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富养耳朵”时代来临:
你的下一副Hi-Fi耳机何必是天价?
![]()
电视剧《天道》中,90年中期,传奇商人丁元英拿出40万元天价配置音响设备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
电视剧《天道》截图
“同样一首《流浪者之歌》,穆特诠释的是悲伤、悲凉、悲戚,弗雷德利曼诠释的是悲愤、悲壮、悲怆,不一样。”在剧中,丁元英这样评价道。
这位虚构的商业奇才对音乐细节的执着,曾经引发过无数Hi-Fi音乐发烧友的共鸣。
而从一首小提琴名曲的细腻演绎延伸出去,音乐表现的复杂性在交响乐中体现得更为极致。
“交响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音乐形式之一。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动态、细节,从所呈现的现场感、演奏者的风格,到每个乐器的特性,和其不同的频段都极其复杂……想要感受到这种复杂的表现,需要用专业的设备来进行回放,但是这个要求比较高。在民用设备中,想完全还原现场是很难的。”在访谈中,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音乐科技与艺术教研室主任、一级音响调音员陈世哲向36氪感叹道。
但这难题并非无解。
世界上第一台录音设备出现至今,其实也不过区区百年,耳机这一形态更是近几十年来的产物。科技进步的速度快得超出人类想象,消费者的需求也紧跟而上,正如vivo智能终端开发部总经理王友飞所说,“消费者对耳机音质的要求从‘听个响’逐步升级到‘录音室级真实原声还原’。并希望在音乐体验中可以获得更加沉浸的感觉。”
10月13日,vivo正式发布了最新一代vivo TWS 5旗舰级真无线降噪耳机,这款由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与国内顶尖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合作的最新产品,正在试图将“丁元英们”对音乐细节与精神内核的苛刻品鉴,从少数人的专属体验推向大众。
![]()
vivo TWS 5 Hi-Fi版
![]()
耳机里的“金色大厅”
vivo TWS 5分为标准版与面向音乐“发烧友”及高码率需求的Hi-Fi版两款型号,vivo TWS 5的标准版售价399元,Hi-Fi版售价499元。
从外观上看,它延续了vivo TWS系列的简约设计,其采用第二代陶瓷钨原声振膜,耳机单边重量控制在4.8克左右,兼顾舒适性与佩戴稳定性。
在最具亮点的音质方面——这款耳机的定位为“专业音质的旗舰降噪TWS耳机”,其目标是让用户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获得极致听音体验。
要达到这一点,除了几乎达到成本警戒线的豪华“堆料”外,不得不提的是本次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与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的深度合作。
![]()
vivo TWS 5 Hi-Fi版
首先,vivo与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凭借多年积累的声学数据与调音经验,为vivo TWS 5的标准版与Hi-Fi版带来联合调音,对耳机从声学结构到音频算法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准调校,突破性地平衡了TWS耳机声学指标与艺术主观听感。
vivo TWS 5 Hi-Fi版上还搭载了与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联合定制的“至臻大师”音效。不同于普通音效的参数化调整,“至臻大师”音效更像一次细腻的“声学解剖”,团队解构了交响乐队中32种乐器的共鸣特性,从大提琴木质腔体振动时的“呼吸感”,到小号金属摩擦声的“金箔簌落质感”,都通过算法与硬件的配合试图精准还原高品质音乐的现场体验,试图将最专业权威且贴近用户需求的“金色大厅”听感装进单边4.8克的耳机里。
此外,作为vivo音频团队的新一代旗舰耳机,vivo TWS 5的两款产品均采用四麦克风主动降噪方案,基于全链路硬件系统设计方案,最高能够达到60dB的“深海智慧降噪”,降噪宽度能够达到5500Hz,并针对飞机、地铁、公交三类用户常见通勤噪声场景进行了专项强化,据vivo数据显示,其最高可以消除99.9%的生活噪音。
![]()
艺术家的耳朵vs工程师的灵魂
说起vivo的TWS耳机,vivo旗下这个“金耳朵声学实验室”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
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
这是个略显“神秘”的机构,从vivo于2021年公开的访谈视频可知,这是个由vivo内部不同部门、拥有音乐、技术专业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专注好声音的研究。
vivo智能终端开发部总经理王友飞对其的定位描述是——在音乐主观评价的领域找到科学的依据,建立vivo好声音风格的认知和标准,为用户提供乐享非凡的音质体验。
