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头条 » 正文

共享单车“自动锁车”或因超量投放,抢市场不能无视安全底线!|锋面评论

IP属地 中国·北京 上观新闻 时间:2025-10-16 18:11:47



据媒体报道,湖北武汉市城市管理部门,近日在针对共享单车停放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发现,多个共享单车平台为规避监管,存在超量投放的现象。一些平台为了规避监管、超量投放来抢占市场,有几十辆共享单车存在“一码多车”的情况,共享单车企业也对此予以了承认,而这极有可能引发共享单车自动落锁。

“共享单车自动关锁”近期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热点。类似的情况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多地均有发生,相关案例涉及多个共享单车平台。用户普遍反映自己在等红绿灯或是上坡等骑行途中,车辆自动锁车,或是出现车轮抱死等情况,用户因此出现不同程度受伤。像今年8月底,上海的一位马女士扫了一辆共享单车,但骑了没几分钟,就遭遇了自动落锁车轮抱死,结果右脚有三处骨折,两腿都有软组织挫伤。

面对用户的质疑,涉事平台往往将自动落锁归因于“用户误触还车键”或“骑行未扫码车辆被前用户关锁”。然而,技术实测与行业经验均对此提出质疑,像车辆在移动状态下无法通过手机操作强制关锁,而“远程落锁”需同时满足车辆静止、信号稳定、超时未动等多重条件。这意味着,正常骑行中车辆突然锁死的概率极低,除非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或人为干预。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当系统因“一码多车”误判车辆状态时,骑行中的用户可能因车轮突然抱死而摔倒;当车辆GPS信号混乱时,平台所谓的“远程管理”反而成为安全隐患。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条款,平台作为共享车辆提供方,有义务确保产品安全性。若因技术缺陷或管理疏漏导致用户受伤,平台难逃法律追责。然而,当用户因车辆故障受伤时,平台往往以“系统未监测到异常”为由拒绝担责,甚至以骑行券“补偿”了事。这种将技术问题转嫁给用户、用小额补偿掩盖安全漏洞的做法,暴露出企业对生命安全的漠视。

面对平台的技术霸权与责任逃避,用户往往陷入举证难、维权难的困境。用户除了要保留现场证据(如拍照、录像)、保存医疗记录,并向平台、交通管理部门及警方投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杜绝“幽灵单车”的出现。

对于主管部门来说,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利用大数据追踪车辆实际分布,严惩超量投放与“一码多车”行为。同时,要强制平台公开技术故障率数据,将安全性能纳入准入门槛,倒逼企业升级技术,明确平台在技术缺陷导致事故中的连带责任,避免“系统无记录”成为免责金牌。

发展共享单车的初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而非制造新的公共安全问题。每一次事故都是对行业良知的拷问,唯有监管利剑出鞘、企业责任归位、用户维权畅通,才能让共享经济真正回归“共享安全”的本源。

原标题:《共享单车“自动锁车”或因超量投放,抢市场不能无视安全底线!|锋面评论》

栏目编辑:潘高峰 文字编辑:郁晶陶 题图上观题图

作者:新民晚报 方翔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