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
随着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进入退坡倒计时,市场迎来了新的变化。自9月以来,理想、蔚来、极氪等十余家主流新能源车企陆续推出购置税兜底政策,承诺在今年底前锁单的消费者,即便车辆在明年交付,也能享受2025年的免税待遇,差额部分由车企承担。这一普遍性的市场行为,在为消费者提供保障的同时,也使得业内对年底传统“翘尾”行情的预期趋于谨慎。
根据相关政策,2025年是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的最后一年,2026年和2027年将减半征收。这意味着,明年购买一辆20万元左右的新能源车,消费者将额外承担近万元的购置税。面对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成本上升,车企主动承担了这部分差额,以维持市场吸引力。这些兜底政策大多以11月底或12月底为锁单截止日期,补贴上限普遍为1.5万元,部分品牌如长安启源和小米汽车甚至覆盖全系车型,显示出企业稳定市场预期的决心。
然而,车企的集体行动,正在改变年底车市的传统消费节奏。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认为,今年年末车市或不会出现明显的“翘尾”行情。她指出,两大因素削弱了消费者的购车紧迫感:一是厂家普遍推出的兜底政策,有效对冲了政策变动带来的焦虑;二是当前车市整体促销力度相对温和,消费者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比较和决策。
![]()
东方IC
新能源车普遍存在的“期车”销售模式,进一步平滑了年底的销量波动。许多热门车型的交付周期长达数月,这意味着,即便消费者在11月锁单,车辆交付也要等到明年,销量自然被计入明年数据,无法对今年的车市形成集中式的拉动效应。
从更深层次看,购置税减免政策的退出,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型。自2014年首次实施免征政策以来,这项长达十余年的产业扶持政策,已成功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向全球领先地位。政策的逐步退出,既是行业成熟的标志,也是对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考验。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10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同比增长7.3%,1-10月累计零售同比增幅高达21.9%,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表明,即便在政策退出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凭借产品力提升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依然具备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
对于未来市场的走向,业内专家也提供了更深度的分析。有专家指出,车企的兜底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平滑”策略,它将原本可能集中在年底的爆发性需求,平稳地过渡到未来几个月,避免了市场的大起大落,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反映出市场竞争已进入新阶段,价格战和政策刺激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未来车企的竞争将更多地回归到技术创新、品牌价值和用户体验等核心维度上。(文馨)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