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商迪安
11月6日,2025小鹏科技日的主角本来应该是第一款搭载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的小鹏X9。但何小鹏再次邀请人形机器人IRON登场,并通过全程直播的方式,由工作人员现场剪开其外衣和肌肉,向观众展示了机器人内部的金属骨架、液压管等机械结构,然后再让IRON展示了一次轻盈、柔和的猫步。
这是一段插曲。11月5日,当IRON首次亮相,惊艳的猫步姿态引发广泛关注,也招致广泛的质疑——“里面一定是真人”,在社交媒体上甚至出现了大量关于IRON的细节分析,试图证明这个质疑是成立的。
从一个侧面也能证明,小鹏汽车的技术研发、迭代和落地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认知,正如此次的科技日主题“涌现”所含之意,小鹏汽车正进入一个技术丰收期。但只有何小鹏和小鹏汽车的每一个人能明白其中的挑战、折磨以及初见曙光的喜悦。
在5日举行的第七次小鹏汽车科技日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展示了四项重要应用,包括小鹏第二代VLA、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以及汇天两套飞行体系。小鹏汽车创业之初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出行,如今已经成为触手可及的存在。
![]()
实现这一愿景的基座是物理AI,这是智能化时代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的产物,意味着机器具备理解、交互和改变世界的能力。在这次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展示了全栈⾃研的物理AI体系,覆盖芯片、操作系统(大模型)、智能硬件等多个领域,全面加速物理AI世界成为现实。
![]()
小鹏式创新:为了物理AI,拆掉自己
一直到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才在一个偶然的版本上看到创新VLA技术路线的曙光。在此之前,小鹏汽车建成3万卡规模智算集群,最初是传统VLA和创新VLA两条路线并行。从2024年至今的训练费用已经高达20亿元。
但这些数字带来的压力远不如时间,今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竞争最激烈的一年,不仅是华为、理想、蔚来等新势力,还有Momenta、文远知行、元戎启行和地平线等解决方案供应商,都加大对世界模型、VLA和一段式端到端的投入。
何小鹏一度考虑放弃对创新VLA技术路线的探索。转机出现在第二季度测试的一个偶然的版本上,何小鹏接到了自动驾驶团队的电话,应他们要求亲自测试了当时的VLA版本,结果体验超出他的预料,“车辆的行驶非常丝滑,加速和超车动作都很自然,决策很果断,就像人在驾驶一样。”何小鹏明显感受到了创新VLA技术路线的优势,然后他果断放弃了传统VLA的研发,全力投入第二代VLA。
![]()
“实际上,对小鹏汽车来说,全力转向第二代VLA技术,也是一个拆掉自己过往成功的过程。”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中心组织负责人刘先明说,何小鹏是真的相信物理AI是下一个必然趋势,并且愿意为此坚定全心投入。2024年3月,刘先明加入小鹏汽车,负责世界基座模型的研发。今年4月14日,小鹏汽车在香港才首次披露正在研发的720亿参数超大规模自动驾驶大模型。
在2025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结合他的创业经历分享对技术趋势的洞察:21世纪的前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分别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依赖硬件应用升级;但随着AI浪潮兴起,数字世界迎来全新革命。在物理世界,电力取代石油成为主力燃料,新能源汽车颠覆了汽车与人、世界的交互方式。当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融合,将催生“物理AI”。
“未来大模型会成为‘物理AI世界的操作系统’,也是一切物理AI应用的基础。”何小鹏说,正如小鹏第二代VLA所展示的那样,基于物理AI,机器将逐步具备理解、交互和改变世界的能力。
![]()
小鹏第二代VLA也是小鹏首个量产物理世界大模型,它既是动作生成模型,也是理解和推演的物理世界模型,可跨域驱动,为AI汽车、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提供了统一的智能基底。与传统的VLA不同,小鹏第二代VLA去掉了“语言转译”环节,首次实现从视觉信号到动作指令的端到端直接生成。
在搭载三颗图灵芯片,有效算力2250TOPS的Ultra版车型上,小鹏可以在车端实现数十亿参数第二代VLA模型的部署。同时,小鹏汽车用接近1亿clips的数据量训练第二代VLA,相当于人类司机驾驶65000年才能遇到的极限场景总和。
