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全球观·中国策丨广东:乘“数”而上 “算”出AI发展新图景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中国经济时报 时间:2025-10-31 16:12:40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张李源清

当“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千行百业,制造大省广东如何做“加法”?

硬核布局“算力、数据、算法”黄金三角,让AI“加”得扎实、“加”得彻底、“加”得安全,成为广东在人工智能产业赛道错位于其他省份的“打法”,也让广东“智”造,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走向世界。


01

算法的价值在于“落地”

在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生态赋能大会上,广州琶洲展现出一幅“AI+”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脑机接口精准定位癫痫病灶、人形机器人灵活行走于工厂车间、数据产业生态如雨林般蓬勃生长……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姚响透露:“琶洲算法大赛举办四届以来,直接落地企业超100家,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7000家,培育备案大模型27个。”

“算法的价值不在于孤芳自赏而在于落地应用,在于为千行百业赋能,最终服务于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教授张益唐建议,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算法联盟,“这样一个跨区域、高层次的协作平台,将有利于促进大湾区在算法研发、数据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大湾区在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竞争中的整体优势。”

而数据作为人工智能的“燃料”,是驱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

“我们聚焦全球范围内的具身智能数据缺失困境,建立了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Super EID Factory,年产高达2亿条高质量、全模态具身智能数据。”深圳具身智能企业帕西尼感知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依托亿级规模全模态具身智能数据集,帕西尼推出了OmniVTLA跨本体具身智能模型,通过海量高质量全模态数据训练,让具身智能体具备更强大的学习和泛化能力。


02

切中痛点夯实产业“底座”

显然,人工智能正成为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变量,而要想让人工智能为生产生活服务,需要领先算法作“推手”,大量数据作“养料”,强大的算力基础更是重中之重。

2025年4月26日,全球首个商用智算昇腾超节点在韶关正式上线,更标志着新一代智能算力注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

10月21日,广东再出“利剑”,正式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最吸睛的当属“三券齐发”——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发挥省市合力,通过“算力券”“训力券”等政策工具,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降低算力使用成本。

目前,广东已集聚超16万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第一,形成“算力底座—大模型—硬件终端—行业应用”的全链条生态。

“广东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必须要发挥挑大梁作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葛志专建议,一是做强核心,形成关键“底座”。发挥深圳、广州“双核”城市创新资源集聚优势,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联合高水平科技理工高校、科研院所,在关键领域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打造国际领先的算法高地。二是做大链群,双向赋能。一方面大力发展智能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数据服务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高质量迭代演进。三是做优环境,形成共创生态。一方面,构建高效协作的区域合作发展环境,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指引下,共享共赢发展;另一方面,构建以服务为导向的微观主体创新创造环境,围绕企业、人才等创新主体的诉求,进一步设计出便利化的应用路径。


总 监 制丨王列军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