换句话说,将艺术定义的标准,用科技实现落地,将“好声音”的美带给用户。
拿vivo TWS 5来说,这款旗舰级TWS耳机的声学成果,是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的“艺术家思维”与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工程师思维”反复碰撞、磨合的结果。在双方长达两年半的好声音认知和人因研究的合作中,双方曾直面无数个由音乐、混音、调音、音频和声学重放技术所带来的难题,每一次突破都让“专业音质大众化”的目标更近一步。
谈起耳机声学调音的意义,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系主任,上海市音乐声学艺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作曲家于阳教授告诉36氪,“科技做出来的产品,往往都是非常数据化的、客观的、有指标的、有硬性规定的——但这未必会好听。比如,钢琴几百条琴弦、88个键,如果完全按机器来调,可以调得非常非常的精准,440Hz分厘不差,但是这样调出来的效果未必动听。我们主要是把比较主观的,比较普遍的审美标准,和这些客观的数据相结合,达到适配的状态。”
![]()
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部分设备
首先,也是最大的难题之一:如何在TWS耳机上最大程度还原出交响乐的复杂节奏、旋律、音色与和声?
正如上文所述,“交响乐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音乐形式之一”,流行人声音乐通常注重旋律和节奏,乐器通常是流行四件套的结构搭配;而交响乐本身配器复杂、动态大、音域广、声场宽且纵深大,非常考验耳机的声学系统能力——换句话说,交响乐调音的成功,将会对绝大部分音频音效带来近乎“降维打击”的提升。
然而,这一切的音乐复杂度,想要在体积受限的无线耳机上完美呈现,非常困难。
在项目研发期间,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与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进行了近百次听音对比,甚至对“应引领市场还是迎合用户”发生过争议。最终,双方选择以交响乐为标杆,推动听觉审美上探。
此外,vivo TWS 5团队首次在Hi-Fi版实现了“全链路至臻Hi-Fi”——从无损音频传输、高性能编解码器到超宽频高解析喇叭单元,每一环都针对高保真还原优化。
![]()
上海交响乐团录音师、一级录音师、一级音响调音员王鑫
不仅如此,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王鑫告诉36氪,“每个人的耳道是不一样的,声音经过耳道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所以入耳型的耳机,对于每个人都具有个性化的听感,在实际听感上是有区别的。”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陈世哲副教授补充道,“而我们追求的就是,在音乐厅里最佳位置上的声音还原感。”
紧接着而来的是下一个问题——“调音”的本质是音乐的审美偏好,这无疑是个千人千面的喜好,如何平衡不同用户的音乐偏好?
例如,在合作初期,vivo与上音都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普通通勤用户中大多数会认为“低频越重、高频越亮就是好音质”,这与欧美先进的均衡听音以及上音推崇的“还原现场”理念存在偏差。如何在“专业标准”与“大众偏好”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团队的又一个难题。
事实上,在vivo与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两年半的“好声音认知和人因研究”项目中,双方结合音乐理论、技术方案和人因研究,从音乐制作和重放端的审美标准、用户喜好的好声音风格、听音评价规范和调试上进行研究,从中找到了大多数用户偏好的音质风格及标准曲线。
在vivo TWS 5 Hi-Fi版中内置了6种适用于不同场景的专业音效,其中除了与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联合定制的“至臻大师”音效外,还有适合日常使用的“标准音效”、突出人声的“清澈人声”、使得低频下潜更深的“超低重音”等等,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自定义音效,既适合“小白”用户的日常使用,也能够满足“Hi-Fi发烧友”的个性化需求。
![]()
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部分设备
而除了音质、音效外,旗舰级降噪性能也是本次vivo TWS 5的又一亮点。
5年前,如果我们在TWS耳机上讨论降噪,大概率会获得一句“要什么自行车”的反驳。然而在5年后的今天,随着音频技术、降噪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普惠,旗舰级降噪已在小小耳机上成为了可能。
