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储燕 出品|天下财道
当历史的阴影再度袭来,伤疤便被无情揭开。日前,海富通再次因为"老鼠仓"问题引起市场关注。
近期,上海证监局发布了一份涉嫌"老鼠仓"交易的处罚书,主角是某公募公司员工杨某嘉,诸多信息直指海富通原基金经理杨宁嘉,让这家老牌公募公司的内控问题再次暴露在公众面前。
历史总在不经意间重演——查阅过往记录便能发现,这并非海富通首次因"老鼠仓"被推上风口浪尖,而是继2014年、2018年之后的第三起同类事件。即便前两次违规已时隔多年,但丑闻的重现,仍如一道久治不愈的伤疤,让公司治理漏洞再度展现在世人眼前。
本该以史为鉴、防微杜渐,可这么多年过去,海富通似乎没有将过往"老鼠仓"的教训真正放在心上。违规事件的反复发生,不仅暴露了其整改效果欠佳,更让投资者对公司的管理体系产生担忧。
事实上,在内控失守的阴影下,海富通近年来的挑战还有不少——管理层频繁动荡、基金清盘接连发生、迷你基金扎堆存在,多重难题如藤蔓般缠绕交织,让这个老牌公募步履维艰。
漏洞难堵
海富通全称是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注册资本为3亿元,是中国首批获准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作为典型的券商系公募基金公司,海富通的原控股股东为海通证券。今年4月,随着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完成合并,其股权结构同步调整,现由国泰海通证券、法国巴黎资产管理BE控股公司分别持股51%和49%。
上海证监局处罚书显示,杨某嘉利用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对杨某嘉责令改正,并处以罚款。
处罚书发布后,多家知名媒体报道称,杨某嘉就是海富通原基金经理杨宁嘉。
![]()
(政府官网及相关报道)
![]()
(政府官网及相关报道)
同花顺iFinD显示,杨宁嘉2017年5月加入海富通,历任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等职务,自2021年9月开始管理基金产品,直到2024年10月才离开公司。
他一共管理过3只基金,分别是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海富通新内需灵活配置、海富通数字经济,目前尚不知他在管理哪只基金时,实施了“老鼠仓”的操作。
![]()
(同花顺iFinD)
如今看,其离任时公司宣称是"个人原因",或许当时早已有被查的"苗头",海富通不得不紧急“割席”。一个佐证是,当时公司并未将他转岗,而且立即按规定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办理了注销手续。
![]()
(公司公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杨宁嘉之前管理的基金,在任期间的收益回报均表现不佳——亏损约20%-40%,或许正是业绩的持续低迷,导致其管理规模皆较为"迷你"。
其中唯一收益为正的产品——海富通数字经济混合,也在今年5月清盘了。
![]()
(天天基金网)
值得注意的是,杨宁嘉式的"老鼠仓"案件,在海富通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孤例。
早在2014年,海富通就有5名原任或时任基金经理因老鼠仓行为,被监管部门调查追责。受此影响,公司权益基金经理团队急剧缩减至4人,核心投研力量被直接削弱,堪称"釜底抽薪",让本就亟待发展的权益业务元气大伤。
![]()
令人扼腕的是,如此大规模的作案被查出,海富通本应加强管理,彻底堵住漏洞。然而仅仅4年后,类似案件便再次发生,海富通原基金经理谢志刚被罚款300万、判刑数年。
![]()
警钟长鸣,还是未能敲醒海富通。时隔7年,“老鼠仓”痼疾难改,足以表明海富通的内控问题始终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频繁变动
海富通内控方面的深层问题,亟待有人能力挽狂澜,挽回品牌形象,推动公司产品结构健康稳健发展。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海富通董事长的频繁变更,让公司的“亡羊补牢”之路更添波折。
同花顺iFinD显示,2011年底以来,十多年的时间里,海富通已经迎来了五任董事长。上一任董事长路颖,去年9月才到岗,今年4月就离任,任职期限也就刚半年。
![]()
(同花顺iFinD)
有业内人士对《天下财道》表示,基金公司管理层较为频繁动荡,往往会导致企业战略定力的减弱,打断长期投资规划的连贯性,还会让核心投研逻辑难以沉淀,最终导致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错失好的发展机遇。
对海富通来说,单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频繁变更,也可能与公司掌门人的反复变更,以及公司战略的震荡调整都有关系。由此又影响投资策略的持续性,管理规模也难有更好的保障。
以海富通新内需混合基金为例,这只基金成立于2014年,截至目前,已经经历了近15次的经理变更。
![]()
(同花顺iFinD)
该只基金的定期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A、B、D合计管理规模仅有1500万元左右,而回顾往昔,这只基金的A类份额在2015年二季度末时,规模曾超百亿元。
