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英伟达业绩“爆表”,美股市场却大跌,到底发生了什么?

IP属地 中国·北京 经济观察报 时间:2025-11-21 14:19:30


欧阳晓红/文

市场又变脸了。在高估值环境下,一旦“利率红利”没了,股市对任何利好都会更敏感。

业绩再一次“炸裂”的英伟达,本应成为多头资金的庆功宴。结果却是,标普500盘中一度大涨近2%,最终却收跌约1.6%;纳指从盘中涨超2%,收盘跌逾2.1%;恐慌指数VIX再度站上26;英伟达股价盘中一度上涨4%—5%,最终却以下跌约3%收场。

财报毫无“爆雷”之处,市场却来了一个华丽的“高位反手”。这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完美开场”到“尾盘砸盘”:极端反转的一天

如果用交易员视角重放这一天,大致是一条这样的时间线(美东时间):

前夜(11月19日晚),英伟达交出亮眼财报。英伟达公布截至2025年10月26日的2026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营收为57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2%,环比增长约22%;其中,数据中心业务营收为512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6%,环比增长约25%;GAAP(通用会计准则)毛利率为73%左右,继续维持在顶级软件公司才有的水平;公司管理层给出的第四季度营收指引约650亿美元,明显高于市场此前预期。

从任何一个传统财报维度看,这都是一份几乎“无可挑剔”的答卷——AI(人工智能)需求并未见顶,英伟达仍在高位加速奔跑。

财报公布后,期货和盘后股价齐齐上扬。第二天一早,美股期指、纳指期货、英伟达股价,几乎全部红盘高开。

早盘(11月20日),市场一度相信“故事续集”。美股正式开盘后,一切都在朝着“庆功宴”的方向发展:标普500指数盘中一度上涨近1.9%;纳指100最高涨幅超过2%;英伟达股价一度上涨4%—5%;恐慌指数VIX指数在24下方徘徊,风险偏好看似良好。

宏观层面,黄金、原油波动有限,美债收益率略有上行——市场的默认剧本仍是:AI继续领涨,经济温和,降息在望。

但这种行情只维持了半天。

财报其实“不背锅”:AI需求仍在高位奔跑

诚然,在谈市场为何反转之前,有必要澄清,这次暴跌并非“英伟达财报不及预期”导致的,正如英伟达“交卷”之后,股价盘后大涨。相反,有分析认为,从基本面看,这份财报对AI行业实际上是一次“再确认”:数据中心业务依旧强势——512亿美元的营收、66%的同比增幅,在已经极高的基数之上继续加速,远远超出了市场对“增速明显下台阶”的担心。

毛利率水平依旧“恐怖”:70%以上的GAAP毛利率,说明英伟达仍然在出售极其稀缺的“生产资料”,并未出现市场此前担忧的“价格战式降价”。

公司管理层对下一代产品信心十足。在电话会上,英伟达明确表示:Blackwell、GB200等新一代平台需求强劲,云端GPU(图形处理器)供给仍紧张,“AI工厂化”的下一阶段已经在路上。从企业经营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针强心剂,而非“见顶信号”。

微妙转折:一份“迟到”的非农,把利率故事搅浑了

有分析认为,真正改变盘面情绪的,是当天发布的9月美国非农就业报告。这份数据,因为技术原因延迟了7周,在英伟达财报发布后“登场”。

数据大致呈现出一种“喜忧参半”的局面:非农新增就业约11.9万人,明显好于市场此前约 5 万人的预期;失业率升至4.4%,为2021年以来相对高位;劳动参与率回升到62%出头,反映部分劳动力重新入场;三个月平均新增就业人数从8月的18万人,跳升至约22万人。

这组数据意味着:一方面,就业增幅强于预期,说明经济并不“虚弱”;另一方面,失业率和部分细分指标又没有糟糕到触发“紧急降息”的程度。再叠加当日部分美联储官员释放出的偏鹰表态——“过早降息可能延长高通胀并鼓励金融市场冒险”,市场很快意识到,“英伟达很好,经济也不差,那么美联储就没有迫切理由立刻大幅降息。”

