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头条 » 正文

炸了!子女在国外不愿接班,12连板“妖股”老板决定卖公司

IP属地 中国·北京 财通社 时间:2025-09-18 20:17:01

9月18日,宁波市天普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普股份”,605255.SH)复牌后继续一字涨停,迎来第12个涨停板。

短短一个月间,公司股价从26元附近一路攀升至80多元,总市值突破百亿元,在A股市场中成为最耀眼的个股之一。

这场行情并非单纯的资金博弈,其背后是62岁创始人决意交棒,以及一家AI芯片新贵的强势入场。

天普股份新一轮资本故事,正在市场的聚光灯下展开。

01 股价一个月内狂飙超200%

9月18日,当A股市场中超过4300只个股下跌时,天普股份依旧牢牢封死涨停。


截至今天下午A股收盘,天普股份收盘价定格在83.60元/股,市值达到112.09亿元

与8月22日复牌前的26.64元相比,区区一个月间,累计涨幅高达213.81%。

这种走势在A股并不多见。自8月22日复牌起,公司股价已连续12个交易日涨停,远超同期上证指数和汽车零部件行业指数的涨幅,市场迅速将其归入“妖股”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行情的引爆点来自一纸公告,与AI芯片公司中昊芯英(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昊芯英”)有关。

8月14日晚间,天普股份披露,公司实控人尤建义正在筹划涉及控制权变更的重大事项。


此后公司停牌数日,8月21日晚最终给出详细方案:

• 股权转让:尤建义及其控制的天普控股、天昕贸易拟以23.98元/股价格转让合计10.75%上市公司股份,自然人方东晖同时承接另外8%,转让价款合计6.03亿元;

• 增资控股:海南芯繁、中昊芯英及方东晖向天普控股增资15.21亿元,合计取得天普控股75%股权,从而间接控制天普股份49.54%的股份;

• 全面要约收购:交易完成后,上述三方合计持有天普股份68.29%的股份,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中昊芯英拟以23.98元/股向其他股东发出要约。

市场的兴奋点或许在于接盘方的身份。中昊芯英是一家AI芯片“准独角兽”,在资本圈和科技圈都颇具名气。

消息披露后,天普股份8月22日复牌便即刻封板,此后连续拉涨停,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尽管公司随后两度停牌并发布风险提示,但资金热情仍未熄火。

9月15日,公司披露收购资金到位情况,中昊芯英9.65亿元、方东晖7.64亿元资金已全部落实,海南芯繁3.95亿元尚余1.19亿元未到位,计划9月19日完成。

在股价急速上行的同时,市场也一度质疑内幕交易。

天普股份自查结果显示,四名内幕信息知情人在2月14日至8月14日期间曾买卖股票,但均早于内幕信息形成或知悉的时间,因而不构成内幕交易。

02 创始人干不动了

天普股份并非初创公司,而是一家深耕汽车零部件领域三十余年的老牌企业。

公司2020年8月登陆上交所主板,主营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流体管路系统和密封系统零件及总成,长期与多家国内主机厂保持合作。但近几年,业绩增长乏力。

2024年,公司营收3.42亿元,同比下滑1.75%;归母净利润3306.60万元,虽同比增长8%,但规模有限。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51亿元,同比下降3.44%,净利润则下滑16.08%。

另外,近三年天普股份扣非净利润维持在2000万至3000万元之间,难有突破。

在9月16日的投资者说明会上,现年62岁的实控人尤建义坦言,自己体力精力有限,难以带领公司完成转型。更关键的是,子女长期在海外生活,并无接班意愿。

他强调,自己综合考虑了市场环境、自身状况以及中小股东利益,才决定引入新的实控人。

尤建义表示,希望借助具备新质生产力的新实控人,助力公司突破发展瓶颈,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升级的大背景下。

尤建义的创业史颇具代表性。1963年12月出生的他,1994年以25万元参与投资宁海县四通检测仪器公司(下称“宁海四通”),即天昕贸易的前身。

2009年,他又与妻子出资150万元成立天普有限,为天普股份的前身。

2018年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

从一家地方小厂到百亿市值公司,天普股份承载了他三十年的心血。

然而,面对新能源汽车崛起与智能化浪潮,传统油车零部件企业的压力骤增。

尤建义的退出,某种意义上是个人精力的极限,也是产业趋势下的必然。

03 AI芯片“准独角兽”接盘

天普股份控制权变更的最大看点,在于中昊芯英的入局。

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AI芯片公司,由前谷歌TPU芯片核心研发者杨龚轶凡创立,2020年落户杭州。

公司研发人员比例超过七成,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谷歌、微软、三星等国际科技巨头,专注于高性能TPU架构AI专用算力芯片的自主研发及量产。

杨龚轶凡,1986年出生于昆明,曾在甲骨文和谷歌AI芯片团队担任核心研发职位,深度参与多项芯片研发工作。

2018年回国创业,他先是在深圳成立芯英科技,后创办中昊芯英,前者现已注销。

成立短短几年,中昊芯英已完成多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16亿元,投资方包括厚纪资本、华夏恒天、浙商创投等。

2024年,公司营收5.98亿元,净利润8590.78万元,最新估值为44.12亿元,是国内唯一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芯片量产的公司。

在此次交易中,中昊芯英不仅直接受让股份,还通过增资方式成为控股方,联合海南芯繁与方东晖,合计控制天普股份68.29%股权,成为新实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中昊芯英明确表示,本次交易不涉及资产注入,未来12个月内也不会改变天普股份主营业务,更无意借壳上市。


不过,投资者较为关注的中昊芯英对赌协议及或有负债问题,并未被忽略。

在天普股份的投资者说明会上,公司披露,中昊芯英未签署回购豁免同意函最大敞口为6.64亿元。

同时,中昊芯英拥有约8亿元未动用银行授信额度,可用于流动资金补充,以应对潜在风险。

04 结语

天普股份的12连板,是资本市场一次典型的“老产业遇上新故事”。

一边是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承压,创始人年逾六旬决定退场;另一边,是AI芯片新锐带着资金与技术背景强势入局。

交易完成后,尤建义仍将参与公司过渡期的经营,以确保平稳衔接。

而杨龚轶凡则计划利用自身在AI和芯片领域的资源,帮助天普股份从传统油车领域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

未来,天普股份能否真正借助新东家的力量实现转型,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增资能否按时全额到位、中小股东权益能否保障、公司业绩是否改善,都是摆在眼前的考验。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控制权易主不仅为资本市场带来了一轮罕见的12连板行情,也折射出产业升级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与新兴科技公司之间的资本与战略联动。

天普股份的未来走向,值得投资者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