![]()
(公司公告)
![]()
(公司公告)
![]()
(同花顺iFinD)
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落魄”,强烈的反差犹如一面镜子,照见了海富通管理方面的缺陷所在。
实际上,海富通董事长变更的背后,还有股东层面的调整。譬如,现任董事长谢乐斌,就是国泰君安证券和海通证券合并后上任的。
资料显示,谢乐斌如今还在国泰海通证券担任副总裁的职务,更早之前,其曾有担任国泰君安证券稽核审计部(沪)副总经理、稽核审计总部副总经理、稽核审计总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稽核审计总部总经理,首席风险官等相关工作经验,风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还被业内公认为“风控专家”。
![]()
(公司公告)
从谢乐斌的从业经验来看,似乎在堵住海富通内控漏洞方面,可以有更多作为。只是,谢乐斌上任以来的效果还未被投资者明显看到,就迎来了“遗留问题”的一锤重击。
海富通如何看待一再出现的“老鼠仓”现象?谢乐斌今年4月上任之后,是否已有新的动作,建立新的机制,让海富通从此远离“老鼠仓”的困扰?《天下财道》向海富通寻求答案,公司方面未有回应。
清盘压力
对海富通来说,另一大考验是,何时补齐权益产品方面的短板。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海富通总管理规模约2545亿元,在全市场公募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2,看似位置还比较靠前。
但横向一比,高下立现。与同年成立的广发、景顺长城、华宝等基金公司总管理规模相比,海富通的差距还不小。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广发、景顺长城和华宝总规模已分别约16096亿元、7650亿元、4023亿元。
与此同时,海富通“迷你基金”与“清盘基金”扎堆的现象,也还比较严重。
![]()
(公司公告)
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目前,海富通171只基金(各类分开计算)中,竟有97只基金不足2亿元,占比近六成。
更堪忧的是,有55只基金管理规模不足5000万元,面临清算风险,这暴露出海富通在投研能力、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存在较大问题。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海富通旗下先后8只基金被清算,如此密集的清盘频次,在公募行业中并不多见,也凸显出公司产品运作与规模管理面临的严峻挑战。
除此之外,海富通"重固收、轻权益"的结构性失衡问题也凸显。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海富通权益类产品(包含股票型和混合型),总管理规模仅合计约360亿元,占比不足15%。
![]()
(同花顺iFinD)
其中,混合型产品自2021年末便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虽在今年三季度有所上升,但总体规模仍旧较低,今年二季度末,该产品类型的行业排名已在40名开外。
![]()
(同花顺iFinD)
海富通股票型产品则更遇难题,2015年三季度末到2019年三季度末的4年时间,该类型产品规模不足5亿元,之后才开始缓慢攀升。
直到今年三季度末,海富通股票型产品的规模仍占比不足总管理规模的5%。
![]()
(同花顺iFinD)
相较之下,与海富通同年成立、发展节奏相对平缓的华宝基金,其权益类产品合计管理规模也已超 1700 亿元,海富通在权益业务领域的发展竞争力明显不足。
归根结底,在接连发生的内控丑闻等因素影响下,投资者难以对海富通产生更多信任,这或许是公司权益规模始终难以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海富通权益领域的持续萎靡,也使得公司业绩面临很大压力。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海富通营业收入、净利润呈现持续下滑态势。虽因海通证券合并事项影响,无法查询2024年全年业绩,但当年中报显示,海富通营收和净利润降幅都在三成左右。
![]()
(同花顺iFinD)
国泰海通发布的海富通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进一步下滑,降幅皆超20%。
![]()
(国泰海通2025年中报)
![]()
(国泰海通2025年中报)
尽管有上述种种问题,作为成立近23年的老牌公募公司,海富通也有自身的优点。
比如,股东背景雄厚,资源优势显著。与外方股东相关的法国巴黎投资是全球顶尖资产管理公司,可带来国际成熟的投资管理经验。
再比如,业务布局全面,覆盖多类核心投资领域,以及注重 ESG 与创新,服务与技术持续升级等。
只是,在基金行业最为诟病的“老鼠仓”事件上,海富通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三次,内控防线形同虚设,还是非常令市场吃惊和不解。未来,内控经验丰富的新任董事长,能否带领公司走出“老鼠仓”的困境,重塑投资者的信心?权益产品短板如何弥补?公司发展又将走向何方?市场正在拭目以待,《天下财道》亦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