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小鹏正在进入它的「新物种时刻」

IP属地 中国·北京 极客公园 时间:2025-11-18 22:06:46



请忘掉小鹏是一家车企。


作者|周永亮

编辑|郑玄

2025 年 11 月 17 日,小鹏汽车公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这是一份极其亮眼的财报,交付量同比增长 149%,综合毛利率首次突破 20%,净亏损大幅收窄至 3.8 亿元,多项核心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小鹏季度盈亏平衡的目标近在咫尺。

如果这是一场考试,小鹏无疑拿到了全优。然而,如果你认为这只是一个「苦尽甘来」的盈利故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份财报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宏大,甚至有些科幻的叙事。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没有过多沉浸在漂亮的财务数据里,而是用极大的篇幅阐述了小鹏的未来——「物理 AI」,第二代 VLA、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

所以,这份财报的真正潜台词是:请不要再用传统车企的眼光来看待小鹏。它正从一家智能电动车制造商,进化为一家「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01

毛利率达 20.1% 的秘密

喊出「具身智能」的星辰大海,靠的不是 PPT,而是真金白银的业绩。小鹏的未来故事再宏大,也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现在」之上。这份三季度财报,就是它向未来冲锋的「弹药库」和「起跳板」。


小鹏汽车过去 5 个季度的交付和营收情况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 Q3 总交付量达到 116,007 台,同比暴增 149.3%。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产品矩阵的成功布局,特别是全新小鹏 P7 等车型的热销,使其月销量自 9 月起稳定在 4 万台以上。

销量的攀升直接带动总收入达到 203.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1.8%。这表明小鹏汽车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规模化效应开始初步显现。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财报的精髓,往往藏在细节里。


小鹏汽车 2025 年三季度主要财务指标 | 小鹏汽车财报截图

在整个财报中,最为亮眼的是毛利率的表现。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首次突破 20%,创下历史新高。

那小鹏是如何实现的呢?

真正的答案,藏在财报的另一行里——「服务及其他」业务。这部分业务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 74.6%,其收入也从去年同期的 13.1 亿,飙升至 23.3 亿。

这笔高毛利的收入从何而来?财报明确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向汽车制造商提供的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长」。

谁是金主?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大众汽车将成为小鹏第二代 VLA 模型的首发客户,并且小鹏的图灵 AI 芯片也获得了大众的定点。

这意味着,研发部门,不再是纯粹「烧钱的无底洞」,而是摇身一变,开始能自我造血。

大众的订单只是一个开始。近期,韩国媒体爆出,现代汽车也正在与小鹏洽谈自动驾驶技术合作,VLA 模型和 Robotaxi 方案都是谈判重点。

在这样的加持下,小鹏的财务状况也迅速好转:Q3 净亏损收窄至 3.8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 18.1 亿元,改善幅度高达 78.9%。非公认会计原则(Non-GAAP)下净亏损更是只有 1.5 亿元。基于此,何小鹏提出的「四季度实现公司盈亏平衡」的目标,已从遥远的口号变得触手可及。

更重要的是,截至季末,小鹏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总额高达 483.3 亿元。这笔「战争储备金」,是何小鹏敢于下注「物理 AI」的最大底气。它为小鹏提供了抵御市场波动的缓冲垫,以及未来数年持续高强度研发的战略纵深。

当技术本身成为最硬核的商品时,小鹏的故事,就不再只是一个汽车故事,而是一个更具想象空间的科技故事。

02

2030 年销 100 万台机器人

如果你只盯着小鹏汽车的三季度财报,那你看到的只是「现在」的柴米油盐。但在财报背后,何小鹏已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关于「未来」的蓝图。

在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提到最多的是「物理 AI」,这是小鹏的「道」,也是诗和远方。它横跨四大领域:AI 汽车、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

小鹏真正的王牌,是计划在 2026 年 Q1 推送的第二代 VLA 模型。相比传统的 VLA,它抛弃了「语言」这个中间商。它实现了一种更接近生物本能的「端到端」模式:从视觉信息直接到驾驶动作(Vision→Action)。

