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小鹏再造小鹏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佳 蓝媒汇 时间:2025-11-13 09:56:04
小鹏几乎抹去了“车企”的标签,用一整套“物理AI矩阵”描绘了未来科技的新图景

作者 | 蓝媒汇 叶二

再把小鹏,视为一家汽车公司,已经不合时宜了。

刚过去的小鹏科技日,随着小鹏第二代VLA、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等技术创新的集体涌现,小鹏几乎抹去了车企的标签,用一整套物理AI矩阵描绘了未来科技的新图景。

是的,你没有看错。

无论是AI时代的大模型基座,还是拥有具身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无论是地面上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还是低空中的飞机汽车,这些代表当下科技行业最尖端的智能水平,这些驶向未来的科技最前沿产品,均出现在小鹏一人身上。

如此一个过往印象中还挣扎于生命线的造车企业,不仅是在过去两年来实现了造车领域的V 型反转,反而率先走出了汽车产业的边界,以一种向上升维的姿态再造自身,要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到物理 AI 世界出行探索者的物种进化。

这款身高 178 厘米、体重 70 公斤的机器人,不仅复刻了人类的身体比例,拥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更通过 82 个主动自由度构建起远超行业水准的运动能力,动作自然流畅、灵活自如,可实现如猫步行走的高难度拟人动作。

静看之下,很像真人,一走起来,就是真人。

当然这种极致拟人,不是凭空而来,正是小鹏近十年技术积累的必然结果:将 XNGP 智驾的 720° 无死角视觉系统移植为机器人的环境感知中枢,3颗自研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2250TOPS支撑端到端动作决策,甚至把汽车制造中的精密装配经验转化为机器人的工业操作能力。

单拿出来IRON这一人形机器人,就已经足够炸裂,让市场刮目相看了,但小鹏并不满足,还一连串掏出了小鹏Robotaxi、汇天两套飞行体系等等王牌。

以Robotaxi来说,现在市场上都广泛认为,Robotaxi会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业态之一。从降低出行成本到提升交通效率,从缓解城市拥堵到释放人力价值,Robotaxi承载着全球出行产业的变革期待。

而小鹏此次入局Robotaxi,正是要解决Robotaxi 的 规模化落地难题。

生产制造上,小鹏Robotaxi采用前装量产方式,将硬件直接集成到新车生产线中,避免了后期加装的不便和成本。在最为核心的自动驾驶硬软件层面,小鹏Robotaxi搭载4颗图灵AI芯片,车端算力高达3,000TOPS,是目前全球最高水准。技术路线方面,小鹏Robotaxi不依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依托纯视觉方案即可应对全球不同道路类型及交通环境。

相较于目前行业而言,小鹏Robotaxi成本更低,也更易规模化。

更关键的是,小鹏展现出开放性的姿态,通过与包括高德等在内的全球伙伴共建 Robotaxi生态,以期搭建起 技术 + 流量 + 场景 的完整闭环,推动Robotaxi普及。

在市场人士看来,此次科技日中,小鹏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发布,正在向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小鹏正在再造小鹏,从一个汽车制造商,迭代至物理 AI 世界出行探索者。

物理AI的升维竞赛

在这背后,正是物理AI浪潮的汹涌而至。

当11 月 5 日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以 物理 AI 世界的出行探索者 重新定义企业身份时,两天后的特斯拉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告诉投资者,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产品,未来每个人都会拥有一台机器人,并宣布数百亿美元算力投入计划。

这两场相隔万里的科技盛会,正勾勒出时代转向的清晰轨迹。

是的,全球科技竞赛正在从 数字 AI 到 物理 AI 的维度升维,包括特斯拉、英伟达等全球科技巨头都在押注其中。

这个舞台,当然要有中国科技公司的声音,不仅不能缺位,更要超越。

一个事实是,全球科技发展史上,过去百年来,都是由美国科技公司引领,但到了物理AI这下⼀个科技浪潮中,情况则很可能发生变化,依托于小鹏的持续布局落子,中国科技公司有望在物理AI领域实现超⻋。

业内共识,物理 AI 的竞争本质是生态能力的较量,主要依赖于硬软件的全面协同。

而小鹏作为国内唯⼀实现物理AI全栈⾃研体系的物理AI公司,优势就非常明显。

软体层面,第二代 VLA 大模型的发布,标志着小鹏掌握了物理 AI 的 操作系统,小鹏拥有了一个 超级大脑 ,可以支撑物理AI的一应躯干;硬件层面,小鹏一次性在Robotaxi、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三大领域放出大招,让物理AI在三大具身智能产品中完成具象化落地。

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10月,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达42013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6%,并连续两个月突破4万台大关;2025年1-10月累计交付355209台,同比增长190%,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35万辆销量目标。

有了如此成绩,或许可以松口气了。

但没想到,小鹏并未停留于此,而是在此基础上,向更广泛的星辰大海物理AI再度发起冲锋。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是时候重估小鹏了。

一来,物理AI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业内早有共识,将撬动万亿美元市场规模。二来,当前国内政策上,正在对Robotaxi、⼈形机器⼈、低空经济等物理AI领域释放出强烈的扶持信号,小鹏已然站在风口之上,主动在此次物理AI的技术浪潮中,完成与产业的深度绑定,追求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 强者。

显然,当下的小鹏已经不只是一家造车公司了,而是一家正在重塑人具身智能物理世界关系的物理AI公司。

事实上,就在小鹏科技日后,资本市场已经作出了行动。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花旗、中金、中信等多家中外头部券商纷纷纷发布报告强推小鹏汽车,其中,德意志银行在报告中称小鹏汽车迈向具身智能全球领导者地位一大步,并给出买入评级,可见对小鹏物理AI布局的强烈看好。

是的,物理AI的愿景,就是这么令人振奋。

小鹏现在率先踏出了这一步,也正式拉开了国内科技公司抢占物理AI高地的第一幕。

或许,这种瞄向未来的探索,过程中仍难免会有波折,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条路,小鹏将会持续走下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