得益于第二代VLA具备的更强泛化学习与智能涌现能力,小鹏发布的“小路NGP”将复杂小路的平均接管里程提升了13倍;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Super LCC与人机共驾可以真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不依赖导航开启和运行。
小鹏汽车展示的一个视频片段显示,小鹏第二代VLA衍生了全新的能力,比如,可以在未经训练的情况下识别交警停止、放行的手势。这就意味着小鹏从智能驾驶走向具身智能,对周围环境建立了真正的理解。
小鹏第二代VLA就是大模型、大数据和大算力的集合体,帮助小鹏迅速建立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优势。“我们最终部署到车端的模型参数量远超当下,基于超大算力的图灵芯片以及超强的泛化能力,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智能驾驶体验——安全、高效、可信赖。”刘先明说。
![]()
与此同时,小鹏计划在今年12月启动第二代VLA的先锋共创体验,2026年一季度预计随Ultra车型全量推送。随着大众汽车成为小鹏第二代VLA首发战略合作伙伴,小鹏图灵AI芯片也获得了大众汽车定点。
![]()
不止于智能汽车,小鹏应该被重估
基于小鹏第二代VLA,小鹏Robotaxi和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同步亮相,并且小鹏汽车还提出了明确的量产计划和生态伙伴开放建议。另外,除了陆地航母,小鹏汇天面向多人低空高效出行的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构建了两套低空出行飞行体系。
小鹏汽车将在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同时还将启动Robotaxi的试运营。四颗图灵AI芯片提供的有效车端算力高达3000TOPS,在第二代VLA的赋能下,小鹏Robotaxi支持泛化学习,在高通用性下进行全球快速部署。双冗余硬件架构大幅提升安全上限。VLM大模型则为小鹏Robotaxi构建了全新车外交互体系,与车外语音协同,支持视觉和听觉多维交互,提升人车信任感和环境兼容能力。
![]()
在何小鹏的设想里,未来的无人驾驶既包括共享模式的无人驾驶汽车Robotaxi,也有私享模式即有人开的L4级体验汽车。为此,小鹏汽车将在2026年同步推出与Robotaxi同源的全新智驾版本Robo。为了加快Robotaxi的规模普及和全球部署,小鹏汽车选定高德成为小鹏Robotaxi的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还将向全球合作伙伴、开发者开放SDK,共建生态。
人形机器人IRON最早在2024年亮相,新一代IRON比较初代产品升级巨大。小鹏汽车机器人副总裁及AI技术委员会负责人米良川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何小鹏为机器人明确了两个方向,分别是极致拟人和AI驱动的软件升级,然后才可以解决商业化、泛化和训练数据获取的问题。
全新一代IRON拥有仿人的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可支持不同身材体型定制。全身拥有82个自由度,灵巧手已经拥有22个自由度。它搭载3颗图灵AI芯片,有效算力达到2250TOPS,基于“VLT + VLA + VLM”的高阶大小脑能力组合实现“对话、行走、交互”三大智能能力。“VLT大模型”是小鹏面向机器人专门研发的全新大模型,是机器人自主行动的核心引擎,可让其实现深度思考、自主决策。
![]()
“以它在舞台上走的轻盈猫步为例,它在5日的舞台上和6日的舞台上走的是不一样的猫步,就像人两次走同一条路线,走不出同样的步点、步频和步幅一样,这就是它深度思考、自主决策的结果。”米良川在接受采访时说。
对于IRON,小鹏汽车有了清晰的量产、商业化和生态建设计划。依靠物理AI全栈自研体系的技术优势,小鹏计划在2026年年底实现高阶人形机器人的规模量产,将优先进入导览、导购、导巡等商业场景提供服务,宝钢将成为小鹏机器人IRON项目的生态合作伙伴;小鹏IRON还将开放SDK,与全球开发者共建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在低空经济领域,小鹏汇天的量产和产品规划也取得重要突破。陆地航母在全球获得超过7000台订单,小鹏汇天已于11月3日试产并顺利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飞行器。面向多人低空高效出行场景,小鹏汇天基于小鹏汽车鲲鹏超级增程架构推出了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A868,并进入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
当地时间11月6日,连续公布了四项重要AI应用的小鹏汽车在美股疲软的情况下表现亮眼,单日涨幅达9.64%,领跑中概股和汽车板块,总市值超过228亿美元。但这仍然无法反映小鹏汽车的增长潜力和合理估值。
![]()
在美股,特斯拉堪称小鹏汽车最好的对比标的:两者都有自研芯片,并致力于自动驾驶研发,以及从自动驾驶落地应用延伸的Robotaxi;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特斯拉有Optimus。特斯拉CEO马斯克今年10月31日在乔·罗根播客中透露,特斯拉将在2025年底前演示具备“飞行”能力的新一代Roadster跑车。
