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嫦娥六号月壤中发现“天外信使”,刷新对内太阳系物质迁移机制的认识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21 08:12:59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陨石被誉为“太阳系的信使”,是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历史的重要对象。但由于地球大气层和地质活动的影响,绝大多数陨石难以完好保存,尤其是CI型碳质球粒陨石,在地球陨石记录中占比不足1%。而月球因缺乏大气和地质活动,成为保存陨石撞击痕迹的“天然档案馆”。

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林莽研究员指导,王锦团副研究员与博士研究生陈志铭等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嫦娥六号月壤样品开展系统的岩相学分析以及橄榄石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识别出来自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科研人员指出这些碎片是CI型碳质球粒陨石母体撞击月球表面,发生熔融后快速冷却结晶的产物。该研究系统地建立了识别地外样品中陨石物质的方法。


嫦娥六号月壤中识别出的撞击体残留物碎片

CI型陨石的母体小行星主要分布在外太阳系,具有富水与有机质等挥发性成分特征。进一步统计表明,此类陨石在月球表面的比例远高于地球,说明碳质陨石对地月系统的撞击贡献可能被严重低估。研究人员提出,此前在月球样品中检测到的具正氧同位素特征的水,很可能来自这类陨石的撞击贡献。

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0月21日凌晨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不仅刷新了对内太阳系物质迁移机制的认识,也为未来月球水资源分布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原标题:《嫦娥六号月壤中发现“天外信使”,刷新对内太阳系物质迁移机制的认识》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黄海华

题图CI型陨石穿越太阳系想象图(AI生成)

受访对象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