表了宠物食品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潜力毋庸置疑。但目前整个行业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解决成本、损耗、便利性和用户粘性这四大核心痛点,是商业模式能否跑通、市场能否真正做大的关键。在经过首轮尝试后,决定暂停鲜食业务,调整经营方式后再做尝试。"

结语: "鲜"有其价,勿忘本质

宠物鲜食的出现,是宠物食品行业向更天然、更健康方向迈进的一次积极探索,满足了宠物主对更高品质喂养的真诚诉求。其核心价值在于更高的水分含量、更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更少的深加工以及配方上的灵活性,这些对宠物健康确有潜在益处。

然而,当下市场存在的过度营销、价格虚高、标准缺失、便利性不足等问题,使得"宠物鲜食,言过其实"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资本的热捧和社交媒体的滤镜,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其光环,掩盖了现实的荆棘。

宠物鲜食不会消失,未来在于能否持续为宠物提供经得起科学验证的营养价值,能否解决成本、便利、安全的现实难题,最终回归到"让宠物吃得更好、更健康"的本质诉求。 当泡沫被挤出,标准被建立,技术更成熟,模式更优化,宠物鲜食才能在理性回归后,找到其应有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位置——不是颠覆者,而是宠物多元化、精致化饮食图谱中一个重要的、但非唯一的选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