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们熟知的世界是三维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维度只有三个。”
当17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时,人类对维度的认识开始拓展。笛卡尔坐标系虽然依旧只有三个维度,却是人类开始描绘高维空间的起点——既然三维空间中任一点可以用(x, y, z)描述,那么是否存在一个点,可以用(x, y, z, t)来描述呢?
过去五年,杨浦的变化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多维坐标。
平面上看,15.5公里的杨浦滨江围绕“一岛两翼”加速转型;立体上看,280米的新江湾城云际尚浦双子塔成为城市科创新地标——平面与立体之外,在城市的多维坐标系中,杨浦在许多维度上都有新变化。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从创新热土到数字云端,杨浦区正在不断沿着多维坐标,打开城市的新格局。
描述杨浦的变化,也只有借由额外的维度。这片土地就像一支离弦的箭:若从射手的视角追望,目之所及不过是其渐渐缩小的背影;唯有站在一个与之平行的视角,方能见其疾驰破空的姿态与一往无前的勇气。
海报制作:王晨
维度一:生活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今年8月,昆剧名家谷好好做客“人民城市·杨浦大师课”讲述艺术人生。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百余位市民观众座无虚席。
展馆由1902年“祥泰木行”旧址改建而来的,曾是中国最大的木材加工厂,如今则成了市民生活的重要场所。屋内,市民们围坐一堂共同聆听新知;屋外,人们则沐浴暖阳漫步杨浦滨江。
在这里,老厂房伫立,芦苇荡依稀,锚固的船桩与高耸的塔吊,轻诉着杨浦滨江百年工业的余韵。以物理空间的维度看滨江,时光仿佛静止,种种工业遗存一如当年模样;但以生活空间的维度看滨江,“锈带”变“秀带”,道一句沧海桑田并不为过。
如今,工业遗存不再是市民生活与滨江水岸的隔阂,而成为市民漫步杨浦滨江时眼里的风景。绿之丘、东方渔人码头、皂梦空间、永安栈房旧址等一处处城市更新的新地标,串联起市民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在生活的维度上,市民的感受和意见,无疑是最重要的坐标。2020年,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虞浔漫步杨浦滨江时想到:“杨浦滨江是属于人民的会客厅,不妨多倾听人民心声,设置一个收集人民意见的平台。”他通过书信把想法提交后,杨浦当年就开通了人民建议“直通车”。
到今年4月,杨浦累计征集人民建议超1.6万条,其中1900多条转化落地成为立法建议、公共服务政策、民生实事项目。人民建议中,不乏打造骑手友好社区、规范新江湾城水上运动等许多关乎市民生活的“金点子”。
以市民感受和意见为坐标,五年来,杨浦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1月,农历腊八当天,杨浦区召开“旧区改造大决战”誓师大会。此后五年来,杨浦累计征迁改造旧住房42.1万平方米,让2万多户的居民圆了“宜居梦”“安居梦”。今年6月,随着定海路街道136街坊旧改项目签约,杨浦最后一户市民告别了“拎马桶”。
2023年9月,作为上海现存唯一成套“两万户”工人新村历史风貌住宅,承载无数市民记忆的228街坊焕新归来。1500份问卷的故事,让街道工作者袁婧至今记忆犹新。
为问需于民,街道向周边校区、园区、社区发放1500份调查问卷。对问卷中市民呼声强烈的就餐便利度问题,多方协商后终于将社区食堂从原址调整到了临街位置,让周边市民就餐更便捷。
![]()
杨浦滨江。
维度二:创新
今年,杨浦两个“五分之一”的故事让不少人津津乐道。
上世纪,杨浦是上海著名的工业城区,曾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工业产值;2024年,杨浦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的“五分之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超3200亿元,规模占全市五分之一。
两个“五分之一”的变化背后,是杨浦将创新作为立区之本,从“工业杨浦”迈向“创新杨浦”,并不断在创新维度大踏步前行。
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门牌号“2005”,正是江湾校区落成的年份。20年前,在高校发展空间受限时,杨浦以“三个舍得”原则(舍得腾出最好土地,舍得拿出商业和地产项目,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支持大学就近拓展、建设大学科技园、优化创业环境,走出一条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三区融合,当然不止于物理空间的维度,而更在创新发展的维度——高校成果走出围墙,企业需求走进课堂,一批原创科研成果在这里加速转化为产品、孵化为企业、蝶变为产业。
