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信中强调,安世国内公司是运营扎根中国、战略放眼全球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合法合规运营。在任何时候,安世国内公司都是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全体员工应当继续执行安世国内公司的工作指示。对于任何其他未经安世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即使通过outlook、teams等方式传送),员工有权拒绝执行而不构成违反工作纪律或者法律规定。
安世中国同时强调,安世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董事会和管理层始终全力保障公司正常运转,不会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安世国内团队的同事均与国内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员工的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将继续由安世国内公司而不是Nexperia荷兰主体发放。安世国内有能力、有责任、有意愿保障全体员工权益,并继续营造安心的工作环境。
《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 安世半导体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荷兰经济事务部10月20日表示,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预计将在未来几天会见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以解决围绕安世半导体的争端。
争端始末
据路透社报道,卡雷曼斯19日在接受荷兰电视节目《Buitenhof》采访时辩称,荷方此次行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安世半导体首席执行官(CEO)张学政将业务和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而非中方认为的“荷兰正与美国联手干预安世半导体事务”。
此前于9月29日,美国工业和安全局(BIS)宣布,将美国出口管制限制扩大至由美国实体名单上的一个或多个实体持有至少50%股权的实体。而全资控股安世的闻泰科技已于2024年12月被列入BIS实体名单。
其后于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要求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及其下属所有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等全球30个主体对其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及人员等不得进行任何调整,有效期为一年。
10月1日,安世首席法务官、首席财务官以及首席运营官向荷兰企业法庭提交了启动对公司调查与采取临时措施的紧急请求。
10月7日,荷兰企业法庭作出裁决,暂停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控股的非执行董事和安世半导体的执行董事职务,并任命一位由荷兰企业法庭指派、独立于安世的外籍人士担任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的非执行董事,拥有决定性投票权,且有权独立代表安世半导体控股及安世半导体;此外,法庭还裁定将安世半导体的所有股份(减去一股)托管给指派的人员。
安世半导体 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公告,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10月9日,商务部又发布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和相关技术的出口管制的公告。
10月14日,卡雷曼斯在一封致荷兰众议院的信中称,张学政将安世半导体的产能、财务资源和知识产权不当转移到其拥有且与安世半导体无关的外国实体,对安世半导体的连续性、关键技术知识的保护,以及荷兰和欧洲的生产和开发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他强调,接管安世的决策没有受到任何其他国家的干扰,而是出于“对安世半导体生存的担忧”。
据荷兰媒体NRC报道称,最新的法庭记录显示,张学政此前曾要求安世向上海鼎泰匠芯科技有限公司下订单,而鼎泰匠芯是由张学政控制的上海闻天下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20年10月在上海设立的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于2021年1月启动建设,2023年投入运营。但安世在2025年只需在鼎泰匠芯采购7000万-8000万美元的晶圆,而实际下的订单价值超过2亿美元,多余的钱则被用来维持鼎泰匠芯的经营。
早有预谋
但据NRC报道,实际上在闻泰科技全资控股安世半导体后不久,安世荷兰公司便动起了“去中国化”的心思。
2019年12月,闻泰科技以268.5亿元完成对安世半导体79.98%股权的收购,随后逐渐对后者实现全资控股,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收购案。
2020年3月,时任安世半导体首席执行官弗兰斯·舍佩尔(Frans Scheper)提前退休;闻泰科技创始人、安世半导体董事会主席张学政遂接替CEO一职。
据NRC报道,安世荷兰公司早在2023年底便联系了荷兰经济事务部,以寻求政治帮助,双方同意降低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对安世的影响力,并计划通过让新的西方国家的股东加入,并最终实现该公司的独立上市。
为此,安世半导体计划设立一个监事会来监督荷兰公司,管理层事务需由监事会批准才能实施。其后,安世半导体还提出了与荷兰经济事务部协商指派的三名监事会成员候选人。
2024年9月,闻泰科技作为安世半导体的母公司拒绝了以上要求,安世荷兰公司只得暂时作罢。直至近期借荷兰经济事务部之手强行夺取控制权。
闻泰科技 视觉中国
在荷兰政府接管安世半导体后,10月13日,闻泰科技发布《关于荷兰政府干预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运营的严正立场》,称荷兰政府以莫须有的“国家安全”为由,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是基于地缘政治偏见的过度干预,而非基于事实的风险评估。此举严重违背了欧盟一贯倡导的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和国际经贸规则。闻泰科技对这种针对中资企业的歧视性待遇表示强烈抗议。
闻泰科技还强调,安世半导体个别外籍管理层试图通过法律程序强行改变安世半导体股权结构,其诉求与荷兰政府指令高度联动,本质是借政治压力剥夺股东权利、颠覆公司合法治理结构。公司对此类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的行为予以谴责。
闻泰科技表示,绝不会屈服于外部政治压力,已启动一切法律与外交途径,要求荷兰政府立即撤销错误指令;停止对中国企业的系统性歧视;维护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开放与合作。
“芯片荒”卷土重来
而在安世半导体争端不断发酵的同时,全球汽车供应链开始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的又一轮“芯片荒”。
安世半导体是全球半导体龙头企业。根据芯谋研究数据,2024年安世半导体位居全球功率分立器件营收第三,稳居国内功率半导体第一。其中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IC全球第二、ESD保护器件全球第一、小信号MOSFET全球第一、车规级Power MOS全球第二。
其中,汽车行业仍然是公司半导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安世半导体来源于汽车的收入占比接近60%。而大众、宝马、奔驰等主要汽车制造商皆是其客户来源。
据《金融时报》报道,虽然安世半导体在德国和英国生产半导体晶圆,但其80%的最终产品在中国加工。随着中国商务部禁止安世中国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成品部件和子组件,整个汽车供应链开始受到波及。
安世半导体英国工厂 视觉中国
10月16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声明,表达对安世半导体争端担忧。ACEA表示,尽管汽车行业已从其他供应商处里采购相同类型的芯片,但特定组件新的供应商认证和产能提升将需要数月时间,而目前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库存只能维持数周。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也迫在眉睫的汽车芯片短缺之际,重新制定供应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据闻泰科技今年上半年财报,在公司主要区域市场中,中国地区的营收占比超过48%,而欧洲地区仅为不到22%。目前,安世半导体70%的产能位于中国,闻泰科技方面也表示,中国区正展开“独立自救”,通过联通国内供应链以保障客户需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