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机器狗送药、外骨骼机器人助力登高……智能时代,老人最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产品?

IP属地 中国·北京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时间:2025-10-29 12:21:33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10月29日是重阳节,也是全国第13个“老年节”。

近日,上百位老人聚在西湖边的孤山公园,参加由杭州市民政局、杭州市经信局联合主办的2025年浙江省“科技助老游湖山”暨杭州市“敬老月”科技嘉年华活动。


老人们穿戴上智能设备,沉浸式体验“登山揽胜”与“沿湖寻景”两大场景,开启科技助老休闲的新模式。

四足机器狗在养老院里为老人送药;外骨骼机器人助力老人“登山”;智能轮椅机器人帮老人拿遥控器……近年来,科技养老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老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产品?



外骨骼机器人升级了

“很轻松啊!爬十层楼都没问题。”69岁的赵中华率先穿戴好外骨骼设备,和几位老人沿着大草坪来回溜达。

“我很喜欢运动,特别喜欢爬山。”已近古稀之年,但他“不服老”。

仅用20多分钟,他就完成了从“鲁迅铜像—孤山一片云—海娃放羊群像—清雪庐—鲁迅铜像”的“登山揽胜”路线,“真的很轻松,腰腿不好的人都可以试试。”


66岁的蔡阿姨也穿戴好了外骨骼设备,选择了“沿湖寻景”路线:鲁迅铜像—平湖秋月—白堤—孤山(折返)—鲁迅铜像。

“轻松得像是要飞起来了。”蔡阿姨笑着说。

不过,她也提出意见:设备在平地上行走时略显不稳,“像是要飘进西湖里去了”。


这套让老人感觉“飞起来”的设备名为“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由智元研究院、太希智能、程天科技等杭州本土科技企业联合研发,能通过AI算法实时捕捉步态数据,根据老人肌力状况智能调节助力强度,即便在复杂地形中,也能保持稳定。

“外骨骼机器人就像‘隐形拐杖’,多年没爬的山路,也能比较轻松地走下来。”72岁的王大伯说原本担心设备太重,腰背负担很大,“体验后,这个顾虑完全被打消了。”

据悉,智元研究院研发的“踏山”外骨骼机器人,整机重约2.7公斤。


“升级版外骨骼智能设备整体重量约2.5公斤。这次升级后,用碳纤维替代了原来的纯机械,可根据老人身体不同情况,分为5个助力等级。”程天科技康复治疗师介绍,产品设计的初衷是解决老人“出行难、怕摔倒”的问题。

目前,“助行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定价达近万元,但销售平台上已经售罄。

想要什么样的科技产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将增至21亿,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26亿。随着科技助老产品不断更新迭代,越来越多的老人期待科技能带来更便捷、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智能时代,老人们需要什么样的科技产品?活动现场,记者采访了多位老人。

72岁的吴阿姨:我经历过两次脑梗。十年来,我坚持每天都出门走路、偶尔爬山。希望“一键呼救”设备能普及到每个老人的家庭。老人都喜欢吃绿色食品,如果有科技产品能检测并去除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那就更好了。

67岁的王阿姨:我想有个机器人能帮忙做饭、打扫卫生。

66岁的陈叔叔:我需要一个机器人护工,能帮我照顾90岁的母亲,帮忙翻身、喂饭、聊天。

独居的严大伯:我希望有个“健康助手”,能监测身体指标、提供专业的饮食建议、提醒我吃药。我一个人在家,我的身体出现突发状况时,它能帮忙求助。

活动现场,孤山公园同步启动了康养科技市集,汇聚20多家企业的前沿产品,覆盖“出行、健康、照护、陪伴”的全场景。

老人们的诉求,在康养科技市集得到了回应。

今年6月,杭州骅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小悉”机器人,以“健康管家”的身份在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上岗”。这个高1.187米的机器人,能提供健康监测与情感陪伴服务。这也是国内首批专门面向养老场景的机器人。


前不久,骅羲智能科技又推出了“小悉”的“兄弟”。创始人闫春秋介绍:“哥哥在‘小悉’的基础上增加了两只手臂,可替代护工或老人完成送餐、倒垃圾等重复性工作,还能辅助卧床老人完成身体检测、送药取药等护理任务。”

“小悉,我今天心情不好。”

“我试试给你讲个冷笑话吧……”

弟弟是个贴心的“话唠”,身体胖胖的,大脑门中央“长”着大眼睛(摄像头),说话很幽默,对老人“有问必答”,常常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尽管机器人已经能帮老人做许多事,不过,闫春秋坦言,对于翻身等专业护理操作,目前仍不建议由机器人执行,存在一定失败的风险,还有可能对老人造成伤害。

针对像吴阿姨这样有脑梗史的老人,杭州高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忻怡建议进行全屋智能改造。例如,在卧室、厕所等高危区域设置主动与被动式报警设备。主动报警设备可在老人还能行动时拉动触发,而被动报警设备则通过语音设备来实现帮助,即便老人无法动弹也能求助。


3-5年后,养老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杭州科技正在悄然改写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科技+”养老正在逐步破解健康监测、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重难题。

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认知康复训练系统、智能安睡仪与助眠舒压系统,将改善老年人的认知与睡眠障碍;博灵脑机(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依托脑机接口技术,开发外骨骼主动康复系统,助力中风偏瘫老人康复训练;浙江连信科技有限公司的“AI魔镜”,能通过人脸拍照智能分析老人的情绪与健康状态,并生成详细报告,其“AI心理陪伴玩偶”还能提供即时情绪支持。





智能时代,科技应该主动去适应老年人而不是抛弃老年人。

在科技与养老赛道。杭州如何布局?

前不久,由杭州企业和机构牵头的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智能情感陪护机器人关键技术攻关与试点应用、面向银发人群的AI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攻关及试点应用、智能护理协作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与试点应用。

随着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项目发布,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产业从“概念导入期”迈向了“规模化增长期”,未来,更多能满足老年人精细化、多样化需求的成熟产品,将逐渐走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在机器人领域,养老主要聚焦三大方向:陪伴类、辅具类与安全巡查类。”杭州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副主任朱列介绍,目前,杭州市民政局正积极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与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并在养老院推进试点落地。一批刚走出实验室的产品,预计将经历3-5年的市场磨合期后趋于成熟。实现量产后,它们有望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成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可靠伙伴。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濮小燕

通讯员 谢薇薇

编辑 潘俐

审核 毛迪 陈奕

BREAK AWAY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