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巡检识别垃圾、动态避障、红绿灯响应、远程脱困……今日(10月29日),成都市首届无人驾驶环卫清扫设备技能竞赛在万卉三路举办,这场模拟城市真实道路场景的竞赛中,来自全市23个区(市)县及相关环卫企业的16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同台竞技。
每年的10月是环卫工人关爱月。目前在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等区域都能看到无人驾驶清扫车的身影。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风险,是无人驾驶清扫车的优点,“它也不怕高温、暴雨,可以帮忙应对一些极端天气情况。”来自东部新区的环卫工人曾胜杰介绍。
![]()
▲比赛现场
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成都市将持续扩大无人驾驶清扫车试点范围,推动环卫行业全面转型升级。下一步,低速无人清扫车计划年底前增加到27台。
任务模拟城市真实道路场景
自动巡检识别垃圾、动态避障、红绿灯响应
本次竞赛聚焦无人驾驶环卫清扫设备的实际应用能力,设置模拟城市真实道路场景的综合性任务,涵盖自动巡检识别垃圾、动态避障、红绿灯响应、远程脱困等15项高难度项目,全面检验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智能化水平与运行稳定性。
为保障赛事专业性与权威性,组委会特邀无人驾驶领域专家及行业资深人士组成裁判团队,围绕道路行驶、清扫质量、智慧管理、感知功能、设备安全及静音稳定性等六大维度,设置30项细分评分指标。“比赛规则是模拟市政道路的实际场景进行的场地模拟考核,包括设备的自主性、清扫能力、环境感知能力、障碍物识别、设备软件功能完整性等。”竞赛总裁判封钦柱介绍。
![]()
▲比赛现场
赛事首次引入“洁净率、能耗率、安全率、友好率”四大指数评价体系,融合5G+高精定位、AI边缘计算、动态路径规划技术等前沿技术,推动行业建立更科学、更系统的技术标准。“比赛包括空间通过性、越障爬坡能力、清扫效果、贴边清扫能力、垃圾识别、脱困能力、障碍物识别、信号灯识别、自动充电补给、自动垃圾处理等,涉及实际环卫作业中各类复杂环境的应对。”封钦柱介绍。
智能化、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风险
清扫2公里4000平方米仅需一小时
目前无人驾驶清扫车在成都已在各类场景中实际落地应用,包括市政道路、公园景区、社区等。目前在东部新区、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区域都能看到无人驾驶清扫车的身影。
曾胜杰是来自东部新区的一名环卫工人,从事环卫作业超过7年。今年7月,8台无人驾驶清扫车在东部新区上线,曾胜杰也是第一批参与的环卫工人。
![]()
▲比赛现场
“无人驾驶清扫车最大的优点就是智能化,我们提前设置好程序,设定清扫时间后,它可以自动进行清扫,没有时间限制。同时,它也不怕高温、暴雨,可以帮忙应对一些极端天气情况。”曾胜杰透露,“无人驾驶清扫车可以提高效率、降低安全风险,节省很多人工,它的清洁效率相较于人工提升了三到四倍。”
曾胜杰举例说,同样清扫2公里4000平方米的道路,无人驾驶清扫车需要一个小时,而人工至少需要半天。
成都将持续扩大试点范围
低速无人清扫车计划年底增至27台
成都的“清洁革命”一直在进行中。以此次竞赛为契机,成都市将持续扩大无人驾驶清扫车试点范围,推动环卫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部署和要求,成都市正有序推进低速无人扫地车的试点试用工作。”成都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员介绍,“目前,成都市环卫领域无人驾驶主要运用在清扫保洁方面,具体的车辆类型为低速无人清扫车。”据统计,现全市有各个型号低速无人清扫车,计划年底前增加到27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10月是环卫工人关爱月,“环卫无人驾驶装备的投入主要目的是降低环卫工人劳动强度和保障作业安全。”市城管委环卫处相关负责人员介绍,“低速无人清扫车可在一定区域不定时对路面展开作业,有效解决人工作业时间相对固定、作业频率不高,特别是严寒酷暑天气替代人工的问题,在效率和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
“这次比赛不仅是一次技术比拼,更是成都无人驾驶环卫设备规模化、实战化应用前的‘压力测试’和‘选型池’。”相关负责人员介绍,“后续,市城管委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制度,不断完善技术和管理标准,不断改进低速无人清扫车技术性能,并结合成都市‘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相关政策(路权、经费补贴等),指导有条件的区(市)县和环卫企业在人流量和车流量相对较少的区域和道路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改进,为后续推广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红星新闻记者 颜雪 活动方供图
编辑张寻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