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探访杨振宁推动创建的清华高研院:工作人员神情肃穆,学生游客在门口拍照纪念

IP属地 中国·北京 红星新闻 时间:2025-10-18 16:10:49

据新华社消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10月18日,清华大学官网发布了《沉痛悼念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一文,学校官网也已转为黑白。红星新闻记者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看到,该院不时有人员出入,神情肃穆。有工作人员在走廊内,但暂不允许外人进入。在高等研究院门口,不时有路过的学生及游客拍照纪念。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

杨振宁与清华大学及清华高研院有着深厚的关系。1929年,当时只有7岁的杨振宁就随父母来到清华园。此后,他1942年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1997年起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据公开报道,早在1996年6月中旬,恰好杨振宁回国,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和副校长梁尤能就找到他,对他提起,清华大学希望可以复兴理科和物理系,正在筹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简称高研中心),对标的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希望可以吸引各个领域的一流学者、做纯粹的尖端研究。杨振宁听后表示非常支持这个想法。1997年6月2日,高研中心正式宣告成立。在成立大会上,杨振宁说:“王校长要我帮助建立高等研究中心,我感到义不容辞。”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走廊内的工作人员

18日中午,杨振宁先生逝世的消息通过手机弹窗传遍校园。记者在清华大学内一所餐厅内看到,用餐同学随即发出低低的感慨与议论声。

水利系研究生杨同学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刚得知消息时十分震惊,“这确实挺突然的”。谈及杨振宁先生的影响,他表示:“杨老先生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统一场理论,是我继续从事科学研究的很大激励。因为有这样为国家无私奉献的老前辈,我们国家的科学才能有如今高速发展的时机。”他说,作为清华学子,将继续发扬前辈精神,为学校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据新华社消息,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米尔斯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回国20多年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星新闻记者张炎良

编辑 欧鹏

审核 任志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