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一场聚焦高端MPV市场的上市发布会如期举行——2026款岚图梦想家正式登场,不仅带来鲲鹏、乾崑两大智能化系列共五大配置版型,覆盖PHEV与EV两种动力模式,更以32.99万-43.99万元的官方指导价,以及“上市即交付”的用户承诺,直接打破高端新车“下单等车”的行业常态。当然,如果您问BAO师傅,这次产品焕新的亮点在哪里?那笔者能够给您的答案一定是2026款岚图梦想家是全球首个搭载了800V系统,且搭载了62.5度超大电池的PHEV车型。
回溯岚图梦想家的成长轨迹,其早已不是市场新兵——累计交付量超13万台,多月蝉联新能源MPV销量冠军,单车均价突破39万元,多次登顶新能源MPV质量排行榜首,这些数据足以证明它的时长认可度。而2026款车型的焕新,更像是一次“自我超越”:作为目前唯一同时搭载800V高压架构、5C超快充、62.5度大电池、华为ADS 4智驾系统、鸿蒙座舱5及智能后轮转向的新能源MPV,它从根源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混动MPV用户的“续航、补能、能耗”三大痛点。
在性能层面,2026款岚图梦想家的突破堪称“颠覆级”。其搭载的岚海智能超混系统,让混动MPV第一次拥有了不打折扣的全场景纯电体验——62.5度大电池带来350km CLTC纯电续航,是主流混动MPV的2倍,日常通勤、城郊短途游甚至城际通行都能纯电覆盖;800V高压架构与同级唯一的5C超充技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百公里”,20%-80%充电仅需12分钟,即便在-25℃至50℃的极端天气下,自研智能温控系统也能将充电时间控制在13分钟内,彻底告别补能焦虑。更难得的是,强续航与快补能并未牺牲动力与能耗:490kW的同级最强动力让这款5.3米长的MPV零百加速仅5.9秒,最高车速达203km/h,且满电与亏电状态下性能一致;而CLTC亏电油耗仅5.26L/100km,比同级车型低30%,真正实现了“驾驶乐趣与经济性双赢”。
传统MPV给人的固有印象多是“车身庞大、操控笨重”,但2026款岚图梦想家的底盘技术打破了这一偏见。作为全球首搭智能后轮转向技术的MPV,其双向10度的后轮转向角度,让5.3米的车身拥有了堪比紧凑型轿车的转弯半径,首创的“蟹行模式”更是能轻松避开狭窄路况中的障碍物。即便是在老城区狭窄胡同里掉头,也无需多次调整方向;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智能魔毯空气悬架与智能电动四驱的组合,让车辆在颠簸路面上的滤震效果远超预期。更硬核的是实测数据:麋鹿测试成绩高达78km/h;百公里制动距离仅35.79m。这种“大车气派+小车灵活”的驾控体验,重塑了市场对MPV的操控认知。
豪华感的营造上,2026款岚图梦想家没有走“堆砌配置”的老路。外观上,延续“鲲鹏展翅”家族设计的同时,新增“金銮红”双拼车色,灵感源自故宫宫殿配色,将中式豪华演绎得恰到好处;内饰以“天地入怀”为理念,全新Zebra wood斑马木纹饰板与“映山河”透光面板融合东方意境与现代工艺,紫米、玄青两种新增内饰配色则提供了更多豪华选择。
空间方面,5.3m车长、近2m车宽、超1.3m车内高度带来7㎡座舱空间,全车座椅升级为两倍风量的吸风式通风,且全系标配3D环抱式座椅加热及电动调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二排的AI零重力按摩舱,AI自适应腰部支撑能1秒贴合身体曲线,26点叩击按摩覆盖全身,配合云感科技面料,即便长途乘坐也毫无疲惫感;而13升双开门冷暖智能冰箱、17.3英寸后排超清娱乐屏、静音电吸门、AR感应后备厢门等细节,更让便利性渗透到每一次出行体验中。
在智能与安全这两大“新豪华标准”上,2026款岚图梦想家同样拿出了不错的配置。乾崑版车型全球首搭华为ADS 4与鸿蒙座舱5:前者依托192线激光雷达+3颗4D毫米波雷达,实现城市、高速、泊车等全场景智驾,即便是复杂的城市拥堵路段,也能精准识别加塞车辆并平稳应对;后者通过HSpace-Link实现平板接入与手车互联无缝流转,新增的跨平台车车互联与前后排多屏互动功能,让车内交互更流畅。鲲鹏版则搭载高通车规级8295P芯片,结合AI大模型技术支持海量应用扩展,鲲鹏智驾2.0系统整合23项智能传感器,不仅覆盖高速领航辅助,更能应对超过230种车位的智能泊车,让新手也能轻松停车。
从市场层面看,2026 款岚图梦想家的 “上市即交付” 并非简单的服务升级,而是对供应链把控能力与生产体系效率的直接证明,这在高端 MPV 市场 “订单堆积、交付周期长” 的当下,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之一。对于追求高品质出行的消费者而言,无需等待即可享受 350km 纯电续航、华为全场景智驾、奢享头等舱体验的价值,足以形成决策吸引力;而对于整个高端 MPV 行业,这款车的到来重新定义了 “高端” 的内涵 —— 它不再是靠品牌溢价支撑的价格标签,而是技术、体验、安全、效率的全面协同。结合其过往 13 万台交付量与蝉联销量冠军的市场基础,2026 款岚图梦想家大概率将延续强势表现,而它所建立的技术与价值标准,也将推动整个行业从 “同质化竞争” 转向 “差异化创新”,最终惠及更多消费者。