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大江东|进博观察③:"硬"与"软"间,看中国开放"新范式"

IP属地 中国·北京 国际金融报 时间:2025-11-09 14:13:23



四千多家国外企业山海奔赴纷沓而来,45万注册观众穿梭各大展厅寻找新颖展品与精彩活动——正在进行的进博会上,大江东从观参双方“面对面”的场景中,感受到两种“热度”:一是与特色商品的热闹对话,二是对前沿科技的热情互动。

的确,从早期侧重“硬商品”引进,到如今聚焦“软要素”的深度融合,花开八度的进博会已有了新的特征。它见证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也勾勒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范式”。



数字工业自动化展区凭借硬核科技,吸引参观者纷至沓来。 秦铭蔚 摄

“硬”实力炫技:前沿科技的“引力场”与“竞技场”

传送带匀速转动,光影明灭之间,每一个零件都在被注视——不是人眼,而是欧姆龙的工件追溯系统:工件以每分钟1200件的速度掠过检测点,系统在毫秒之间已完成识别、分析与判断,不合规的产品被快速剔除,动作如行云流水,产线在高速中依然保持精准。

进博会欧姆龙展台上,高度还原的智能工厂实景正生动上演。作为进博会的“全勤生”,欧姆龙已经连续多年在此实现硬科技的“上新”。今年,首次展示两项创新解决方案——工件个体追溯系统与多品种工件自动抑振系统,吸引了众多客商驻足咨询,成为现场焦点。

“进博会是前沿技术交流与合作的国际高地,备受欧姆龙重视。”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徐坚告诉大江东,依托这一平台,欧姆龙每年与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及科研机构围绕自动化、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从而精准把握中国创新生态的发展脉搏,推动全球前沿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应用落地。

“在中国,为中国”已成为外企普遍共识,进博会则是他们把握市场脉搏的重要窗口。

在汇聚了高端装备与前沿技术的4.1馆内,一台搭载物联网技术的新一代智能电梯产品尤为引人注目。“扶梯是从上海工厂整梯发运,再由叉车与50吨吊车协同作业现场完成吊装的。”面对这个总重量超5吨的大型“硬件”是怎么“挤进”展台的好奇问题,瑞士电梯品牌迅达集团的展台工作人员这样说。



参会者正在体验迅达新一代智能电梯。 秦铭蔚 摄

这是迅达电梯首次以超过300平方米的展台空间亮相,通过“场景化”方式呈现前沿的自动扶梯乘客安全智能响应系统、服务解决方案,以及一系列全新的电梯轿厢设计。“这是迅达创新战略与中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迅达方告诉大江东。

“三星小贝!打开冰箱门!”厨房的三星冰箱冷藏室门应声开启;步入卧室,室内温度与百叶窗已自动调节至最舒适状态;将衣服挂在衣橱,系统会自动启动除菌程序……“进博会全勤生”三星今年的展示核心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创新,而是智能家居的生态建设。首次在中国展出的“AI Home”人工智能家庭解决方案,通过智慧平台将手机、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设备串联为“移动设备+全屋生态”的集合体,实现全屋智能联动。中国三星首席副总裁张代君表示,中国是三星在全球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为外企在中国厚植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是在华发展外企的广泛共鸣。本届进博会上,布勒莱宝光学中国首展的无接触式纳米级抛光设备离子束校平IBT 200,在高端装备展区内很是惹眼。



布勒离子束校平IBT 200首次亮相进博会。 蔡淑敏 摄

“它通过聚焦离子束以纳米级精度选择性去除材料,精准调整射频滤波器关键元件的物理特性。”布勒集团大中华区莱宝光学事业部总裁周欢介绍,该设备在德国研发制造,已于去年启动技术转移,今年底即将面向中国客户发布。

“软”实力耦合:从“市场准入”到“价值共生”

以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敲门砖”,逐渐将企业核心的研发、生产与供应链能力深度嵌入中国的发展肌理,从寻求“市场准入”的参与者升级为与中国产业价值共生的战略伙伴——进博会上,许多跨国企业都已勾勒出在中国市场沃土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条成功路径。

在医疗健康领域,礼来去年在进博会亮相的阿尔茨海默病疗法多奈单抗注射液,仅用一个多月便在华获批,展现出“进博速度”。今年,礼来再次带来多款创新药物。礼来中国总经理德赫兰感慨,多款产品在华快速落地及与各方的深入合作,都体现了进博会在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开放融合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独特价值。