这种「去语言化」的路线,意味着模型能够从海量真实驾驶视频数据中,直接学习像素级的变化与驾驶行为之间的深层关联。

如果说 VLA 2.0 是技术内核,那么小鹏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可复制的「中国物理 AI 成长路径」。

其中,AI 汽车是小鹏「物理 AI」的基石。据了解,除了即将上市的小鹏 X9 超级增程,2026 年小鹏计划推出 7 款新车,其中 3 款是老车型加增程,4 款是全新车型,而且一上来就同时提供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

在何小鹏的蓝图里,未来的无人驾驶会走向两个方向:一种是全共享模式:就是我们说的 Robotaxi,招手即停,随叫随到;另一种是全私享模式:你自己的车,但拥有和 Robotaxi 同等级别的 L4 级智驾体验。

小鹏的 Robotaxi 计划在 2026 年推出三款车型并在中国开启试运营。相比萝卜快跑等 L4 玩家,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不采用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

与此同时,小鹏还会给个人用户带来一个全新的智驾版本——「Robo」。它和 Robotaxi 拥有完全相同的硬件、安全冗余和智驾能力。


小鹏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 IRON

人形机器人,是小鹏物理 AI 叙事中最具未来感的一环。还记得那个因走猫步太逼真,而被质疑是「真人扮演」的小鹏机器人视频吗?它叫 IRON。

何小鹏称,IRON 是到目前为止,他在小鹏汽车最难量产的一款产品。小鹏第六、七代机器人的 BOM 成本还很高,但真正要量产的第八代人形机器人成本最终会与汽车 BOM 成本接近。而一旦机器人像中国的电动车产业一样跨过智能化和电动化拐点,就会迎来极大的爆发性增长。

何小鹏表示,计划在 2026 年底率先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并设定了 2030 年销量超 100 万台的惊人目标。这远比业界普遍预期要激进。

底气是什么呢?就是「同源技术」。机器人的「大脑」(物理世界模型)、「神经」(芯片)和汽车是共享的,研发迭代速度可以加倍。

2026 年底,你或许就能在小鹏的门店里,看到机器人为你端茶倒水、介绍车型了。

03

一次「物种变异」

当小鹏汽车公布其综合毛利率首次突破 20% 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小鹏的经营能力在增强。

但如果只看到这一点,就错过了真正重要的信号。这并非一次简单的优化升级,而是一次深刻的「物种变异」。小鹏的故事,已经不再是关于如何造一辆更好的电动车,而是关于如何构建一个由 AI 驱动的未来。

过去,当我们听到小鹏谈论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机器人、飞行汽车时,很多人的感觉是「故事很美」,但那终究是遥远的「远期期权」,就像一张可能中奖也可能作废的彩票。

但现在,情况变了。如今的小鹏,正成长为中国版特斯拉。特斯拉此前已经布局了电动车、FSD(自动驾驶)、FSD 芯片、机器人、Robotaxi。

重要的是,小鹏的多业务协同,不再是空谈,而是一条逐渐被验证的,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路径。

最值得深思的是小鹏的选择。在财务状况刚刚好转、本可以「求稳」的时刻,它没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艰难、风险极高,但回报也可能无比巨大的道路。

这是一家公司在战略十字路口的果敢抉择。它试图用一次「物种变异」,彻底跳出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配置战」的残酷内卷。

与其在今天的红海里拼得头破血流,不如去定义下一个十年的竞争维度——物理 AI。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但对于一家有野心的科技公司而言,最大的风险不是赌输,而是在时代的剧变面前,连赌桌都没上去。小鹏显然选择了前者。

*头图视觉中国

本文为极客公园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极客君微信 geekparkGO

极客一问

你如何看待小鹏汽车?



马斯克暗示,将亲自撰写自传,分享经验教训

点赞关注极客公园视频号,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