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过气”明星们,都在景区里打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郑浩 迈点 时间:2025-10-31 13:01:33
明星扎堆景区,从来不是简单的“再就业”,而是影视行业寒冬、文旅产业升级与大众消费需求变迁三者碰撞出的必然结果。

迈点

陛下,您还记得当年的大唐吗?

在西安某景区,一身龙袍的郑国霖刚说出这句台词,周围瞬间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这个曾在影视剧中让李世民形象深入人心的演员,如今有了个新身份景区NPC。他骑着摩托车载着秦始皇穿行的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掀起轩然大波,#郑国霖比游客还开心 的话题累计曝光量轻松破亿。

几乎同时,广东某千古情景区里,《唐伯虎点秋香》中的石榴姐苑琼丹穿着古装唱着粤语老歌,台下游客举着手机拍个不停,气氛堪比小型演唱会。而70岁的黑豹子寇振海,则在另一个景区挥着鞭子重现《情深深雨蒙蒙》的名场面,让中老年游客直呼爷青回。当过气明星在景区打工的新闻接连刷屏,舆论场立刻分成了两派:有人哀叹明星沦落,觉得这是娱乐圈的悲哀;更多人却拍手叫好,直言靠本事吃饭不丢人。

图注:网友评论

但如果只停留在体面与否的道德评判,就彻底错过了这场现象级事件的本质。明星扎堆景区,从来不是简单的再就业,而是影视行业寒冬、文旅产业升级与大众消费需求变迁三者碰撞出的必然结果。

1、明星待业和景区求贤

任何看似偶然的流行,本质都是精准的供需对接,明星涌进景区,表面是讨生活,内核是两个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找到了临时解法。

先看供给端,也就是这些所谓的过气明星。当下的影视圈,早已不是有演技就有饭吃的时代,开机项目锐减,资本疯狂涌向少数流量艺人,留给中腰部演员和老牌艺人的空间被压缩到极致。35岁的演员史元庭直言,2025年上半年他只有4天戏可拍;郑国霖也坦然承认,年纪大了不想重复同类角色,演戏机会越来越少,陷入了事业低谷。

他们面临的不是过气,而是结构性失业。但失业不等于失能这些人有颜值、有演技、有国民度,尤其是那些塑造过经典角色的演员,自带情怀滤镜这个隐形资产。当影视圈消化不了这些产能,他们就必须寻找新的出口。

再看需求端,景区早已饿得嗷嗷待哺。过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门票经济早已走到尽头,游客不再满足于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观光模式,而是追求能互动、能分享、有情绪价值的体验式消费。景区急需新的钩子来吸引客流,但传统的营销手段早已失灵:在短视频平台投百万广告,可能石沉大海;请网红探店,效果参差不齐且成本不低一个百万粉网红的推广费动辄几十万,还未必能带来实际转化。

就在景区抓破头找流量的时候,他们突然发现,那些影视圈待业的明星,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解决方案。明星自带国民度,近距离互动又能制造天然的情绪价值。

于是,一场完美的双向奔赴就此发生。景区有场地有客流,缺内容缺话题;明星有演技有情怀,缺舞台缺收入。就像郑国霖说的:景区需要内容创新,而我需要一个舞台。

2、明星NPC,景区的营销利器?

如果说供需匹配是基础,那流量裂变就是明星NPC真正的价值核心。对景区而言,这根本不是请人打工,而是一笔回报率高得惊人的营销投资。

首先,明星自带的反差感是天然的流量密码。当观众印象中高高在上的明星,突然出现在景区里跟自己互动、开玩笑,这种身份落差本身就极具话题性。苑琼丹在景区唱粤语老歌、马景涛在宋城咆哮式表演、郑国霖穿龙王装跟游客玩闹,这些场景只要被拍下来传到网上,就必然引发讨论。这种自来水传播效应,是花钱买不来的。

其次,明星NPC情绪价值直接拉满。游客花一张门票钱,既能见到童年偶像实现情怀圆梦,又能拍到独家视频发朋友圈炫耀,这种体验的性价比远超普通景区项目。有景区负责人透露,得知某古装明星驻场后,景区门票一周销量暴涨150%,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连停车场都要临时加派人手。要知道,这是很多景区花几百万做营销活动都达不到的效果。

图注:网友评论

更关键的是,这笔买卖的成本其实挺低的。跟顶流明星动辄上千万的代言费不同,过气明星的出场费对景区来说相当友好,有的比头部网红还便宜,但带来的曝光量和转化效果却天差地别。

3、明星走了,客流没了怎么办?

明星NPC确实能让景区短期爆火,但热闹过后,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浮出水面:当明星合约到期离开,那些冲着明星来的游客,还会再来吗?

现在很多景区已经陷入了明星依赖症的陷阱:请明星时门庭若市,明星一走立刻门可罗雀。这本质上是把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了外部IP上,而非自身的内容价值,就像靠网红爆款撑起的餐厅,一旦爆款过气,生意就会一落千丈。

真正聪明的景区,已经开始思考借鸡生蛋之后如何养鸡。他们把明星引流当作起点,而非终点,借着这波流量快速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

第一种玩法是IP本土化,把外来明星流量转化为本土IP价值。某少数民族景区请明星穿民族服饰当NPC,同时大力包装自己的素人员工,把他们打造成网红导游。久而久之,这些本土导游的号召力已经不输二线明星,而且忠诚度高、成本低,还能深度解读本土文化,形成了景区自己的IP矩阵。这种操作,相当于用明星的流量火种点燃了自己的IP火堆。

第二种玩法是内容深度绑定,让明星从表演者变成共创者。不是简单让明星来站台走秀,而是邀请他们深度参与景区的内容创作。有景区让驻场明星参与短视频剧本打磨、角色故事设计,结果一条由明星共创的视频播放量破千万。这种方式不仅放大了明星的流量价值,更让明星的个人标签与景区的内容深度绑定,即便明星离开,留下的内容资产依然能持续产生吸引力。

第三种玩法,是情怀场景化,把明星的经典角色转化为景区的固定场景。比如某个主打武侠主题的景区,邀请曾演过金庸剧的明星驻场后,直接把明星的经典角色改编成沉浸式剧本杀,游客可以扮演角色与明星NPC互动。当明星离开后,这个剧本杀场景被完整保留下来,成为景区的核心项目之一。游客即便见不到明星,也能体验到基于经典角色的沉浸式内容。

这些案例都指向一个核心逻辑:流量是快变量,运营是慢变量;明星是外驱力,内容是内驱力。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景区,才能把明星带来的短期热度,转化为长期的品牌价值。否则,再火的明星也只是一次性流量工具,终究救不了景区的命。

4、写在最后

可以说,明星扎堆景区,从来不是什么沦落,而是市场规律下的精准选择影视圈容不下的情怀,在景区找到了用武之地;景区搞不定的流量,靠明星实现了破圈。对明星而言,这是放下身段后的降维打击;对景区而言,这是找对方法后的事半功倍;对游客而言,这是用低成本买到的情绪满足。

但热闹终会过去,流量终会消散。明星NPC能帮景区点火,却不能替景区续燃。未来,真正能留住游客的,不是今天来了哪个明星,而是景区自身的内容是否足够精彩、体验是否足够独特、文化是否足够深厚。

就像官媒说的,劳动尊严从不因舞台大小而打折扣。同样,景区的价值也从不因是否请得起明星而定义。那些能借着明星的流量,完成自我升级的景区,才会是最后的赢家。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