在研发创新方面,进博会现场也展现出中国从“技术引进方”向 “创新合作伙伴”角色转变的更多案例。 蔡司医疗外科事业部负责人李磊指着可以清晰呈现亚毫米级血管与组织细节的蔡司首款国产高端手术显微镜告诉大江东:“这款产品的口号是:中国智造,卓尔不凡。”口号背后,是这款于2025年6月18日获批上市的手术显微镜的国产化历程:它由中德联合团队历时三年研发,依托苏州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其中中国研发贡献率超过70%。目前,它已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国内多家知名三甲医院投入使用。本届进博会首日,就有专家带着医院领导来体验、介绍,当场拍板购买。李磊介绍,蔡司在上海有上百人的研发团队,这款高端手术显微镜的研发和生产都放到中国,对于蔡司集团,是发展中的里程碑事件。



参观者正在展台体验蔡司首款国产高端手术显微镜。 秦铭蔚 摄

在服务贸易展区,虽不见实体商品,却处处涌动着“软实力”创造的巨大价值。

联邦快递是已在中国深耕四十余年的“老友”,近期再次加码中国链路:新增每周五班从上海、广州直飞巴黎的货运航线,同时加密往来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航班频次。“进博会不仅是国际经贸的交流平台,更是联邦快递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携手创新的战略交汇点。”作为中国供应链升级的见证者与参与者,联邦快递中国区总裁许宝燕这样说。

进博会场馆内,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金融红娘”。11月6日,中国银行承办的贸易投资对接会刚开场,首单跨境合作便“闪签”460万美元;七年撮合,超3.1万家企业、约5300项意向,累计意向金额突破500亿美元。

农食产品展区,工商银行第五次摆下“相亲桌”。“今年我们引进了168家企业,涉及54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引入了厄瓜多尔、约旦等新朋友和特色新产品。”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新范式”成型: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从硬科技的集中展示,到软实力的深度耦合,进博会正在直观呈现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不只是“买全球、卖全球”,更是一个“融全球”的积极进程。

每届进博会,叮咚买菜的“寻味猎人”都要化身进博会的“全球味觉侦察兵”,穿梭各国展台间,从澳洲奶源的醇厚到东南亚水果的浓烈,捕捉着世界餐桌的风向。今年,这支百人买手团再度出发,足迹所至,订单随行。

开展才两天,叮咚的签约笔已落下数个重磅直采:与澳洲品牌Bulla约定明年至少500万元的乳制品采购;携手新西兰银蕨农场与上海天萃庭,签下超1亿元的新西兰草饲牛肉大单;东南亚冷冻榴莲的采购计划直接翻倍,又引进了琵琶芒、龙宫果等一度鲜为人知的小众果品——通过叮咚的供应链,它们即将进入中国消费者的果盘。

在这里,中国企业扮演的不只是“全球买手”,还有“产品经理”。“双向奔赴”也由此进入更深的层次:通过与全球合作伙伴深度协同,参与产品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推广的全链条。

本届进博会上,盒马与西班牙头部橄榄油品牌伯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不同级别、规格及适用于中式烹饪的橄榄油、葡萄籽油等系列产品展开定向开发与生产合作。盒马进口直采商品负责人张静感慨:“国家进口政策的持续利好,吸引了更多国际品牌深耕中国市场,为盒马创造了从‘全球采’到‘全球造’的土壤。”今年以来,盒马进口直采商品销售同比增长达40%,这一成绩为所有合作伙伴注入了强劲信心,也让中国消费者得以享受更多世界各地的地道美食。

这场“双向奔赴”也是一种深度绑定,供应链伙伴紧密链接,共同抵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进博会是其中的“超级枢纽”。它让我们看见,中国的开放,已从单向的“招商引资”,演进为与全球伙伴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命运共同体”式合作。当全球的创新元素在这里与中国市场和应用场景无缝耦合,它所诞生的不仅是商业利润,更是面向未来、可持续的增长范式。

出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统筹:吴焰

策划:姜泓冰 徐冲 金煜纯

记者:马云飞 蔡淑敏

编辑:姜泓冰 张俊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