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广发基金固收+领跑、规模优势提升 还有短板待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铑财 时间:2025-07-17 12:32:03

独立 稀缺 穿透



一场马拉松长跑

作者:岩石

编辑:楚逸

风品:时完

铑财——铑财研究院

基金市场“期中答卷”揭晓,几家欢喜几家忧。

回顾过去六个月,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却不乏结构性投资机会。其中,备受瞩目的“固收+”策略基金不负众望,凭借靓丽的风险控制力与稳健收益表现,成为市场一抹亮色。

Choice数据显示,偏债混合型基金在上半年展现出较强韧性。期间最大回撤均控制在2%左右,为投资者有效抵御了市场波动;同时,两只指数近6月累计收益率分别达到1.80%和2.20%。

作为固收投资头部力量,广发基金旗下产品表现较为抢眼,为投资者提供了周期穿越工具。如何做到的?还有无短板待补呢?

01

强化“固收+”标签

多点开花、多线领跑

LAOCAI

刚刚过去的6月,债券市场收益率震荡下行,权益市场则表现强劲。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大搬家”。

Wind统计显示,“固收+”基金6月的平均收益率达到1.03%,远高于同期中长期纯债基金的0.29%、短债基金的0.18%、传统货币基金的0.10%。

“固收+”策略核心在于“债基+权益”。通常持有一定比例的股票或可转债仓位,旨在捕捉股市上行机遇。因此,表现优劣很大程度依赖权益市场行情。实践层面,“固收+”基金对管理人能力要求极高。需兼备债券、股票及可转债三大领域的深度投研力。目前行业普遍采用“双基金经理制”,以便发挥各自优势。

聚焦广发基金,赛道布局完善、有先发竞争优势,涵盖低波、中波、高波不同风险偏好,以及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偏债混合等多种类型。据银河证券基金评价中心统计,截至6月30日,广发基金旗下共有20只含权固收类产品(含仅投转债的产品)过去一年回报排名同类前1/4。绝对收益方面过去一年回报均超5%。

其中,广发价值回报、广发招享等5只产品回报破10%。由张芊、曾刚、张雪等逾十年经验、历经牛熊的资深基金经理掌舵。广发招享混合、广发恒通六个月持有期在普通偏债型基金中排名前10%,稳居行业前列。

纯债产品方面,借助加大产品线布局、提升投资回报,成绩单也可圈可点。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广发集富纯债以7.28%的耀眼回报在936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三。广发聚源债、广发景阳债券、广发添盈180天持有期均位列同类前15%。

在被动投资领域,广发基金布局了9只债券指数基金,包括6只利率债、2只信用债、1只同业存单,代表性产品有7~10年国开行债券指数基金、中债农发行债券总指数,均为国内同类指数中成立最早的产品。

对此,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认为,尽管市场呈股强债弱的格局,债市的利多因素却正在酝酿。随着增量货币政策预期增强,长久期利率债及各期限信用债可能受不同程度的提振。在市场波动加大、热点轮动频繁的背景下,广发基金凭借“固收+”、纯债及指数债基三领域的全面深度布局,依靠投研团队的丰富专业经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丰富的解决方案,展现出老牌固收基金的周期驾驭实力。

02

1.46万亿背后

专业性、规模化密码

LAOCAI

的确,市场波谲云诡、用户千人千面,产品差异化布局是业绩稳优的重要支撑。

2025年3月28日晚,广发证券发布2024年报。子公司广发基金的具体经营情况也浮出水面:营收72.6亿元,实现净利润近20亿元,展现了规模效应,多元成长韧性。

公开信息显示,作为全国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重要投资管理人之一,广发基金肩负着管理“养命钱”重任,投管能力得到国家级长期资金的认可。同时,为包括保险公司、大型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服务,满足多元化配置需求。

个人投资者服务方面,广发基金在跨境投资领域拥有完备资质布局。通过QDII及QDLP机制,引导境内资金合规高效配置全球资本市场,帮助投资者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红利。同时,双向开放,利用QFII及RQFII通道将境外“活水”引入国内。

管理规模印证了上述战略的有效性。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发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资产净值总额达1.46万亿,同比增长19.93%,增速超行业平均水平。

喜人成绩,与核心能力锻造、长期价值创造密不可分,具体体现为四举措抓手:

强化投研内核,夯实长期业绩根基:加码投研投入,提升团队专业深度广度,为获取持续稳健的超额收益(Alpha)奠定基础。拓展优质资产供给,精准匹配需求升级:响应经济结构转型趋势及投资者多元化配置需求,战略性布局并丰富产品线。深化科技赋能,升级客户服务能级:“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深融金融科技,构建客户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陪伴与价值服务体系。动态优化产品服务矩阵,提升市场适配性:紧密追踪市场动态演变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分化,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提升整体解决方案有效性。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在资产管理业回归本源、净值化转型大势下,凭借优异财务表现、领先管理规模、全面业务布局,广发基金已构筑起较强的专业化规模化优势。未来,如何持续握紧四大抓手,并卡位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将是其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

03

ESG为锚,特色成长之源

LAOCAI

没错,资管行业快迭代强竞争,一时领先不代表一直领先。精准洞察趋势并实现战略卡位的能力至关重要。

比如ESG,就是一个检验基石。伴随“双碳”战略推进、可持续投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ESG实践正经历深刻变革。

