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电信天翼交通公司副总经理巨有诚
雨雾交加,天门山99道弯山路赛道上,到处都是积水,能见度不到1米。在这场HitchOpen世界AI竞速锦标赛总决赛中,来自清华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的年轻战队,还是坚持上路,挑战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极限。
年轻就是有热血和激情。最终,这些年轻战队在“无GPS导航、低能见度、多弯急坡”的极端自然环境中,实现了全程自动驾驶。而为保证赛事成功,这场赛事背后有来自各方的幕后支持工作。
比如,中国电信湖南分公司给予的基础设施支持,在信号薄弱区部署特种基站,实现全域5G-Advanced网络覆盖,将99弯山路赛道打造成了“全球最大露天AI自动驾驶实验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门山门洞广场的宣传大屏上,游客可以通过AI赛车车载视角沉浸式体验天门山99道急弯“紧贴悬崖临边”的惊险与刺激。这背后是依托中国电信“永不断线的5G赛道”打造的“上帝视角”,让赛事成为向大众普及物理智能的重要窗口。
在天门山的“云端车库”现场,钛度车库与中国电信天翼交通公司副总经理巨有诚有了一次独家深度沟通。
在巨有诚看来,这场HitchOpen世界AI竞速锦标赛非常有意义,大学生从校园里面走出来,人工智能从实验室里面走出来,走进真实的应用场景里面,尽管是通过电竞的方式来体现,但实际上这与真正的技术创新与商业应用,距离已经越来越近。
“服务好自动驾驶和交通管理,从‘终端自治’转向‘全局协同’”
当AI自动驾驶从实验室走向天门山99道弯的极限赛道,赛事对网络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系统必须在毫秒间完成图像识别、路径规划与转向控制,而单次竞速产生的物理数据量高达3TB。这要求5G网络以超低延迟、超高可靠性,实时完成海量感知数据与云端算力的交互传递——中国电信正是这条“数据生命线”的全程技术支撑者。
“说起自动驾驶,好多人都以为天翼交通是做自动驾驶车辆的”。对此,巨有诚解释说,“天翼交通的侧重点是在智驾的赋能、大交通管理和运营服务这两个方向上。通俗地讲,我们通过路侧数字化基础设施,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和感知技术,依托中国电信的云网资源,全面掌握交通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应用于自动驾驶能力的提升和交通的监控、指导和管理”。
“我们并不是专职做自动驾驶,我们做的是怎么来管理好自动驾驶,做好智能交通管理工作。我们的主业是管好自动驾驶,但要管好它,前提必须更懂自动驾驶。”巨有诚介绍道。
天翼交通是中国电信旗下面向自动驾驶的智能交通运营和服务的专业公司,成立于2021年年底,总部位于苏州。近年来,天翼交通在苏州、天津、四川以及湖南部分地市,通过车路云技术开展了充分的技术试验和局部试点项目建设。除此之外,公司还在潜心研发VLA自动驾驶,并涉及低空经济等业务。
当前,汽车行业高速发展,行业焦点正在从上半场的“电动化”,全速转向下半场的“智能化”。各家车企和智驾公司都在投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现阶段车路云一体化正通过技术协同与系统性优化,进一步推动“全民智驾”。
汽车的智能化变革,可以类比为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终端的跃迁。而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主要围绕两个核心:一是设备本身的智能化提升,即“手机智能化”;二是云端服务、通信网络与终端设备的深度整合,即“云管端一体化”。
因此,要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巨有诚认为也同样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车辆的智能化”,二是“车路云一体化”。单车智能与车路云一体化,是全面实现自动驾驶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
单车智能化比较容易理解,通过车辆自身的感知与计算能力实现自动驾驶。车路云一体化,从“云管端”的视角来看,可以发现,单车智能发展的重点在于增强“端”的功能,车路协同的关键在于发挥“管”的连接作用,而车路云一体化的突破则在于实现“云-管-端”的全面交互。在某种程度上,这三者的发展关系本质上是智能交通从“终端自治”向“全局协同”的转变。
目前单车智能自动驾驶发展迅速,国家也在积极推动L3自动驾驶车辆的上路工作,目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正从之前的模块化往端到端大模型走,进步确实很快。
但巨有诚认为,要是想把更高阶的 L4 自动驾驶大规模铺开,技术还得接着迭代,场景验证也得跟上,这两关都得突破才行。
