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电动汽车进入“下半场”的当下,全新MG4的出现,无疑是一记打破惯性的直球。
它没有铺天盖地地宣传L3级自动驾驶,没有高举800V平台或激光雷达这些“热门标签”,而是将突破口对准了一个长期被行业忽视但却与用户体验息息相关的问题:人们真的愿意用车机吗?
乍看之下,这似乎只是一个产品交互的细节问题。但深挖下去,它实则指向了智能汽车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核心瓶颈。在多数车企依然执着于“把车机做得更像手机”时,MG选择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与OPPO联合推出“手车互联”方案,跳出了传统造车思维的边界——既然用户离不开手机,那为什么不让手机直接成为车内的智能中枢?
全新MG4实车的首次亮相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时机背景——它是MG新能源战略下的首款车型,定位“纯电智趣大两厢”。但和市面上一眼扫完配置就能判断优劣的许多电动车不同,MG4的核心价值命题显得异常清晰:智能化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才能真正让用户用得上、愿意用?
为了理解MG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法,我们还得回过头去,看看它此前在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和观察,以及对“非同质化路径”的坚持。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头看看MG此前的思考。在今年夏季举行的MG品牌新车发布会上,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俞经民的一段发言,实际上已经为全新MG4的智能系统定下了基调。他说:“闭门造车没有用,绝对没有用。术业有专攻,强强联合,强调的是能为用户创造什么。”
过去几年,不论新势力还是传统车厂,都在大规模投入“自研座舱系统”。但事实上,极少有厂商能真正做出媲美手机系统的流畅体验,哪怕搭载了再多高算力芯片、再多炫技功能,消费者最终仍旧用回了“导航+音乐”两件套。原因很简单:智能体验不是技术竞赛,而是用户惯性的竞争。
合作五年以来,MG和OPPO显然比其他品牌更早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是让用户适应车机,而是让车机适应用户的手机生态。正如MG品牌事业部总经理陈萃所说的那样:“车机再智能,智能得过每天陪伴你七八个小时的手机吗?我们现在把你的‘好朋友’搬到车上,这就是我们能够给客户创造的价值。”换言之,它不是在手机和车之间强行区分权限、互斥系统,而是构建了一个“人-手机-车”三位一体的操作空间。
这将带来什么样的直观变化?举几个具体场景来说明:
上班前对着手机说一句“小布小布,帮我备车”,空调、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自动开启,出门就能坐进一个温暖舒适的座舱;
进车无需掏钥匙,手机或手表靠近自动解锁,离车自动上锁;
正在手机上开会,进入车内后应用自动转至中控屏,音频、画面一键同步;
浏览朋友发来的地址链接,摇一摇即可一键导航上车,不必再复制粘贴;
中控屏幕可以直接刷抖音、操作手机App,方向盘滚轮控制播放,上车体验无缝延续;
……
最关键的是,这些操作不仅能在手机上完成,也可以通过手表来实现。目前,MG已打通OPPO、VIVO、小米、华为、苹果等主流手机生态,真正做到了跨品牌、跨系统的深度融合,不再受限于“只支持某一家或者某几家”的封闭式绑定。或许很多人对车机的使用存在门槛,要熟悉界面、学习操作、重新绑定账号,但放在手机生态里,这一切变得顺手、自然。换句话说,车机的学习成本,正在被手机的熟悉感彻底“抵消”。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全新MG4要在10万级车型上“越级”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MG很清楚,硬件只是基础,生态协同才是真正的体验支撑。芯片再强大,如果只是跑一个孤立的系统,它的价值始终有限;但当它接入一个完整的、多终端打通的生态体系,用户感知才会变得立竿见影。
在汽车行业观察人士看来,全新MG4代表的是一种真正“去中心化”的智能座舱逻辑。与其争夺手机控制权,不如赋予手机更大的权限,让车变成手机生态的延伸。这不仅规避了车机生态构建的高成本与高失败率,也避免了智能体验“纸上谈兵”的误区。当然,仅凭智能体验,全新MG4还不足以立稳市场脚跟。它所面向的紧凑级纯电市场,是价格极端敏感、使用场景高度实用主义的地带。新车也做出了相当多务实的设计。
比如,在空间方面,它以2750mm的轴距、4395mm的车长,给出了93.8%的得房率,几乎做到了同级最优。后排乘坐舒适度可媲美更高级别车型,27度椅背倾角、宽裕的头腿空间,打破了传统两厢车“坐不舒服”的刻板印象。而在后备厢设计上,它也提供了标准471L、最大1264L的装载能力,以及独有的98L下沉储物格,这种三层Loft结构,提升了用户对储物空间的自由度。
在动力与续航层面,全新MG4则以一台120kW六合一电机,提供0-50km/h加速2.9秒的响应能力,结合10.4kWh的超低能耗,CLTC续航达到了537km。更难得的是,它的能耗数据在低温条件下也维持了较高水平,在-7℃下续航达成率超过65%,解决了用户在北方冬季常面临的“电车掉电焦虑”。
此外,它还搭载了CTB一体化电池结构、全车高强度钢覆盖、14项主动安全功能,甚至连360°防晒玻璃、15.6英寸高分辨率中控屏、50W无线快充、256色氛围灯这些“生活型”配置,也一应俱全。
但全新MG4最难得的一点仍在于:它没走“同质化”的老路。在价格“内卷”愈演愈烈的电车市场,太多品牌靠拉配置博眼球,堆参数拼性价比,最后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泥沼。MG的选择则是另辟蹊径:以智能生态与实际体验为锚点,走出一条技术与体验并重的路径。在汽车行业专家看来,在纯电市场从“看热闹”走向“用得住”的拐点时刻,那些真正能读懂用户场景、理解智能体验的人,才可能留下来。
全新MG4所回答的,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一辆10多万的车,怎样让智能真正为生活服务?在行业普遍“造大脑”的时候,全新MG4选择了一条“回归神经”的路线。这种路径,或许没有流量话题那样吸睛,但更贴近每一次真实的上下班、出游、通勤的日常。
据悉,新车将于8月5日正式发布,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