这相当于在资产定价层面,轻轻推了一下“利率预期”的算盘珠。对于估值已经很高、对利率极为敏感的成长股,尤其是AI龙头来说,这一下就足以撬动情绪。

富国银行的投资研究所的全球股票和实物资产主管Sameer Samana认为,英伟达的业绩虽好,但高估值和激进的债务融资仍让市场担心股东回报被忽视。

有分析指出,英伟达财报后,市场开始质疑年末上涨动力,CTA(趋势交易)策略的净多头持仓可能加剧抛售风险。

技术面:期权到期与拥挤交易,放大了波动

如果说宏观数据改变的是“估值锚”,那么这一天真正把盘面拉成“惊天大逆转”的,可能是技术与资金结构。

其一,巨量期权到期,“机械卖盘”被触发。

金十数据显示,次日将有约3.1万亿美元名义规模的期权到期,其中包含大量标普与个股合约。过去几个月,很多短期资金通过0DTE(零日期权)、短期期权、CTA(趋势交易)、各类波动率策略,集中押注“AI+降息+年底行情”这一条主线。

当英伟达没能把股指推上新高,非农数据与官员讲话又让“12月降息”等预期变得不那么确定,模型给出的统一答案是——“减仓,锁利润”。

于是大量看涨期权被平仓,做市商从被动买入转为被动卖出;趋势策略触发减仓阈值,出现“越跌越卖”的惯性;波动率上升本身又反向驱动一轮新的对冲需求。这是一套近乎“机械”的资金流。当价格跌破模型设定的关键位置时,卖盘会自动放大,常常快过多数投资者的主观反应。

其二,跨资产“去杠杆”,加密货币等高风险资产同步回调。

当天,风险资产的压力不仅出现在美股,比特币、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货币跌幅在4%左右,部分小币种跌得更狠。

这一系列现象指向同一个结论:这不是针对英伟达一家公司,而可能是一轮更广泛的“风险减持和去杠杆”行为。

不是“AI崩了”,而是“市场在给自己降温”

当我们把财报、宏观和技术三条线放在一起观察时,会发现:这一天的暴跌,更像是一次“在完美基本面之下的估值与仓位重定价”,而不是对AI产业的全面否定。

或许,有几件事情值得强调:英伟达基本面并未转差,反而再次证明了AI工厂化的持续性。需求还在高位,毛利率依然在高位。真正引发“反手”的,是利率预期与仓位拥挤的问题。

在成长股普遍处于高估值的阶段,任何关于“降息路径”的微小变化,都可能被放大为对股价的剧烈调整。部分资金选择“借利好出货”。在英伟达给出完美财报、流动性最好、乐观情绪最强的时候,对许多有浮盈、有杠杆的机构而言,“趁高减一点仓”是最自然的选择。

有分析认为,这一天可能给投资者留下了三点启示。

启示一:AI不是伪命题,但股价不会一路向北。英伟达的这份财报再次说明:AI需求是真实的,AI工厂(数据中心+算力+网络)的建设仍在提速,上游供应链也在为此扩产备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相关资产的价格会“只涨不跌”。在高估值+高仓位+高波动的组合之下,剧烈的回撤和频繁的情绪切换,将会是常态。

启示二: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不再只是“有没有泡沫”。未来几个季度,更重要的问题是三件事:一是云巨头的CapEx(资本开支)节奏。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接下来对2026年及之后的资本开支指引,会决定AI工厂扩张的坡度,是继续加速还是进入“台阶式上行”;二是AI应用的实际变现。广告、搜索、云服务、企业软件、工业与医疗等领域,能否在未来三到五年产生足够现金流,来匹配今天在GPU与数据中心上的巨额投入;三是利率与监管的路径。非农数据、通胀数据与美联储的政策节奏,将持续影响成长股的估值中枢;出口管制、反垄断调查与本地化替代,也会周期性改变市场对龙头的风险定价。

启示三:配置上,“相信 AI,但不要只相信一只股”。从资产配置角度看,这一天其实在提醒投资者:不要把对AI长期趋势的乐观,简化为对某一只股票的“all in”;更稳健的做法,或是在英伟达、上游算力链、云巨头、数据中心REIT/电力之间,做相对均衡的配置。

不妨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天:英伟达用财报证明自己仍是这轮AI浪潮的“印钞机”,而市场则以一次高位反转,提醒所有人——再宏大的叙事,也需在利率、估值与仓位的天平上重新校准。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或许不是AI故事的终章,而是其长周期中的一次“理性回响”:在狂热与疑虑之间,投资者需要学会与这场算力革命保持一种更清醒的共舞。

(作者 欧阳晓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欧阳晓红

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金融货币市场、保险资管、财富管理等领域。十多年财经媒体从业经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