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菜籽品种繁多、杂质复杂,导致精炼后的油脂纯净度低、加工成本高。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悉,该校老师和学生成功研发出“国油智盾”智能精炼模组,攻克了传统板框压滤机无法有效滤除20~50微米杂质的行业难题,显著提升了油脂纯净度并降低了加工成本。在最近举行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全国总决赛中,该项目荣获职教赛道金奖。
据“国油智盾”项目的吴佩霖同学介绍,“国油智盾”项目是一项针对本土菜籽油精炼环节的创新装备技术。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精炼模组,攻克了传统板框压滤机无法有效滤除20~50微米杂质的行业难题,显著提升了油脂纯净度并降低了加工成本。
目前,我国本土菜籽油产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国内菜籽品种繁多、杂质复杂,导致精炼后的油脂纯净度低、加工成本高,使得国产菜籽油“国际市场进不去,国内市场受冲击”。
据“国油智盾”项目指导老师张正烨介绍,现有板框压滤机无法有效滤除微小杂质,是制约品质提升的关键瓶颈,受限于国外技术壁垒,团队决心自主研发。
历经无数次实验失败与方案迭代,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了“搅拌与吸附功能分离”的设计理念,成功研发出“国油智盾”智能精炼模组。该模组通过底部金属搅拌桨与顶部高分子吸附膜的协同工作,结合智能算法控制,实现了对20~50微米杂质的有效吸附。
“技术攻关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国油智盾”项目指导老师许晓东回忆道,“从理论计算、仿真模拟到寻找元件、制造样机,我们和学生一起,在两箱破零件和废耗材的见证下,迎来了技术的破土发芽。”在科研阶段,老师们带领学生深入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开展实践探索,攻克了精炼膜材料强度与孔隙率平衡、油液黏度精准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
目前,“国油智盾”项目已申请5项专利,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迈安德集团的千吨级本土菜籽油产线,油脂质量通过权威检测,标志着国产精炼装备在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对国际领先水平的追赶乃至局部超越。
“我们立志做中国菜籽油精炼装备的第一品牌,让老百姓都吃上放心的中国油。”“国油智盾”项目指导老师陶涛告诉记者,这是团队成员共同的誓言。
“学校始终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薛冰在比赛现场表示,大赛是检验教学成果、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平台,学校鼓励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发现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创造真价值。
通讯员 许怀芝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顾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