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上观时评 | 向网络直播打赏乱象开刀,技术不能助长人性之恶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8 20:14:4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朗•整治网络直播打赏乱象”专项行动,聚焦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易滋生直播打赏乱象的重点领域,从严打击四方面突出问题:低俗团播引诱打赏、虚假人设诱骗打赏、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和刺激用户非理性打赏。

当流量可以直接变成真金白银的“打赏”,一些主播和背后的MCN机构不是想着创新展示才艺、提升内容品质,而是变着花样迎合部分网民的需求,不断刷新下限。一些网友喜欢“颜值”,就让主播们组团摆出擦边造型、吐露暗示言语,让不同主播“打PK”来刺激网友“打赏PK”;一些人热衷窥私“八卦”,就虚构“苦情原配”人设,直播跟“渣男”“小三”对峙厮打,“顺便”接收打赏;还有人为自己营造“养生达人”“风水大师”的虚假形象,拉人进群私域直播,吸引“上贡”……

必须承认人性自带弱点,天然的欲望、认知的偏见、贪婪与恐惧、虚荣与嫉妒……人无法像删除电脑文件一样轻易“删除”人性之恶,因为这本身就是人性的一部分。但人之为人,是可以通过学习、成长、健康的活动等不断克服人性之恶。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人不断认识自我、战胜自我的过程。这条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的道路,不仅是健康人生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正常发展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让海量信息得以通过网络呈现,让内容更便捷地触达目标群体,大数据则帮助人们迅速获得自己想要的内容。但互联网让内容脱离原有介质束缚、传播范围都无远弗届之时,创造的低门槛也让各种低俗虚假内容随之泥沙俱下。这些直播乱象炮制的虚假低俗内容,可谓无限放大人性的原始欲望,极尽迎合人性的弱点,在这一裹挟网友沉沦的过程中获取大量收益。这样内容在互联网滋生蔓延,无论对深陷其中的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有害无益。

可以说对此类乱象的治理,已经到了必须严厉打击或严厉治理的程度。从严打击的行动中,一批屡教不改的账号首当其冲,它们是低俗虚假内容的直接炮制者。但也应看到,当前网络直播正成为一条日益成熟的产业链,许多主播是违法者,也是不法行为的受害人。有主播因签约后不得不“打PK”,超负荷工作致健康受损;有14岁女性与MCN机构违法签约,离职却被追讨天价赔偿……所以,此次行动不仅针对账号,也将矛头对准教唆、纵容网络主播违规获取打赏的MCN机构。

在维护互联网空间天朗气清的过程中,平台负有重要责任。《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明确,互联网平台在信息内容管理方面具有“主体责任”,此次行动对平台提出进一步细化审核标准、完善打赏规则、未成年人打赏退款机制等一系列要求,就是要让平台切实承担起自己的法定职责。过去,不少平台会以“内容过多难以审核”为借口推卸责任,但技术进步恰恰该在高效治理领域发挥作用。掌握着技术的平台不能只用技术博取流量、获取利益,也要用技术规范行为、推动进步。

娱乐性团播、私域直播等领域打赏乱象,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出现的情况。未来随着技术突破,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治理,我们都要探索前进。技术应该成为不断克服人性弱点的武器,而不是助长人性之恶的毒药。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还是背后使用技术的人。无论是互联网时代、还是未来的AI时代,甚至更遥远的新技术时代,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永远没有止境。

原标题:《上观时评 | 向网络直播打赏乱象开刀,技术不能助长人性之恶》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简工博

题图上观题图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