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州商业观察
当浙商证券()10月15日公告原董事长吴承根到龄退休、提名总裁钱文海继任时,这家浙江本土券商的发展轨迹正迎来关键转折。吴承根执掌帅印8年间,见证了公司A股上市、规模扩张的重要阶段,而随着这位拥有深厚监管背景的老金融人谢幕,出身股东单位的钱文海接过的,不仅是董事长的职务,更是一幅布满荆棘的发展图景营收净利背离、投行业务违规受罚、11亿元诉讼压顶,叠加收购国都证券带来的6.82亿元商誉激增,新掌门的破局之路布满挑战。
监管系老将离场 股东背景新帅接棒
浙商证券的此次掌门更迭,被市场解读为监管系基因向股东系主导的重要转变。公开资料显示,即将退休的吴承根堪称金融行业的老兵,其职业生涯早年深耕监管体系,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分局、浙江省人民政府证券期货监管办公室及中国证监会浙江监管局,积累了扎实的合规风控经验。2007年加入浙商证券后,吴承根从总裁到董事长,历经18年深耕,见证了公司从区域券商向全国性券商的跨越,2017年掌舵以来更是推动公司实现A股上市,构建了多元业务布局。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继任者钱文海的履历带有浓厚的股东背景烙印。1975年出生的钱文海,职业生涯起步于杭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后续长期任职于浙商证券实际控制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体系内,曾任交投地产集团总经理、交投财务公司总经理及董事长,2023年11月才正式出任浙商证券总裁,至今任职刚满一年。从体制改革到国企运营,再到金融机构管理,钱文海的从业经历虽覆盖多个领域,但在券商核心业务运营及合规管理方面的经验,与深耕行业多年的吴承根相比仍存在明显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证券公告仅披露了董事长人选提名,未明确钱文海继任后总裁职位的接任者。目前公司四位副总裁程景东、盛建龙、吴思铭、楼小平均来自内部培养,如何搭建新的管理团队、实现平稳过渡,成为钱文海上任后的首要课题。市场担忧,管理层更迭可能引发核心业务骨干流失,而股东系背景主导的管理团队,能否延续公司此前的市场化运营思路,也有待时间检验。
净利虚增难掩营收下滑 资管业务拖后腿
就在管理层变动的同时,浙商证券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暴露出明显的结构性矛盾。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49%,看似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却是营业收入同比23.66%的大幅下滑。深入分析不难发现,净利润的增长并非来自主营业务的改善,而是得益于期货公司现货销售收入减少导致的其他业务成本下降,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反向背离,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正在弱化。
核心业务板块中,资产管理业务的表现尤为疲软。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23.3%,成为拖累营收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券商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资管业务的下滑不仅影响公司整体收入结构,更反映出其在产品设计、投研能力、渠道拓展等方面的短板。在资管新规全面实施、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浙商证券资管业务的颓势若不能及时扭转,将进一步拉大与头部券商的差距。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存在明显漏洞。2025年3月28日,中国证监会对浙商证券发出责令改正措施决定,直指其投资银行类业务存在三大问题:质控现场核查不到位、内控流程不规范且内控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保荐工作报告未完整披露质控内核关注的问题。投行业务作为券商的核心创收板块,其合规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安全,此次监管处罚不仅影响公司声誉,更可能导致部分业务资格受限,对后续项目承揽造成不利影响。
诉讼风险的集中爆发则让公司经营雪上加霜。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浙商证券及子公司涉及的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的未决诉讼、仲裁达8宗,涉及本金合计不少于11.16亿元。这些诉讼中,公司多次作为共同被告被要求承担连带责任,同时还包括两宗由浙商资管管理的资产管理计划参与的诉讼。尽管公司声称暂无需确认预计负债,上半年末预计负债余额为0元,但如此大规模的诉讼纠纷不仅可能导致大额资金赔付,还将分散公司管理精力,影响正常经营秩序。
6.82亿商誉压顶 国都证券能否破局?
如果说自身业务的问题是存量挑战,那么对国都证券的整合则是钱文海面临的增量考验。今年5月,国都证券完成董事会换届,浙商证券正式成为其控股股东并将其纳入合并范围,这场收购被市场视为浙商证券扩大规模、完善区域布局的重要举措,但随之而来的整合压力和商誉风险也不容忽视。
收购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商誉的激增。财报数据显示,浙商证券去年末商誉仅为1984.53万元,而今年上半年末骤增至6.82亿元,增幅高达3336.62%,新增的6.62亿元商誉全部来自对国都证券34.77%股权的收购。商誉作为企业的隐形炸弹,一旦被收购方业绩不达标,就可能面临减值风险,进而侵蚀上市公司利润。对于国都证券而言,其近年来的经营表现并不突出,如何通过整合提升其盈利能力、避免商誉减值,成为考验新管理层整合能力的关键。
事实上,券商行业的并购整合历来难度不小,尤其是在企业文化、业务协同、人员安排等方面的磨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国都证券作为一家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券商,拥有自身的业务体系和管理团队,浙商证券能否实现双方业务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避免1+1
此外,收购国都证券后,浙商证券的资本压力也有所上升。为完成收购,公司不仅付出了巨额资金,还需承担后续的业务发展投入,这可能影响其资本充足率水平。在券商行业资本密集型特征日益明显的当下,资本实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公司的业务扩张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如何在整合国都证券的同时保障自身资本充足率,成为新管理层需要平衡的重要问题。
新掌门的破局之道在哪?
对于即将上任的钱文海而言,浙商证券当前的局面可谓内忧外患:内部面临业绩结构性矛盾、合规风险暴露、诉讼纠纷缠身等问题,外部需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监管政策趋严的挑战,还要扛起国都证券整合的重任。要破解这些困局,新管理层需要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公司治理方面,需尽快搭建稳定高效的管理团队,延续市场化运营思路,同时强化合规风控体系建设,修复监管处罚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在业务发展上,要聚焦核心业务短板,尤其是提升资管业务的投研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改善营收结构;对于投行业务,需严格落实监管要求,规范内控流程,提升项目质量。再者,在风险处置方面,要积极应对存量诉讼纠纷,降低潜在损失,同时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新增风险。最后,在整合国都证券的过程中,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注重文化融合和业务协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化解商誉减值风险。
从行业格局来看,当前券商行业分化加剧,头部券商凭借资本、人才、渠道优势持续领跑,中小券商生存压力日益增大。浙商证券作为区域性券商的代表,此次管理层更迭恰逢行业转型关键期,新掌门的决策不仅关乎公司自身的发展前景,也将影响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未来,浙商证券能否在钱文海的带领下摆脱困境、实现突破,市场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