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仿生手、光谱芯片、运载火箭……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吉林馆“黑科技”满满!

IP属地 中国·北京 吉林日报 时间:2025-10-27 20:17:06

10月26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位于会展中心A馆的吉林展馆,以其扎实的产业根基与前沿的科研突破,成为现场关注的焦点之一,展馆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我省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最新优秀成果。27日,记者走进吉林馆,近距离感受白山松水的科技魅力与创新脉动。

步入展馆,参观者便能立刻感受到浓厚的科技氛围。展台中央,一套能够高度模拟人手功能的仿生机械手正在进行栩栩如生的动态演示,其核心技术与控制算法均由吉林省内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体现了我省在高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长期投入与积累。



“这款仿生手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达到了技术领先水平。”我省参展商,来自吉林省仿生机器人创新中心的胡喆祺还告诉记者,该仿生手具有38个方向的自由度,在力量、速度、精度、灵活性、柔顺性5个方面突破了现阶段行业技术瓶颈,为我省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除了引人注目的仿生手,展馆内还系统性地陈列了多个代表吉林特色与优势产业的项目成果。包括精密的光学芯片制造技术、新一代CR450高速动车组模型、红旗系列轿车,以及象征吉林航天科技实力的“吉林大学号·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模型。



同时,基于我省长白山特色资源的人参精深加工产品也一并展出,构成了从“硬科技”到“优特产”的立体化展示矩阵,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交流。

这些代表性项目的背后,是吉林省历时数十年构建的持续性创新创业支持体系。据了解,吉林省开展博士后培养工作四十年来,已累计培养博士后超过7600人,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队伍。

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国家级平台,已成为检验吉林博士后科研成色的试金石。数据显示,在前两届大赛中,吉林省代表团表现优异,共斩获5枚金牌、9枚银牌和11枚铜牌,成绩斐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获奖项目并非止步于赛场,而是展现出了强大的市场转化潜力。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由吉林求是光谱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端木彦旭博士带领的博士后团队,其荣获国家级奖项的“光谱成像芯片”项目,技术成果已于2024年成功集成应用于华为全系列手机的红枫影像系统,实现了该类型芯片在消费电子领域全球范围的首次规模化商业应用,是“从赛场走向市场”的典范。

本届大赛的吉林展馆内,来自求是光谱的光谱成像芯片模型放置在了中心区域,不少观众争相打卡拍照。“自去年这一项目成立以来,成果转化的产值已经达到2.8亿元,今年公司预计产值将在4.5亿元以上。”端木彦旭还向记者表示,希望通过今年大赛吉林展馆的展示机会,帮助企业获得更多服务全国市场的机会,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吉林的光电信息产业同样走在行业前列。

不论是吉林展馆内的吉林科创产品还是本次吉林代表团精选的23个参赛项目,都可以视为我省博士后群体创新活力的一次集中巡礼与检阅。这些产品与项目紧密围绕我省汽车制造、航天信息、高端装备、现代农业等支柱与优势产业,致力于解决产业升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平台,不仅展示了吉林的科研实力,更促进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为我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与活力。

作者:何泽溟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