在湾谷科技园,当年“背着书包”走出复旦大学的创业者,已成为全球第三3D打印机企业的掌门人。复志科技创始人封华说,三区融合让创新要素交汇、创意无界生长,他的事业也早已离不开杨浦。
2023年,杨浦建设知识创新区迎来20周年。站在历史的新节点,杨浦不忘来时路。区委全会上,杨浦提出强化“创新四力”——科技创新策源力、创新产业竞争力、创新生态生长力、创新环境吸引力,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再出发。
“创新四力”,让杨浦在创新维度上进一步找准发力点。比如创新策源方面,区领导恳切地指出,杨浦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标志性原创成果还不够多,关键技术突破仍有不足,未来前沿领域还有滞后。找准发力点,为杨浦进一步当好重大科技创新“后勤部长”、推进“基础研究特区”建设、加强国际创新资源对接、培育一批高质量孵化器等工作划定了清晰的坐标系。
创新维度,永无止境。近期,杨浦进一步提出“全域创新”方案,将用全域资源、举全区之力,让创新在每个街角、每个园区、每个课堂自由绽放。
去年4月,还在读博士的孙玉齐在实验室迎来了一批特殊访客。“我在重要国际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后,杨浦区领导主动到访我的实验室,询问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哪些帮助。”应杨浦之邀,他毕业后创立复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留在杨浦的大学科技园继续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
![]()
湾谷-未来谷创新中心。
维度三:数字
去年12月,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在杨浦区复兴岛开启。自此,曾作为“战略留白”多年的复兴岛,便开始通向赛博城市空间的星辰大海。
今年5月,复兴岛“全球量子城市实验室”智能感知规划发布,提出建设“时空联动、虚实相生”的时空智能体,给未来城市量身定制神经网络,并赋予其“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今年下半年,则有三大活动轮番登岛——8月,小红书Red Land活动举办,工业风撞上二次元,全球首座二次元“痛岛”三天10万人登岛。9月,202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区将启幕,集中展示“量子城市”智慧治理的未来图景。10月,哔哩哔哩“干杯音乐节”火热开场,以音乐为媒打造多元融合的青年文化盛会。
在物理空间,复兴岛的样貌并无大的变化,高大的船台斑驳依旧;但在赛博空间,它则宛如“变形金刚”——时而化身探索打破次元壁垒的“痛岛”,时而化身勾勒未来城市样貌“Town岛”,时而化身触摸青年文化腔调的“Tone岛”。而它的每次变身,都能引发一场赛博空间的狂欢。
城市空间在数字维度上的拓展,也成了许多青年人爱上杨浦的理由。小红书Red Land活动期间,有网友发现:小红书Red Land与哔哩哔哩Bilibili World两大漫展品牌竟然在五角场实现“世纪同框”。有人打趣:“这就是贴脸商战吗?”“这就是大厂之间的较量吗?”“高端的商战,总是朴实无华”……
今年5月,叠纸游戏“美好生活节”在杨浦科创数字公园举办,众多玩家“为爱奔赴”,只为与在虚拟世界中相伴多年的角色线下相见。彼此素不相识、生活天各一方的玩家,可以因为相同的爱好一见如故。
在五角场、在新江湾城、在B站总部、在叠纸大楼,类似的场面比比皆是。物理世界天南海北的玩家,可以在杨浦相遇并成为朋友。在数字维度拓展的城市空间,让越来越多青年人爱上杨浦。
有人因数字维度而爱上杨浦,也有人在数字维度上创新创造。今年7月,杨浦区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集聚区启动。新的空间载体V聚场投用,支持政策“Young立方”同步发布。
有人这样评价在V聚场:“在物理空间,是平平无奇的三层办公楼;但在数字维度,却是不折不扣的千亿流量场。”启用三个多月,V聚场已吸引50家优质主体签约入驻,全网粉丝数总和超1亿。若论入驻创作者的作品全网流量,合计则可能突破千亿。
首批入驻者苏浩天说,互联网内容创作者已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职业群体,杨浦将成为无数互联网内容创作者的心向往之的创业乐土。
![]()
小红书Red Land活动。
原标题:《品区·五年 | 杨浦:多维》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肖彤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