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覆盖多前沿领域,全国各地中学生在沪展示AI 创新研究成果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6 14:07:41




基于微小语言模型快速适配大模型应用接口的解决方案、利用GAN和LSTM技术进行抗念珠菌肽发现及筛选、基于YOLOv7的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助力视障人群获取信息的智能导读机“星眸”……10月25日,在上海科学会堂海洋能厅里,来自全国多地的优秀中学生代表将自己研究的人工智能创新成果一一呈现,引来了在座专家的热烈讨论。

当天,第五届“AI未来”全国中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峰会暨牛顿苹果树创新人才培育活动举行,以“牛顿苹果树”为科学精神象征,将好奇心驱动的探索传统与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使命相结合,旨在为青少年尤其是家庭困难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科技的机会,推动人工智能后备人才培养。



峰会吸引了来自北京、澳门、新疆、海南、四川、安徽、江苏等全国20多个省市,40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活动特别关注教育公平,为家庭困难学生和罕见病患学生提供了参与机会,体现了科技教育的普惠性。

峰会开始,黄浦区教育党工委副书记、教育局副局长金怡致辞。她指出技术发展应始终秉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人工智能不仅要追求算法的精准,更要承载促进社会公正、传递生活温度与弘扬人类善良的价值追求。她鼓励青少年不仅要成为技术的使用者,更要勇于成为未来的创造者、思想引领者和文明建设者,从编程与模型优化等基础工作做起,为塑造美好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她寄语广大学生保持好奇、勇于探索、心怀敬畏,在人工智能时代找到一条智慧、温暖与责任并存的发展道路。

随后,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发表讲话,强调当代科学教育正从知识传授转向高度沉浸、深度交互的动态过程。他提出应以数字化工具提升学习效率,以实践性探究引导学生主动面对问题,以创造性成果实现自我突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他强调要通过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和人机协同,运用智能工具解决真实世界问题。最后,他充分肯定卢湾高级中学连续五年承办区人工智能创新峰会的示范作用,认为这类活动既是科技展示平台,更是推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



在微报告环节,复旦大学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副教授、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张浩以人工智能发现新材料为例,阐述了材料发现历史与决定材料特性的因素,分析了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材料研究,并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能源材料发现上的应用。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副教授马汝辉以《AI与科学碰撞的奇妙世界》为主题,对人工智能的历史、概念进行了介绍,并例举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他鼓励同学们在未来投身于人工智能研究,取得更多的成就。

随后,黄浦区教育局副局长金羿宣布了峰会学生课题获奖名单;上海市高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周凤林宣读未来之星名单,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总协调曹跟林和上海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邵炜为获得“未来之星”荣誉的学生颁奖。




在中学生人工智能课题交流环节,来自全国多地的优秀中学生代表展示了他们在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郑思诚提出了基于微小语言模型快速适配大模型应用接口的解决方案;澳门培正中学陈鹤珣展示了利用GAN和LSTM技术进行抗念珠菌肽发现及筛选的研究;上海市敬业中学曹佳悦开发了基于YOLOv7的红外热成像检测系统;新疆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王泽宇研发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导读机“星眸”,助力视障人群信息获取。此外,北京市八一学校团队设计了航天员墙交互系统;贵州省黔西市第二中学徐俊杰开展了基于AI的自行车车架研究;海南华侨中学李济斌开发了基于视觉识别的视力保护系统;上海市同济中学江雯构建了硬笔书法智能评判系统。这些涵盖语言模型、生物医药、计算机视觉、辅助设备等前沿领域的创新课题,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学生扎实的科研能力、跨学科视野和社会关怀意识。


商汤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戴娟对学生课题进行了点评。她高度肯定了本届峰会涌现的青少年科创项目充分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科研与社会应用中的广泛潜力,这些覆盖大模型优化、生物医药、安防监测、视障辅助、太空探索等多个前沿领域。她特别强调,高质量科创项目的实现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需注重数据质量、评测标准与落地可行性。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协作体主任、上海市教育功臣张志敏在讲话中肯定了此次峰会在数量与质量上的显著提高,指出当今人工智能的学习要经历从人工智能的学习过程分为数据喂养模型、模型探寻规律、规律解决问题三个步骤,教育应借鉴此逻辑,帮助学生通过练习形成学科认知模式。张主任提倡跨学科整合,开展综合性问题解决型学习,期望学生能够瞄准前沿科技,勇攀科技高峰。

峰会不仅为全国中学生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高水平平台,帮助青少年拓宽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边界,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种子。

原标题:《覆盖多前沿领域,全国各地中学生在沪展示AI 创新研究成果》

栏目主编:徐瑞哲

作者:解放日报 龚洁芸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