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8日,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大会暨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论坛在广州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吸引了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全国多地的临床专家、科研学者、工程技术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医学机器人融合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实施路径。
![]()
在开幕式上,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许可慰教授介绍,南方医科大学作为一所致力于医学教育改革的高校,始终关注前沿科技与医学的融合,在新医科背景下,学校在智能医学教育方面一直致力于进行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技术革新为医学教育带来了新的课题。作为一所拥有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资源优势的高校,南方医科大学在医学人工智能和医学机器人工作方面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打造“医学+X”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培养既精通医学又擅长技术的“新医科”人才。
医教协同开新局,标杆平台筑基石
成立仪式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吴芃教授当选为首届主任委员,同时选举产生副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及委员共129名,这些成员涵盖我省泌尿、普外、小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专业领域,构建起跨学科、跨区域的协同组织架构。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会长罗良平教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应用,加强跨学科交流、促进产学研医协同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此背景下,专委会的成立是顺应发展趋势、务实推动合作的一步。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杰副院长表示,面对复杂手术精准化、医疗资源均衡化、诊疗决策数据化的迫切需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正在成为破解临床瓶颈的关键路径。作为承担大量疑难重症诊疗任务的教学医院,南方医院深切体会到智能化转型的紧迫性,这也是南方医院全力支持专委会建设的重要原因。
五大任务绘蓝图,医工融合启新程
专委会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系统提出五大核心任务,并以“第一年夯实基础、第二年拓展深化、第三至五年树立品牌与持续引领”为阶段目标,稳步推进各项工作。首届主任委员吴芃教授介绍,专委会将紧扣国家“机器人+人工智能”战略方向,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政策和资源优势,推动构建集“医、教、研、企”融合的跨学科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
具体任务涵盖平台构建、学术引领、人才培养、科研协作与产业转化等多个维度。在平台构建上,建立“临床需求—技术研发—临床验证—反馈优化”闭环机制;在学术引领方面,每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论坛”,并逐步推动其国际化;在人才培养领域,建设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医生、护理与技术人员开展规范化培训;在科研协作方向,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围绕远程手术、AI辅助诊疗等方向开展高质量循证研究;在产业转化层面,深化医企合作机制,搭建技术展示、临床测试与联合研发平台,推动国产设备高质量发展。吴芃教授表示,通过上述举措,专委会将形成区域示范经验,助力广东省医学机器人医教产研高质量发展和"健康大湾区"建设。
湾区智慧汇羊城,前沿交锋燃思想
成立大会后,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论坛随即举行。论坛设置多场会议和专题讨论,内容涵盖泌尿外科、胃肠胰腺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专业领域。中国科学院张旭院士、中山大学林天歆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汝福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刘卓炜教授等权威专家,分别就远程外科、AI辅助诊断、机器人胰腺手术、手术平台建设等热点议题发表主题演讲,分享最新科研进展与临床实践经验。
![]()
论坛充分彰显了粤港澳元素。香港吴志辉教授介绍了香港机器人手术发展情况,澳门何舜发教授分享了澳门泌尿外科单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经验。论坛同时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胡战利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振宇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恒瑞教授等分别就AI医学成像、多模态医学影像智能分析、胸部肿瘤筛诊等话题进行深入介绍,凸显了人工智能从算法研究到临床落地的完整路径。
![]()
此外,论坛特别设置手术直播周、青年医工对话、企业创新展区等环节,直观复星、精锋医疗等企业研发负责人与临床专家共同探讨手术机器人技术瓶颈与创新方向。本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广东省在“人工智能+医学机器人”领域迈出系统性、组织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创新与医学教育智能化升级注入全新动能。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道斌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