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凯 北京报道
2025年10月14日,国内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两大领军企业小马智行(Pony AI)与文远知行(WeRide)同日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正式拿到了奔赴香港资本市场IPO的“钥匙”。这不仅标志着两家公司“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的成型,更预示着中国自动驾驶行业在经过漫长的技术积累后,正式迈入了借助资本市场力量进行规模化扩张与商业化决战的新阶段。
此番同步推进,节奏高度一致。根据备案通知,小马智行拟发行不超过1.021465亿股普通股,文远知行则拟发行不超过1.024282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两家公司均计划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它们均需在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报告情况,且备案通知的有效期为12个月。
“美港双栖”:自动驾驶龙头驶入资本新航道
回顾其资本化路径,两家公司的步调惊人地相似,先是在2024年四季度先后登陆纳斯达克,文远知行更是摘得“全球Robotaxi第一股”的桂冠;时隔不到一年,便双双启动回港上市进程。
在业内看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近期布局“美国+香港”双重上市架构,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两家公司在当前发展阶段,综合考虑行业动态、政策导向及自身战略所做出的系统性决策。
重要的是,此举旨在为即将到来的规模化商业运营储备资金。自动驾驶,特别是L4级Robotaxi,历来被视为资金与研发双密集型领域。目前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迈向商业化运营的关键节点。财报数据显示,两家企业均处于高增长与高亏损并行的阶段: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5.9%,净亏损却同比扩大72.5%;文远知行营收增长61%,其Robotaxi业务收入更是激增超过8倍。这些亏损主要源于持续扩大的车队规模、技术升级以及全球化运营所带来的战略性投入。
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此前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正处于“技术迭代与规模化落地并行的关键阶段”,因而主动加大了战略投入。尽管短期内推高了运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这是构筑L4技术壁垒、奠定未来持续盈利基础的必要过程。
随着多个城市陆续放开“全车无人”商业化试点,Robotaxi的竞争焦点已从技术可行性转向规模化运营与盈利能力。小马智行计划在年底前将全球Robotaxi车队扩展至1000辆以上,并预计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实现单车经济模型盈亏平衡;文远知行也正加速在全球30多个城市的布局。这些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持续、大量的资金支持。双重上市架构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吸引关注中国科技赛道成长的亚太地区资本,为企业下一轮规模化竞争储备资源。
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进一步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千辆规模是实现单车运营盈亏平衡的关键节点,当前已完成过半”,即旗下Robotaxi数量已突破500辆。规模化不仅意味着运营能力的提升,也为成本摊薄和经济效益的释放奠定了基础。
其次,港交所近年来持续优化的上市规则,为这类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更为通畅的资本化路径。特别是针对特专科技公司设立的上市新规,为像小马智行、文远知行这样尚未盈利但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上市条件。同时,中国证监会对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流程的提速,以及政策层面持续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共同形成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2024年有近六成备案企业选择赴港上市,也印证了这一趋势。
此外,构建双重上市架构还具有明显的战略灵活性优势。该架构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分散单一市场融资风险及潜在的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还能使公司股票更贴近本土投资者,从而有望获得更合理的市场估值。对于业务立足中国、志在全球的自动驾驶公司而言,一个能够联动东西方资本的平台,无疑与其国际化战略高度契合,为其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博弈中寻求发展与平衡
将视野放得更宽,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选择“返港上市”,不仅是一家一企的资本运作,更折射出在中美科技竞合渐趋复杂的背景下,中国前沿科技企业对生存逻辑与发展路径的深层思考。
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成为两家公司架构选择中的重要考量。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均发端于美国,随后将总部迁回中国,但在美仍设研发中心。这种横跨中美的组织形态,虽有利于汇聚两地智力资源,却也使其暴露于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构建“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架构,相当于为企业增设一道“资本防波堤”,即使一方市场出现波动或准入限制,另一方仍可提供持续融资支持,增强整体抗风险能力。
此外,贴近本土市场与政策导向,也成为其选择香港的关键动因。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也是移动出行需求最为旺盛的市场之一。据太平洋证券预测,到2030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93万亿元。与此同时,从各地发放自动驾驶示范运营牌照,到推动行业标准制定,政策层面持续释放支持信号。在港上市,便于企业更好地向本土投资者传递其在中国市场的成长潜力,也更易获得由政策红利所牵引的估值认同。
而从更长远的资本布局来看,赴港上市也为未来接入内地资金预留了接口。 一旦公司满足条件被纳入“港股通”,便有机会引入内地投资者的庞大资金,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与股东基础。对于仍需长期、大规模投入的自动驾驶企业而言,这不仅是融资渠道的扩展,更是战略安全垫的加固。
汽车分析师林述成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不只是找钱,更是“买保险”和“讲故事”。双重上市是条“资本安全带”,防范单一市场抛锚的风险。回港更是回到主场,让最懂中国路况的投资者来定价,并为将来引入内地资金这个“大油箱”埋下伏笔。
林述成进一步指出,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步推进赴港上市,是中国自动驾驶行业走向成熟的关键节点。它意味着头部企业已跨越早期的技术积累与资本初创期,正式迈入以规模化运营与商业盈利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新阶段。
由此来看,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赛中,技术是引擎,政策是路标,资本则是不可或缺的燃料。选择“美港双栖”的资本路径,既是两家公司在全球变局中保持战略主动的理性抉择,也为其后续规模化竞争备足弹药。它们的探索,不仅关乎自身能否率先突破商业化临界点,也将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全球化资本策略提供重要参照。当自动驾驶的车轮滚滚向前,资本市场的双轨布局,正悄然重塑其通往商业未来的航向。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