此外,他投资的Alef公司在今年已经推出一款售价30万美元的飞行汽车Model A,并拿到了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适航证,成为全球首款获批上天的飞行汽车。
但小鹏在量产的时间表上全面领先于特斯拉。除了美国之外,特斯拉汽车业务的另外两大市场——中国和欧洲,仍然没有批准FSD的应用,除了等待监管批准,特斯拉别无选择。在中国,小鹏已经凭借XNGP实现对特斯拉的领先,第二代VLA将在明年初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在欧洲,小鹏也有望依靠无导航自动辅助驾驶Super LCC与人机共驾实现对特斯拉用户体验层面的超越。
相比起小鹏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清晰的商业化落地和量产时间表,特斯拉的第二代Optimus已经将量产时间从2025年底推迟至2026年底,主要原因是五指灵巧手的精密结构导致研发困难,手掌需集成22个执行器且使用寿命仅6周,单只手成本高昂,需要超过6000美元。
在刚刚结束的特斯拉2025年度股东大会上,尽管特斯拉声称已经掌握复杂的手部工程、现实世界人工智能和大规模量产三大难点技术,但第二代Oputimus的量产计划仍然无法提前,且长期的生产成本无法突破20000美元——且还是年产达到100万台的情况下,并不利于大规模应用。
米良川则在采访中透露,小鹏的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与汽车共享了高达70%的AI算法、感知及域控技术,并采用了比车规级更高的供应链标准,比如固态电池,将首先应用在小鹏IRON上。除了少数零部件以外,小鹏IRON的零部件自研比例超过80%,能够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自研,比如谐波关节,是灵巧手拥有22个自由度的关键。
![]()
按照马斯克的预计,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可达数十亿台,这对于小鹏汽车而言同样是市场前景广阔。不只是与特斯拉,和其他竞争对手相比,小鹏拥有明显的AI研发、训练数据采集、应用生态合作与建设、量产制造和降本优势,新一代IRON的应用前景可期。
在Robotaxi上,小鹏汽车也有望加快赶超特斯拉。按照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抛出的计划,特斯拉的Robotaxi车队目前只在美国的加州和得州运营,短期计划是再进驻三个州。明年,小鹏将陆续发布三款Robotaxi并启动试运营,在落地进度上和特斯拉对齐。但小鹏汽车在生态开放性上有望超过特斯拉,基于第二代VLA和生态合作伙伴,小鹏的Robotaxi具备子啊全球快速部署的能力。
相比之下,特斯拉如今的市值高达1.48万亿美元,是小鹏的52.5倍,这显然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小鹏汽车增长潜力的严重低估——小鹏已经不再只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而是物理AI世界的出⾏探索者⾯向全球的具⾝智能公司。
另外一方面,随着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向好,小鹏将有更多资金和空间继续实现未来出行的蓝图。今年,小鹏汽车销量持续强劲增长,前10个月累计交付超过35.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190%,连续两个月单月交付超过4万辆。
![]()
随着小鹏X9增程版在6日开启预售,小鹏正式进入增程、纯电双动力时代,在小鹏X9和更多增程车型的带动下,小鹏汽车有足够底气在2026年实现量价齐升。自2024年第四季度销量恢复增长以来,小鹏汽车营业收入稳定增长,亏损大幅收窄。到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的营收达到182.74亿元,毛利率增长至17.3%,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小鹏汽车可以实现单季度盈利。
目前,在第二季度超过20亿元自由现金流的推动下,小鹏汽车的在手现金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75.7亿元,实现了正向造血循环,为小鹏在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Robotaxi和飞行汽车领域的投资提供稳定支持。
在广州小鹏汽车的新总部,集中了超过1万名专注于AI、汽车、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人才,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每天都在其中涌现出来。6日晚上,X9预售活动结束后,接受完采访的何小鹏看到了一位老朋友,他留下了一句:“相信中国科技,相信小鹏汽车可以做到。”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