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冰川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力量与坚守的意义。”
11月16日,新东方32岁生日,老板俞敏洪从南极发来一封全员信。文字很美,像一篇散文,也像一场独白。俞老板借南极企鹅在极端环境中相互扶持、努力生存,类比新东方人面对困境时的团结与希望,鼓励员工坚守初心,服务好学生与客户,展望未来事业的发展。
![]()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北京、上海、成都的新东方老师们可能还在加班。也许,有人刚讲完晚课,开始批改上百份试卷;有人对着电脑赶续费PPT;还有员工一边回家长消息,一边哄睡自己的孩子。
想想看,老板沉醉在诗与远方,员工们正在为工作而挣扎,他们会做何感想?也许,他们会想,正是自己匆匆忙忙连滚带爬的努力,才能让老板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地享受美好。既然老板不能共情员工的牛马生活,员工也没道理硬要共情老板的鸡汤。老板在南极欣赏企鹅,想到的是让员工们像企鹅一样抱团,为公司创造价值。这当然没错,但容易让人想起葛优的那句话,“好好干,明年哥给你娶个嫂子。”
![]()
客观地说,俞敏洪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板,本身也很励志。
1993年,他在中关村一间漏雨的小教室里挂起“北京新东方学校”的牌子,靠一张嘴、一支粉笔,讲出了中国留学培训的一片天。后来,与他的“中国合伙人”一起并肩作战,把一家培训机构做成了时代符号。
2006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的教育公司。那一年,俞敏洪让很多人相信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近几年,风向变了。由于政策调整、行业震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曾经红火的校外辅导班冷清了许多。新东方没有因此而拖欠员工工资,还给学员退学费,并将8万套课桌椅子捐给乡村学校。为了活下去,俞敏洪带着团队投身直播电商,捧出了“东方甄选”,带领员工闯出了新路,属实不易,值得点赞。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已经奋斗了半生,他想去哪儿旅游是他的自由,但他在员工们遥不可及的南极与企鹅嬉戏时,却用企鹅抱团取暖来激励员工,难免给员工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
有人模仿俞敏洪的句式写道:“此刻我坐在北京出租屋的甲醛世界中,窗外是灰蒙的夜,屏幕里是跳动的续费数据。极昼的光落在你脸上,KPI的光刺进我的眼睛。你说冰川诉说时间的力量,我只听见打卡系统倒计时的滴答声。”
这不是抱怨,是真实。
更让人唏嘘的是福利对比。当年,俞敏洪包下邮轮带领2000名优秀员工出海游玩;如今32周年的纪念品,是一张需要自费消费才能激活的“东方甄选会员卡”。一张卡,虽然也是福利,但它传递的感觉变了:从前是“我们一起走”,现在更像是“你支持我一下”。
有人说,员工太矫情,老板拼了一辈子,歇几天怎么了?这话听着有理,却忽略了时代的变迁。
今天的职场主力,是90后,甚至是95后。他们不缺鸡汤,也不迷信权威。他们愿意努力,但要看得见回报;可以加班,但希望被看见。
![]()
当一位领导者身在地球最南端,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生存哲学时,如果不能对身后那些正在负重前行的员工感同身受,再美的文字也会显得遥远。这不是年轻一代不懂感恩,而是他们越来越清楚:精神激励不能替代实际尊重。
一个企业能不能走得远,不取决于老板去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普通员工的感受,老板会不会带我走。
新东方走到今天,挺不容易的,它经历过辉煌,也经历了风风雨雨。但越是艰难时刻,越要小心那种“高高在上的鼓舞”。当你说“我们要像企鹅一样抱团”时,请先确认你自己也在寒风里,而不是穿着羽绒服站在旁边拍照。
南极再美,也掩盖不了工位的忙碌;公司再大,也留不住被忽略的心。冰山易裂,人心难聚——新东方,俞老板,该从南极的“自我”游,游回员工的“共生”路,这样员工才能共情他的诗与远方。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