自2021年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起,广发基金就将ESG因子深度整合至投资决策全链条,严格践行六大负责任投资原则,并搭建了系统化的ESG投资治理架构,继而踏准行业升级节奏,展现了一定的战略前瞻性。

绿色金融方面,广发基金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引导资金流向新能源、环保、碳中和等绿色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ESG产品矩阵。

广发基金《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旗下公募基金产品总数403只,其中ESG主题公募产品13只,涵盖股票ETF、行业主题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等多品类。

投资实践方面,较强的投研能力也显示出配置优势。《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公司ESG相关投资总市值达847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ESG股票市值3223亿元,同比增长9%;ESG债券市值5255亿元,同比大增33%。体现了公司对绿色金融的高度重视,也反映出可持续投资领域的专业实力。

个人养老金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广发基金已成立15只个人养老金目标基金,并全部纳入国家《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同时,通过打造养老主题专栏、推出“养老计算器”等实用工具,优化养老金融服务体验。

投资者教育与陪伴服务方面,广发基金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构建贯穿投资全流程的陪伴体系。线下与15所高校合作,推动投教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线上则通过短视频、漫画等趣味化内容,提升投资者金融素养。

普惠金融方面,广发基金打造了“木棉花”客户服务平台,提供“定投指南针”等智能工具,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方位客户服务体系。同时,聚焦乡村振兴与教育发展,积极参与贵州、内蒙古等地的基础设施、医疗、旅游产业建设。还开展了“云课堂”“书信陪伴”等教育公益项目。

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认为,责任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既怀揣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局观,又抱有普惠公益的细微爱心,广发基金将担当融入到业务链条、工作细节,这种特色壁垒是业绩稳增、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回报的一大源泉。

04

发展AB面 一些短板不容忽视

LAOCAI

变是唯一的不变,今年以来基金业的变革一波强过一波,想要抵御周期波动、永立潮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修炼内力。

2025年5月7日,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落地,浮动费率终结了行业躺赢时代,广发基金这样的头部机构也面临着结构性挑战。

首先,高质量发展大旗昭昭,规模不再为王。1.47万亿元背后,广发基金需警惕资产结构失衡。还以2024年为例,货币基金规模达到6251.51亿元,同比激增34.7%,贡献了主要的规模增量。却也反衬出主动管理能力,特别是权益投资方面的不足。

券业观研援引Choice数据显示,2024年广发基金148只主动权益基金中,74只近三年收益为负,占比50%。据笔尖网、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近3年,广发基金旗下的偏股基金平均回报率-17.92%。近5年为1.94%,同类公司平均为22.94%。

好在,2025年有逆转喜态,截至7月10日,广发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超30%的主动权益类基金达10只,数量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能否持续能打,来场年度翻身仗可期可待也需市场检验。

其次,Wind数据显示,2022年广发基金旗下基金合计亏损815.24亿元,2023年合计亏损333.24亿元,两年累亏1148.48亿元,好在2024年盈利421.37亿元,可近三年依旧累亏超700亿元。

分析亏因,重仓光伏新能源不得不提。回溯2019年,广发基金精准押注光伏赛道,刘格菘等基金经理借此“封神”,管理规模一度站上800亿高峰。

然而,过度集中的赛道押注,容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行业周期逆转时风险显现。2022年起,光伏业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战泥潭,在此重仓的广发基金遭遇不小损失。

天天基金网显示,2022年广发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晶澳科技、阳光电源、天合光能位列公司前三重仓股。2023年前四大重仓股阳光电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也全部为光伏业。这些标的股价的回调,导致相关基金净值深度回撤。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5年7月16日,曾管理规模近500亿元的明星基金经理郑澄然,其在管的广发兴诚混合A、广发诚享混合A、广发高端制造混合、广发成长动力三年持有混合任职回报率分别为,-56.27%、-56.82%、-40.74%、-52.04%。

另一位“顶流”刘格菘旗下产品表现也不算理想,截止7月16日,广发行业严选三年持有期混合成立三年任职回报-46.72%,广发科技先锋混合五年任职回报为-20.54%,广发双擎升级混合五年任职为-31.58%。

若拉长些纬度,2024年初,一场由员工实名举报引发的“内讧门”将广发基金推上风口。时任资产配置部总经理杨喆被指专业能力存疑却掌管大量产品资源,所管产品业绩表现惨淡。

根本而言,爬坡较劲的时候,花钱地方很多,贵在用到刀刃上。据新浪财经消息,2024年,广发基金员工持股平台五年累计分红高达6.47亿元,其中总经理王凡个人分红超1500万元。

当然,这也不是行业个例,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需破除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路径依赖、单一赛道上的过度押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日拱一卒、久久为功。

欣喜的是,广发基金2025年以来已展现诸多变革、进化能力。比如今年大火的医药赛道,其有多只主动管理的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截止7月10日,由段涛管理的广发医药创新混合、吴兴武管理的广发沪港深医药和广发创新医药两年,年内收益分别达45%、44%和42%。由王瑞冬管理的广发医药健康,年内收益也达到36.72%。

整体看,AB面交织,广发基金仍处一场马拉松长跑。能否在行业转型中持续突围,持续补短板,延续主动管理等领域的修复喜态,让江湖地位稳中有进,广发基金不缺看点亦有挑战。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