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之心报道
编辑:冷猫
在 2017 年,两个创业者刚经历了 6 次失败 —— 从 「加密货币外卖」 到各种奇思妙想,无一例外全都扑街。
寄宿在朋友家,靠披萨续命的他们决定再赌一次。这次的方向是:「做一个能帮人自动记录会议笔记的 AI 助手」
听起来挺高大上,但现实是 ——他们根本没有 AI
这两位创业者认为:验证一个商业点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先让自己成为那个产品
这个事儿就显得非常离谱了,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让自己成为自己的产品」。
他们告诉客户:「我们有一个 AI,可以自动参加会议、帮你记录笔记。」
然后…… 当客户预约会议时,他们俩就真的打电话进去,假装自己是 「Fred from Fireflies.ai」,全程静默,人工听写笔记,在会议结束十分钟后发给客户。
难以置信的是,这样假扮 AI 的商业模式居然真的能够运转。在记录了 100 多场会议后,他们终于赚到了足够的钱付旧金山月租 750 美元的小客厅。那一刻他们才决定停下手动模式,开始自动化。
这个故事听上去匪夷所思,但正是如今市值超过 10 亿美金的著名 AI 独角兽 Fireflies.ai 的真实创业历程,由联合创始人 Sam Udotong 在领英上分享。
![]()
从人工假扮 AI,到现在 Fireflies 不仅能以高达 95% 的准确率转录会议内容,支持多达 69 种语言,具备智能摘要、自动提取要点,与其他工具的无缝自动化工作流的功能特性,同时具备高安全隐私和数据保护能力。
在今年六月,AI 会议助手 Fireflies.ai 宣布估值突破 10 亿美元,正式迈入独角兽行列。在几乎零营销费用的情况下,他们的用户覆盖全球 50 万家组织、2000 多万用户,并且自 2023 年起持续盈利,玩转了一套 AI 时代下独特的商业模式。
两位创始人假扮 AI,把自己变成自己的产品,构建了有些荒谬的 MVP,完成了最初的商业可行性验证。
诚然,从他们目前已经取得的高商业成就来看,最初的思路是成功的,不少网友也在评论中表达了对 Fireflies 创始人商业验证逻辑的赞赏。
![]()
![]()
虽然 Udotong 声称,这些早期测试用户很清楚 「其中有人工干预」,但用人来假扮 AI 的行为,仍然引发了更大范围有关用户隐私,甚至商业欺诈嫌疑的讨论。
1. 虚假陈述
客户被告知会有 「人工智能」 加入他们的会议 —— 但实际上是两位创始人秘密地拨入做笔记。这不是 「用户认可」。这是欺骗。
2. 隐私泄露
真实的人类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了私人会议。这是严重的隐私泄露 —— 在某些地区甚至是违法的。
3. 数据安全
那些笔记的数据是如何处理的?如果公司是这样起步的,客户如何信任其数据安全?
4. 文化信号
当欺骗被正当化时,就建立了一种畸形的文化。
网友怒评:「等着吃官司吧!」
![]()
尽管 Fireflies.ai 取得了商业成功,但这种用人来扮演 AI 的早期验证模式,是不推荐模仿的,因为:
![]()
https://x.com/rowancheung/status/1988218743952916537
https://www.theverge.com/news/821664/co-founder-of-an-ai-transcription-company-claims-it-was-originally-just-two-guys-pretending-to-be-ai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udotong_we-charged-100month-for-an-ai-that-was-activity-7393690382884044800-9X8J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