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夸克“C计划”曝光:对话助手、AI眼镜落地,将涉及PC业务

IP属地 中国·北京 贝壳财经 时间:2025-10-24 16:16:01

在AI技术加速渗透消费端市场的当下,阿里巴巴集团旗下AI应用夸克正式揭开了代号为“C计划”的神秘面纱。

这一被业内视为阿里抢占AI超级应用新入口的重要战略,于10月24日迎来关键落地节点。

10月24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测试发现,夸克App(应用程序)已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同日凌晨,夸克AI眼镜也相继开售。新京报贝壳财经独家获悉,“C计划”为长期计划,并非局限于单一产品,后续还将延伸至PC(个人电脑)业务领域,构建起覆盖多终端的AI生态体系。

不限于“Chat聊天”,将发布PC(个人电脑)相关业务

作为“C计划”率先亮相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户只需打开夸克App主页,点击显著的助手按钮即可进入对话模式,开启从“提问”到“行动”的体验。



夸克搜索框下方可选择“搜索”“助手”两种模式。

在当前AI技术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搜索+AI”的融合形态被认为是下一代互联网入口的重要方向。

从技术底层来看,夸克对话助手搭载了阿里自研的Qwen最新闭源模型。不同于普通聊天对话AI,它与夸克App原生功能深度融合,用户在对话中可进行复杂问答,还能调用夸克生态内的原生功能。例如针对信息查询需求,助手会自动触发精准搜索;遇到图像相关问题时,可快速调起AI相机进行拍照识别;学生群体常用的拍照搜题、AI写作、多语言翻译功能,以及生活场景中的电话拨打等操作,能在对话流中一键完成。

此前,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内部正在执行一项代号为“C计划”的AI业务,有观点称,“C”代表“Chat”或代表“吃豆人(Pac-Man)”,目标直指字节跳动旗下AI应用豆包。而此次对话助手的落地恰好印证了这一猜想,但新京报贝壳财经独家获悉,“C计划”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其本质是夸克面向未来的长期AI业务战略,对话助手仅是战略落地的第一步,后续将发布PC(个人电脑)相关业务。

至此,阿里已在AI to C(人工智能面向消费者)战场上与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展开正面竞争。

从当前市场环境来看,新玩家入场的门槛已显著抬高。国内市场上,除了豆包,还涌现出腾讯“元宝”、DeepSeek(深度求索)等多款头部AI助手应用。这些产品不仅积累了庞大的活跃用户群体,其核心功能也高度趋同,均围绕智能问答、信息检索、生活服务等场景展开,在用户体验层面的差异化空间不断缩小,这使得推出全新AI助手应用并实现突围的难度大幅增加。

从“手机端”到“近眼端”AI to C落地仍面临挑战

10月24日凌晨,夸克AI眼镜也相继开售。天猫平台的实时成交竞速榜单显示,该眼镜上线销售后仅7个小时,便成为天猫双11期间智能眼镜行业排名第二位的品牌。为配合新品推广,夸克浏览器首页也同步上线了AI眼镜的标识互动入口。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这款AI眼镜搭载双旗舰芯片高通AR1和恒玄BES2800,采用双光机双目显示,显示距离前后上下可调节,并为近视人群提供了一体化贴合的配镜方案。

上述产品除提供通话、音乐、提词以及拍照问答等主流功能,还联合阿里巴巴生态服务,定制开发了高德近眼导航系统、支付宝“看一看”安全支付、淘宝搜同款识价等。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2025年AI眼镜中国市场销量预计增长188%,生态协同(跨设备互联)、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三大引擎将驱动复刻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从单一功能设备演进为平台型终端。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未来AI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眼下,国内AI眼镜赛道已经吸引了小米、百度、魅族、华为等纷纷入局,竞争形势复杂。国际数据公司IDC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中国智能眼镜厂商出货量突破100万台,同比增长64.2%,占据全球26.6%的市场份额。

各家公司AI to C战略正从软件领域延伸至多形态硬件。AI眼镜作为可穿戴终端,则进一步拓展了AI服务的应用场景,实现了从“手机端”到“近眼端”的延伸。但AI眼镜的普及仍面临硬件轻量化、隐私安全、软件生态不完善、行业标准缺失等挑战。

巨头抢占用户设备入口同一应用的多端覆盖是趋势

夸克“C计划”的一系列动作,展现了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战略思路——以C端应用为突破口,打造AI超级应用新入口。随着对话助手与AI眼镜的落地,夸克正逐渐向综合性AI服务平台转型。

国内AI to C领域已从早期的技术试水阶段,演进为巨头主导的生态卡位战。当前,字节跳动豆包、腾讯元宝、阿里夸克等应用凭借差异化的生态支撑与资源投入,受到市场关注,巨头博弈逻辑深度绑定各自生态基因与战略野心——字节依托内容流量优势让豆包实现规模爆发,阿里借夸克的工具场景构建服务闭环,腾讯则靠微信生态为元宝注入渗透动能。除此之外,手机厂商构成的“硬件派系”也加入了战局,包括华为小艺、OPPO小布等,与互联网系产品形成直接竞争。凭借手机预装的天然优势,快速抢占用户设备入口。

国内第三方数据机构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互联网及AI科技企业原生APP用户规模2.77亿,应用插件(In-App AI)用户规模6.22亿,两大AI应用整体规模达6.45亿;手机厂商AI助手用户规模5.29亿;PC端应用用户规模达到2.04亿,其中,网页端用户规模1.95亿,客户端用户规模0.13亿。

上述机构还认为,同一应用的多端覆盖是当下普遍现象,其核心价值在于让AI从技术能力进化为场景服务多端覆盖所具备的连续性让用户感知并体验的是一场无缝衔接的全场景服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程子姣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陈荻雁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