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25成都国际数字文创季系列活动之“科学大讲堂·未来的种子”全民科普互动宣传活动在成都启幕。7位科学“大咖”齐聚成都科幻馆,开启“科学课堂”。在正式开讲之前,活动方还精心准备了一堂酷炫的“课前预热”——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支持、成都市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承办的科技成果展在场外举行。
![]()
展览设有科学家精神展、重大创新成果展、科学实验体验区、优秀科普文创及作品展、科技改变生活展等五大区域,涵盖农业科技、自然科普、生物医药、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35家高校、企业以及科普基地也纷纷携硬核创新成果亮相,包括仿生四足机器人、飞行模拟器、3D打印工坊、数字孪生农机、AI艺术创作平台、零碳发电系统等互动展项,吸引众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驻足体验。
缤纷创意闪耀科技展
在科学实验体验区,不乏年轻的智慧与创造力。
成都理工大学自然博物馆展位前络绎不绝。原来是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带来的“月球发电畅想曲”项目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据团队负责人邓钦阳介绍,这一项目基于塞贝克效应,通过温差发电技术模拟月球能源开发,生动展示了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已应用的尖端科技,还普及了航天器的温差发电知识。
邓钦阳表示,该温差发电模型由团队成员耗时近一个月自主设计制作,曾参与成都市科学展演汇演,目前已在校内外多次展出,成为激发青少年航天兴趣的重要科普载体。
作为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专业大四学生,邓钦阳称,成都浓厚的科学氛围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参与博物馆科普讲解,实现了课堂知识与实践展示的‘双向促进’,既深化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也提升了科学传播能力。”
在本次展会的智能制造展区,一台能够高效完成芋头收获全流程的自动化设备,引起了众人的驻足关注。这台由成都工业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芋来芋好”——奉化芋艿收获机,不仅是2024年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更在后续的挑战赛中实现突破,从国二等奖跃升为国一等奖。
![]()
队长雷涛介绍,该作品最初采用一体化机械结构设计,能够自动完成芋头的输送、切茎与去皮等工序,有效提升了农业收获效率。第二阶段,团队创新引入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实体机器的虚拟映射,实现了虚实系统的同步联动与数据实时采集,为持续优化机器性能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这个项目已申请专利,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毕业后想留在成都继续追梦”
在小米科技的展位上,一款“方盒子”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这其实是一个实训箱,相当于微缩版的智能家居实验环境,可以让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相关专业学生能实战演练智能家居产品集成与场景联动。”展位负责人李辉介绍。
目前,这一产教融合的产品已在北京、西安等多地高校应用,为智能家居行业输送专业集成人才。而未来,小米科技也将进一步推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李辉表示:“成都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包括友好的产业政策,以及高度聚集的高校与产业园区,这为公司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目前,我们公司正积极与地方政府推动合作,聚焦智能家居领域人才培养,很多实习生也特别希望毕业后留在成都继续追梦。”
![]()
与此同时,成都本地科技企业也在展览中亮出“绝活儿”,西蜀智能科技带来了其自主研发的“西蜀智巡者”机器狗。据公司产品经理魏玲介绍,该机器人具备小型化、多传感器融合、AI识别等先进功能,搭载3D激光雷达与自研导航算法,能够在复杂户外场景中实现精准路径规划与动态避障,导航精度高达±15mm。
魏玲告诉记者,“西蜀智巡者”适用于电力巡检、园区安防、公安巡逻等多种场景,通过一体化云台实现视频实时监测与异常报警,大幅降低漏检、误检率,有效节约人力成本与安全风险。配合控制数据后台,机器人可完成全自动巡检任务,并支持远程实时调度。
![]()
作为一家在去年初才落地于成都市郫都区的高科技初创企业,西蜀智能科技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本地优良的产业政策与营商环境的滋养。魏玲说:“就说最实在的,企业落户享有租金减免等实质性政策优惠,这为我们初创团队减轻了不小的运营压力。这些精准、务实的产业政策,以及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共同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红星新闻记者 张瑾 朱馨月 尹可然
编辑 张莉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