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昊(Fedro Steenhagen)第一次踏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展馆时,震撼感远超预期。
“展馆太大了,每个展台都很漂亮!”11月6日,巴西Daniel事务所中国事务处机构关系负责人石昊在进博会现场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这场顶级盛会让他震撼不已,中国文化与上海更令他流连忘返。
数年前,石昊与上海结缘:开放、友善、热情的城市气质让他一见倾心。如今,这位巴西律师终于圆梦——在上海攻读复旦大学博士。他期待在这里结识超越生意的伙伴,一起聚餐、品红酒、共享好时光。
“大超预期”
“我原以为只是一场大型活动,结果远超想象。”首次踏足进博会的石昊连声感叹:地铁直通展馆、引导井然有序、观众摩肩接踵……在他看来,这场盛会正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组织能力的生动写照。
上海也是一座令他惊叹的城市,“吸引了众多海内外著名公司”,他由衷赞叹。
透过进博会这扇窗,石昊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国消费市场:消费者成熟而有趣,“愿意为高质量产品支付溢价”。
同时,他坦言,中国科技水平已相当高,大小企业都握有独门技术。
此外,他也敏锐地捕捉到中国市场的另一面——“竞争非常激烈”。“这不但倒逼技术快跑,还把价格拉了下来。”他以淘宝、拼多多等平台为例,指出正是这种充分的竞争,让市场始终活力旺盛。
“想在中国扎根”
石昊与上海的缘分,始于2018年的一场邂逅。
“那年我第一次到上海,立刻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他仍清晰地记得初踏上海时的震撼,“外滩的夜景是我见过最美丽的城市景观,便利的基础设施、绚丽的灯光,都是上海的名片。”
那一年,石昊在复旦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习,外滩万国建筑群与陆家嘴摩天大楼隔江相望的景象让他心跳加速。那一刻,他暗下决心:“我要来这里生活,要在这里读博,要在中国扎根。”
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生根发芽。如今,石昊做到了,他已是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一名博士候选人,师从院长,“教授们都非常友善,我终于在这座心心念念的城市里扎下了根”。
这段求学经历,不仅让石昊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让他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
“成为亲密朋友”
“如果要说中国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中国人真的非常友好。”石昊笑道,“巴西人也以友好闻名。虽然相隔万里,人心却近,我们有太多共同点。”
在上海生活的日子里,石昊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也惊喜地发现中巴文化的诸多共鸣。正是这份相通的友善与热情,让他决定留下,“我们的国家关系密切,这并非巧合”。
这份文化认同,也让他拥有了推动中巴合作的独特优势。Daniel事务所是拉丁美洲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律所之一,目前正积极布局中国。“我们在巴西中心设有‘中国服务台’,也在创建微信公众号,一切进展顺利。我们与政府、私企、协会、大学等各方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在中国开展业务,关键是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做生意。”石昊强调,他的律所保持开放,希望更深层次地拓展关系。同时,也会多了解中国文化,理解中外商业差异,与合作伙伴建立真正的联系。
明年恰逢“中巴文化年”,石昊满怀期待:“我希望未来我们在各层面都更紧密——不止经贸投资,更在文化上成为越来越亲密的朋友。”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