首先需要承认的一点是,此前,用户的降噪痛点在TWS耳机上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
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通过用户调研发现,大部分用户使用耳机的核心场景是通勤(飞机、地铁)、办公、差旅等,其中通勤场景的噪声最复杂(包含低频轰鸣、高频报站声、汽车鸣笛声等)。
为此,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针对这些大噪声场景做了专门的噪声采集,并针对不同场景优化了降噪算法,让耳机能够实时分析背景噪声音频特性,给出不同降噪模式,加之平台优秀的算法处理能力,降噪深度甚至能达到60dB。
相较于上一代产品,vivo TWS 5的反馈降噪深度提升了5-6dB,同时优化了自适应算法,增加了500Hz以上频段的降噪量,整体降噪宽度高达5500Hz。
而降噪性能的“静”,反过来也能够让用户随时随地更好地享受音乐体验——通过耳机实时捕捉多维度环境噪声及耳道内残余噪音,借助升级算法对噪声信号进行高速解析,并生成高精度反向声波进行抵消,“以静显声”,让音乐更纯净。
![]()
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部分设备
![]()
重新定义“好声音”
无论是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的专家,还是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双方在探讨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富养耳朵”。
“我的学生,我坚决不让他们听烂曲子,至少要听CD标准以上的音频,用专业的监听设备——你从没吃过好桃子,就永远不知道好桃子的味道。”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教授、音乐设计与制作教研室主任秦诗乐说。
“保持好的听能形成,需要不断练习,比如经常到大剧院欣赏音乐。”“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单次听音时长一般在半个小时内,这样听觉记忆的准确性会更好。”vivo金耳朵声学实验室成员透露。
“富养耳朵”的核心,是让用户持续接触高质量声音,自然而然地提升审美。
在与36氪的访谈中,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的专家们提到了一个细节,当前,国内AI生成音乐的质量落后于欧美,其核心原因并非在于算法,而是“中文音乐语料库的音质偏低”——很多中文歌曲的音质、编曲和创作水平远远低于国际前沿,导致AI无法学习到高质量的音乐细节。
“虽然我们现在做的只是耳机调音这样的小事情,但是我想,它对以后音乐审美的基础教育,到未来科技整条线的影响,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陈世哲副教授告诉36氪。
事实上,vivo TWS 5不仅是在做“音质还原”,更是在以科技与艺术的力量为“高质量声音传播”搭建载体,让更多人能接触到“接近现场的声音”,进而推动中文音乐语料库的质量提升,更悄然滋养着国民对优质音乐的审美感知力。
回顾音乐与科技的发展史,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塑音乐的传播方式。100多年前,录音设备的发明让“现场音乐”得以保存;1960年代后,立体声、高保真技术的出现,让大众能在家中聆听接近现场的交响乐;1980年代,CD的普及彻底改变了音频传播形态——而TWS耳机的兴起,正是无线时代对高质量音乐审美的新探索。
vivo TWS 5的意义也远不止一款耳机,其更是“富养耳朵”理念的大众化实践,是科技与艺术联手推动声学边界的一次尝试,它首次将“音乐艺术的专业审美”深度融入科技产品的研发,尽可能地将高质量音乐形成了“艺术定义标准、科技实现落地”的新模式。
正如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的专家所言,未来的音频产品,不应只追求“技术指标”,同样要追求“情感传递”——音频产品的核心是服务于人的,最终还是会回到情感和艺术的感知上。
![]()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导,人工智能音乐疗愈重点实验室主任,民族音乐系主任,作曲家,巴松管演奏家刘灏
“美育教育就是通过听觉这种直观的感觉,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美、体会到美,从基础上提升整体国民的听觉方式,带来更好的听觉习惯,讲出更好的中国’声音’故事。”上海音乐学院调音大师团刘灏教授告诉36氪。
从《天道》中丁元英的小众品鉴,到vivo TWS 5试图实现的大众专业听感,这场跨越十几年的“音质追求”,本质上是人们对“更好声音体验”的向往。
当上海音乐学院的“艺术家耳朵”与vivo的“工程师灵魂”相遇,诞生的不仅是一款耳机,更是一次“让专业音质走向大众”的实践——而这,或许就是科技与艺术合作的极大价值:让少数人的“极致体验”,成为多数人的“日常享受”。





京公网安备 110114020135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