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AI Coding最贵300人:2年2050亿估值,刚又被塞了160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量子位 时间:2025-11-14 12:08:02

Jay 发自 凹非寺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AI coding明星,硅谷当前应用赛道最贵。

而其中的当红炸子鸡,非Cursor莫属。

这不,刚在最新版本中上线自研模型Composer的Cursor,又火速拿下了一轮重磅融资——2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也就160多亿吧~

而且这次的股东名单中,赫然出现了谷歌,还有黄仁勋治下的英伟达。

23亿美元的D轮融资

最新消息:刚发布完自研模型更新的Cursor,实现了弹药上的重大补充——

完成整整23亿美元的D轮融资,最新估值29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050亿。

引领了AI Coding创业赛道的融资和估值新纪录。

引人注目的是,除了a16z Andreessen Horowitz等老股东外,英伟达、谷歌和Coatue也正式入局。

融资完成后,Cursor估值飙升至293亿美元——几乎是今年6月C轮(融资9亿美元)时估值的三倍。



Cursor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公司规模已经扩张到300人团队,年化收入已经突破10亿美元,我们自研模型生成的代码量几乎超过全球所有其他 LLM。而这笔资金将继续投入前沿研究:

这笔资金将使我们得以加大对研究的投入,打造Cursor的下一个魔法时刻。

回顾它的融资轨迹,几乎是一部AI应用创业的神话。

2023年10月,Cursor完成由OpenAI Startup Fund领投的8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天使名单里还有前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

可以说,从出生第一天就带着天之骄子的标签。

不到一年后,公司又完成6000万美元A轮融资,当时估值4亿美元。

2024年11月,TechCrunch报道称,Benchmark、Index Ventures等基金正竞相将其估值推高至约25亿美元。

2025年3月,Cursor再度融资,估值逼近100亿美元。

如今短短两年,估值已冲上293亿美元。

团队规模也在迅速扩张,目前已突破300人,涵盖工程、研究、设计与运营等岗位,并计划进一步开疆拓土。



而在一众AI初创公司倒闭、互联网巨头纷纷裁员的当下,Cursor却一路狂飙、备受资本追捧,并非偶然。

收入方面,它的表现几乎前所未有——Cursor是史上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在没有销售团队的情况下,ARR从0美元跃升至1亿美元。

随着AI应用持续升温,外界普遍预期,这种增长势头还远未到顶。

Cursor是做啥的?

所以,Cursor为什么能有如此夸张的成长速度?

一句话——它虽然只是一款AI编程软件,但它踩中了时代的「最强刚需」。

表面上看,Cursor就是一个让人写代码更快的工具。

但在这个简单的title之下,潜藏一个巨大的市场。

目前,Cursor已经被全球数百万开发者使用,其中包括英伟达、Adobe、Uber、Shopify、PayPal等巨头企业的约5万个团队。

此外,与市面上其它AI编程工具不同,Cursor做产品有自己的一套逻辑:

我们不是要让更多人写代码,而是要让最强的开发者变得更强。

换句话说,Cursor想做的不只是像Copilot那样「博个人程序员喜欢」,而是要直接嵌进企业级内部开发流程。

在Cursor看来,「降低门槛」、「让人人得以写代码」诸如此类的说法,市场可能会很喜欢,但并不是Cursor的重心。

Cursor真正想做的,是要提高AI编程产品的上限

但想做到这一点,也不是那么容易。

毕竟Cursor本质上是一家「套壳」式AI应用公司,没有自己的基座模型,单靠前端产品优化,很难让人信服它能和Anthropic等基础模型厂商掰手腕。

直到上个月,Cursor 2.0发布。

伴随更新亮相的,是更进一步的自研模型——Composer,完成从模型到产品的深度适配。

体验也被进一步提升——Composer仅需30秒就能完成复杂任务,比同行快400%

Cursor团队表示,自Composer上线以来,不到一个月时间,其生成的代码量已经超过全球所有其他LLM。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刚刚完成更新,Cursor立刻就引来了谷歌和英伟达的「疯抢」。

然而,商业上的成功,似乎并不会在Cursor内部掀起太大波澜。

一位员工回忆,公司ARR突破1亿美元那天,整个办公室的反应出奇平静。

没有觥筹交错的庆功会,没有香槟,大家只是在Slack频道里随手丢了几个表情包,然后默默回到工位继续敲代码。

别急着说他们凡尔赛——因为就在不久前,有位好奇心爆棚的「老哥」在Cursor内部潜伏了60多天,发现这家公司确实有点东西。

他最大的感受只有一句话:

快跑!这里的人,全都是工作狂!

没有人要求他们加班,但几乎所有人都达成了周末「住」在公司的共识。

比如最近团队想在浏览器里实现Cursor功能,还没等领导安排,就有一群人主动报名:「这个我们周末来搞。」

就连难得的午餐时间,他们围坐一桌聊的也不是生活,而是新功能、模型更新、产品路线。



好好好,这几天被硅谷老哥们呜呼哀哉声讨的「002」,看来就是你们Cursor亲手卷出来的。

不过,在这个AI初创公司估值虚火的时代,像Cursor这样既真正解决问题,内部氛围还保持着像「大学实验室」般纯粹的公司,确实是一股清流了。

毕竟,Michael Truell、Sualeh Asif、Arvid Lunnemark和Aman Sanger于2022年创立Cursor时,他们自己也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

One More Thing

而在Cursor迅猛成长的同时,那批乘着AI浪潮扬帆起航的年轻创业者们,身价也水涨船高。

据《福布斯》估计,创始人Michael Truell、Aman Sanger、Sualeh Asif和Arvid Lunnemark各自持有公司约4.5%的股份,按最新估值计算,个人身价至少已达13亿美元



这么一算,Cursor的创始团队几乎真的是「人均亿万富豪」。

不过财富只是附赠之物,两年前,Cursor刚完成种子轮融资时,他们在官网上写下这样的目标: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们希望打造一款前所未有、更加有用、令人愉悦且充满乐趣的代码编辑器。
Cursor应该是一个让你根本写不出Bug的地方;
一个只用50行伪代码就能「编出」一份2000行PR的编辑器;
一款能即时解答任何代码库问题的工具;
甚至,或许是一个让源代码本身逐渐「隐去」的交互界面。

短短两年,这群当年还在憧憬「写不出Bug的编辑器」的年轻人,已经把自己写进了硅谷富豪榜。

这样的财富积累路径,对于传统互联网SaaS公司,可能要花十多年才能走完。

只能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速度,AI实在是太快太快了。

当然,或许也有令人感叹的其他选择。因为Cursor也不是始终铁板一块,就在上个月,Cursor还有个叫Arvid Lunnemark的联合创始人,出走单飞创业了,投身AI安全和基础研究。

有人说他走在泡沫破裂前,也有人认为他错失的将是几亿几十亿回报……

谁知道呢?唯有让子弹飞一会儿了。


[1]https://cursor.com/cn/blog/series-d
[2]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ysphere?utm_source=chatgpt.com
[3]https://joincolossus.com/article/inside-cursor/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