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Tokens经济崛起:中国AI云服务半年用量飙四倍,火山引擎领跑市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10-17 16:15:47

大模型驱动的人工智能市场正按照一种新的度量衡加速运转,Token消耗量成为衡量AI应用落地的“真实标尺”。

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日发布的《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分析,2025H1》报告揭示了令人震惊的增长:2025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上大模型调用量达536.7万亿Tokens,较2024年全年114万亿Tokens的规模增长近400%。

这一数据勾勒出中国AI产业发展的惊人速度。更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格局已然清晰:火山引擎以49.2%的份额位居第一,接近半壁江山,延续并扩大了2024年46.4%的领先优势。

Tokens经济正成为AI应用爆发的新表征,而市场格局的重塑也映射出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从基础设施竞争向模型应用深耕的战略转变。

双雄并立,两种“第一”的市场隐喻

IDC报告显示,火山引擎以49.2%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首位。阿里云百炼平台则以27.0%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二,第三是百度智能云千帆平台,占比17.0%。

不过,另一家研究机构Omdia发布的《中国AI云市场,1H25》报告却呈现了不同的排名。

该报告统计口径为“IaaS+PaaS+MaaS”全链条收入,阿里云以35.8%份额居首,火山引擎以14.8%位列第二。

这种排名差异,折射出中国AI云市场从基础设施竞争向模型应用深耕转型的阶段性特征。

统计口径的不同精准反映了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Omdia报告覆盖云计算全链条,凸显传统云厂商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积累。

而IDC报告的统计维度更聚焦MaaS层实际应用,严格定义为“各大云厂商对外部客户提供的大模型公有云服务调用量,不包含自有业务调用”。

Token革命:从算力供给到应用标尺

IDC此次选择以“Tokens调用量”作为核心统计指标,背后是对AI产业评估标准的重新思考。

从统计逻辑看,IaaS统计的是“算力供给”,而非“算力使用”——部分云厂商通过低价销售GPU资源冲营收,但大量算力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反映AI应用的实际落地情况。

而Token统计的是“模型实际调用”,每一个Token都对应一次文本生成、图像分析或语音交互,是AI与业务场景结合的直接体现。

从产业价值看,Token消耗量是衡量AI产业景气度的“晴雨表”。

原因有三:Token增长与应用落地强绑定;Token模式更具可持续性;Token具备指数级增长潜力。

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2024年初中国日均Token消耗量为1000亿,2025年6月已突破30万亿,一年半增长300倍。

增长拐点:两次技术突破引爆市场

仔细看IDC的报告,可以发现两个改变行业增长格局的关键拐点。

第一个拐点是2024年7月,这个月的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YoY增长率超过160%。而这个时间点,恰好是豆包大模型技术降本全面发酵之后。

在之前的2024年5月15日,豆包大模型通过模型架构、推理框架等技术创新,将主力模型定价直接从行业的“分计价”拉入“厘计价”时代,降幅高达99.3%。

第二个拐点出现在2025年2月,这个月的增长幅度达到60%的水平。而这个时间点,对应的是行业事件是DeepSeek-R1推理模型爆红。

这一事件不仅加速了MaaS市场渗透,更标志着中国AI云市场正式从“预训练时代”迈向“推理时代”。

IDC报告明确指出,此时市场需求已完成从模型训练向推理服务的迁移,企业对推理的关注重点从“准确性”扩展到“资源效率、运营成本与可持续发展”。

火山引擎:MaaS赛道“弯道超车”

作为新兴云厂商,火山引擎的大模型业务是行业内增长最快的力量。从市场格局来看,火山引擎在对外部客户提供的大模型调用量方面的绝对优势,延续了其2024年的强劲表现。

火山引擎能快速占据49.2%的市场份额,核心源于其在战略、技术与规模上的三重差异化优势。

战略层面,火山引擎入局云计算市场较晚,若按传统IaaS模式追赶难度极大。火山引擎管理层早年曾要求团队思考“2030年的云与2020年有何不同”,最终答案是“AI”,而MaaS正是AI云的核心载体。

与其他云厂商侧重IaaS营收不同,火山引擎从2024年起就将MaaS置于战略高度,投入远超当前营收规模的资源。

技术层面,火山引擎的技术优势体现在“模型”与“平台”两大维度。

在模型层面,豆包大模型家族迭代速度领先行业,目前已覆盖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模态领域。

国际评测机构Artificial Analysis数据显示,豆包・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 4.0的文生图能力位居全球第一,图像编辑能力全球第二。

在平台层面,火山引擎MaaS平台“火山方舟”经过内部海量业务打磨,性能优势显著。

AI基础设施创业公司TensorChord 2025年3月评测显示,火山方舟上的DeepSeek-R1模型每秒Token输出量是部分厂商的2.6倍。

行业渗透:从泛互联网向传统行业破圈

IDC中国人工智能研究总监卢言霞表示:“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预计未来仍将有数百倍增长空间,但如何打破泛互行业的局限向更多传统行业扩展,是当下面临的瓶颈。”

目前,火山引擎已服务全球9家Top10手机厂商、八成主流汽车品牌(如奔驰、宝马、特斯拉)、7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以及超五成985高校(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

这些跨行业客户的持续调用,进一步巩固了其Token规模优势。

AI云服务正从泛互联网行业向传统行业加速渗透。在消费电子行业,企业将大模型应用在语音助手,创作工具,效率提升等诸多场景。

在汽车行业,大模型覆盖了从智能座舱,到智能营销,到自动驾驶标注等全流程场景。在金融行业,火山引擎为客户提供智能展业、投顾、投研等大模型应用方案。

未来趋势:Agent与多模态驱动下一轮增长

IDC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大模型公有云服务市场未来仍有数百倍增长空间。多模态大模型与Agent应用成为增长关键驱动力。

市场已从侧重模型训练显著向模型推理服务迁移。面对Agentic AI时代,火山引擎也在持续升级产品和服务。2025年10月16日,火山引擎正式宣布对旗下豆包大模型矩阵进行全面升级,推出豆包大模型1.6升级版,并同步发布豆包大模型1.6lite、豆包语音合成模型2.0、豆包声音复刻模型2.0三款新品。

更引人注目的是,火山引擎首次推出“智能模型路由”服务,助力企业高效平衡模型性能与成本,加速迈向Agentic AI(智能体AI)时代。

与此同时,火山引擎公布了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9月底,豆包大模型日均Tokens调用量突破30万亿,较今年5月底增长超80%。

在这场变革中,谁能提供效果最好、成本最低、性能最强的模型服务,谁就能吸引最多的开发者,催生最繁荣的应用生态,从而在“Tokens经济”的浪潮中占据主导地位。

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日均Token消耗量已突破30万亿,一年半时间增长了300多倍。

Token驱动的AI云革命正重塑市场格局,火山引擎与阿里云的双雄博弈,将推动中国大模型公有云市场向更成熟的生态格局演进。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