从市场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 VLA 做 L4 自动驾驶的方案在实际应用效果上表现不错。在推进L4低速场景落地方面,巨有诚给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是借开源大模型的力,起步特别快。现在 DeepSeek、阿里这些开源大模型,早就用几亿条数据训练过了,还在不停升级保持领先。我们天翼交通不用从头搞基础研发,直接在这些成熟模型上接着开发,成本低、出结果快,还不费资源,等于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下子就扎进核心赛道了。而且现在有实打实的成绩,经权威测试,VLA的3秒轨迹预测精度能做到0.36米,已经排进最优水平了。这也说明它处理复杂路况、解决那些少见的“长尾问题”确实有优势,为后面商业化落地、建技术壁垒铺好了路。
第二个是用行业专属数据再训练,精准解决交通领域的痛点。简单说就是先拿通用大模型打底,再用交通场景特有的数据去调优,比如遇到堵车、突发事故这种复杂情况怎么决策,还有路侧设备和车之间怎么传数据,用这些真实场景数据去训练模型。这样一来,既能保住通用模型 “啥场景都能应对一点” 的本事,又能快速适配智能网联汽车的特殊需求,交通领域的难题解决起来就快多了。
第三个是顺着大模型升级的规律,破解量产的难题。现在大模型有个很明显的趋势:每100天大模型的知识密度提升一倍,同等能力情况下,需要的计算资源减半。我们天翼交通就能跟着这个技术升级的红利走,慢慢把自动驾驶量产里的麻烦事解决掉,比如计算成本太高、反应不够快这些问题,让模型的能力和车端实际需要的效果能匹配上,不会出现“模型很厉害但装到车上用不了”的情况。
“产学研结合,新兴学科人才的抢人策略”
这次赛事的目标是“以赛育人、以赛促研、以赛兴产、以赛鉴智”,希望通过与全球顶尖高校联合培养下一代AI人才,搭建跨国人才交流网络,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科研能力的青年群体,在天门山建立全球最全面的室外物理智能研发中枢,覆盖多场景、多功能、多物理模式的开放世界测试场,形成科研到真实环境的双重验证路径等。
产学研相结合已经是促进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企业由于自身技术力量有限,而高校是人工智能、感知算法、高阶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集中地,因此,目前很多企业特别重视与高校之间合作,共同进行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而Hitch Open赛事是一种新的创新模式,也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搭建了一种新的连接平台。
通过Hitch Open赛事,也能发现一些行业急缺的AI人才。巨有诚表示,这正契合天翼交通的人才挖掘战略:“年轻人思路活跃、精力充沛、感知力强,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希望研发团队平均年龄能达到30岁。而高端人才则更多负责把握前沿技术、制定战略、引领学科发展。”
借助Hitch Open赛事这样的平台,天翼交通希望能和学校搭建更通畅的沟通渠道,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加盟天翼交通。
AI人才的紧缺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同时值得注意的是,AI人才更多地向头部互联网、科技大厂聚集。对此,巨有诚指出,市场会起到调节作用。互联网大厂,在薪资待遇上可能给年轻人更优惠的条件。但对于职业发展有清晰规划的同学来说,大厂不一定是最优选择。
巨有诚认为,理想的职业是 “感兴趣、社会需要、收益良好” 这三个因素的交集。他指出,天翼交通作为中国电信旗下的高科技企业,兼具国企的平台优势与市场化创新机制,为年轻人提供了独特的发展机遇。
“在大厂可以学习体系化的工作方法,而在天翼交通这样的创新型企业,年轻人不仅能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有更多机会与国内甚至国际一流的技术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甚至有机会深度参与国家新基建战略,在前沿领域有所技术突破。"巨有诚表示,公司正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年轻人在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全方位成长。
他建议毕业生用更长远的眼光规划职业生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选择没有对错之分,但要关注未来 5 到 10 年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兴趣、行业价值和个人成长做出最优选择。”(作者|张敏,编辑|李玉鹏)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