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时代
受即饮场景持续萎缩、传统渠道贡献率下降、酒精消费意愿降低等多种因素影响,啤酒行业这两年境遇大不如前,整体产量下滑的同时多家头部企业面临着业绩压力。结合这段时间已披露的行业数据与企业动作能够看出,我国啤酒行业的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精准深耕区域市场
近日,百威亚太发布了2025半年报,报告期内啤酒总销量43.63亿公升,同比下降6.1%;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这与其中国市场业绩下滑相联系,据悉,在此期间中国市场销量减少8.2%,收入及每百升收入分别减少9.5%及1.4%,还有数据显示市占率已从巅峰跌落至40%左右。
曾经在我国发展势头强劲的品牌走到如今的地步不禁让人唏嘘,这与现在我国啤酒行业大环境有关,从国家统计局等相关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2024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的累计产量达3521.3万千升,较上一年度下降了0.6%,这一水平仅约为10年前高峰期的七成,在整体市场数据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啤酒企业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
我国市场中的啤酒企业众多,这两年我国本土品牌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燕京啤酒、重庆啤酒等通过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策略,稳固了自身的市场份额。但现在我国啤酒市场的区域壁垒依旧坚固,比如某品牌2024年在山东营收占比近70%,但东南地区及海外市场营收下滑超24%,过度依赖单一区域特征明显;某品牌在重庆、成都和四川等占比高达60%以上,区域局限明显。
若想要实现进一步的增长还需进行更为深入的布局,精准深耕区域市场,这不仅要求品牌在已有的优势区域内巩固地位,更要寻找新增长点。而难点在于区域品牌通常大本营拥有更密集的终端网络且区域消费者对本地品牌有较强情感认同和口味依赖,选择跨区域发展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环节,一不小心就可能出现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的情况。
某品牌通过收购云南昆明华狮啤酒、大理啤酒等地方品牌避免了与东部巨头的正面竞争,专注开发西部市场,取得了不错成绩,这为其他品牌提供了借鉴,只不过这需要相关企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深化高端化和差异化
在啤酒行业发展过程中高端化曾被众多企业视为拯救业绩下降的良方,国内龙头啤酒企业产品结构升级成效显著,但近年来随着伴随着众多品牌入局,这一战略也露出明显疲态且分化明显,某品牌中高端产品占比达72.7%,但2024年营收仍下滑5.30%,销量同比下降5.86%,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长2.9%,产量则微降;某品牌半年报显示高档产品收入仅微增0.04%等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品牌中高档产品收入占比突破70%,同比增长9.32%,推动净利润激增45.45%;某品牌旗下的喜力在高基数下仍实现超20%增长,红爵销量更是直接翻倍。在高端啤酒品牌普遍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这些品牌却逆势增长,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们通过深化高端化和差异化战略,成功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比如某品牌不仅产品定位为可以负担得起的高端,还紧扣年轻群体需求推出低卡产品。
高端化不仅仅是提高产品价格,更重要的是提升产品品质、创新口感和包装设计,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体验,为此其他品牌可以针对特定消费场景开发专属产品,比如佐餐啤酒、户外啤酒等提升体验价值;还可以通过工艺创新提升品质,比如现在市场中较受欢迎的无醇啤酒;包装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步,某品牌独特的拉环瓶盖便赋予了产品更高的价值。
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也是这些品牌成功的关键,除了品牌常用的推出特色口味、联名合作、限量版等方式之外品牌还应探索更多元化的营销场景,前段时间某品牌通过赞助苏超、电影植入等方式不仅为销量带来了显著提升,也强化了与年轻一代受众的连接,为以后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塑主流市场价值
多年前,啤酒曾是父母辛苦工作一天的犒劳,也是孩子集瓶换钱的乐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啤酒企业在追求高端化和差异化的过程中似乎渐渐遗忘了这些曾经的主流消费群体。直到这两年在啤酒消费需求方面,消费者逐渐从单纯追求高质高价,转变为追求合理的品质和价格,才逐渐将更具性价比的啤酒重新拉回大众视野。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产量同比下降4.9%,但低价位产品在农民工等群体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反而因性价比优势获得发展契机。品牌业绩也是有力证明,某品牌今年上半年高档产品收入几乎零增长的同时其经济型啤酒却实现5.39%的增长;某品牌以性价比著称的啤酒品类销量暴涨70%等。
这也能看出现在主流市场的价值并没有消失,反而在这两年重现活力并展现出新的增长潜力,为此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策略,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以满足这部分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等方式,降低产品价格,使其更加亲民;还可以在保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推出更多经济型产品或经典产品焕新,强化情感连接和大众基础,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重塑主流价值的重点在于品质的提升,品牌需要谨记平价不等于低质,即便是基础款啤酒在口感、新鲜度和稳定性也要有保障,任何在品质上的妥协都会直接损害品牌声誉。未来品牌可以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生产工艺革新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品质升级,以此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