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月朦)10月16日上午,首都产业一线科技人才走进高校系列宣讲落地北京理工大学,来自新能源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精密制造领域的三位产业专家——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工程师刘朝辉、北京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高级总监肖平、多场低温科技创始人丛君状,结合行业实践与技术突破,向师生讲述中国从“受制于人”到“自主领跑”的产业破局故事,展现科技工作者扎根一线、赋能产业的初心与担当。
从中国第一辆新能源汽车“远望号”因没有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国际前列,刘朝辉回顾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破局之路”。他结合行业实践案例,通过技术研发突破、产业链协同创新等维度,生动展现了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让在场师生清晰地看到绿色出行革命背后的科技力量,看到了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
同为汽车领域专家,肖平用生动的场景化案例,讲述了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突围之路。当小马智行初入自动驾驶领域时,几乎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依赖美国的公司,这些硬件不仅笨重不好用,价格还非常昂贵。为了不再受制于人,小马智行开始了艰苦的硬件国产化研发之路。今年新推出的车型中,可以真正安全地做到全场景、全天候、全时段的L4无人驾驶。
丛君状用通俗的语言拆解科研的技术难点,讲述团队在攻克核心技术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让师生们深刻理解“精密制造”如何为高端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也感受到科研工作者“于细微处见真章”的坚守与突破,更体会到科技报国背后赋能关键产业的责任与热忱。
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革命”,到极低温下的“纳米精控”,再到自动驾驶的“场景破局”,科技先锋们用一个个真实的研发故事、一项项硬核的技术成果,让师生们感受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前沿脉动。在场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姗杉表示,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时代命题,作为高校第四支队伍的一员,她将充分发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热情与决心,以榜样为帆、以实干为桨,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生心中落地生根,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征程中勇担使命、贡献力量。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级博士生张耀文说,这次宣讲让他深刻感受到“科技如何真正在产业土壤中生根”。宣讲人不仅展现了专业深度,更让他看到了技术决策背后对成本、场景和用户体验的综合考量。“当看到专业知识如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我对未来的职业选择更加清晰,也对投身科技创新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